多元文化对新疆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的促进与牵制

2018-03-07 02:03:10姜爱贞韩奉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预科生母语少数民族

姜爱贞,韩奉录

(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喀什 844006)

1 问题的提出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上形成了维吾尔和汉族文化为主流,多种文化共存的现象。在多元文化条件下生活学习的各民族预科生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习方式。有些少数民族学生从幼儿园开始接触汉语教育;大部分民族学生则从小学开始学习汉语,到了中学有部分学生开始学英语,但英语不作为高考的硬性要求,所以导致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学得较好,没兴趣的就会放弃。疆内上大学的民族学生预科时只学汉语,但到内地上大学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预科生在学好汉语的同时和汉族学生一样需要学英语。英语对他们来说就是典型的三语学习。对那些英语学习不成系统的民族预科生来说,英语就有可能成为他们学习中的主要障碍之一。

目前国内对于三语学习的研究还不是太多。曾丽(2010)较早探讨了苗族学生在三语习得过程中的元语言意识,并进一步探讨了在我国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背景下建立三语教学体系的问题。她从“三语习得”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优势、注重语言能力的保持和以开展三语语际迁移研究工作来优化该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工作。黄春(2015)则讨论了少数民族学生在多元文化语境下接受异质文化的可能性。李强指出:“多元文化背景客观上为民族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提供了多语言学习和交流的机遇和环境。从语言的社会性来看,多元文化背景的认知与外语教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母语、汉语这两种语言对英语学习是有利还是有弊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自己任教的预科英语课堂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对参与研究的39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调查的内容是母语和汉语在初、高中的学习测评。结果是从小学就开始接受双语教育的民族预科生汉语水平几乎都能交流无障碍,在日常的各种场合中都能应对自如,但他们还有一种焦虑,因为大学毕业要进行汉语水平考试。而实际上,以他们现有的汉语水平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毕业的要求,都能顺利毕业,于是英语就成了民族预科生的心头之患。

2 多元文化对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历史上人们对文化这个概念的界定非常宽泛。广义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居住在该地区的人们所具有的信念,生活方式,制度、习惯、信仰和技术的总称,而狭义的文化概念指的是文学、艺术,美术学等。日常人们用于交际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并对文化起着作用。语言是文化输出的一种方式,是传输文化的一种重要工具。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的民族,他们使用的语言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语言和文化互相制约,但文化又有社会的一致性。这种文化的一致性,这种文化的一致性又为民族预科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其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2.1 多种语言并存的环境给他们提供了语码转换的机会

民族预科生经历了母语和汉语的学习,他们对语言的学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他们使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用母语汉语进行相互切磋,英语学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这些交流交际有利于英语的读音,理解语义方面的提高,民族预科生可以英语母语汉语进行多方位的比较,是自己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效率,特别是词汇方面的记忆,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全面的理解如谐音,同音、同义比较,加深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为跨文化的语言学习培养思维习惯,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2 开朗的性格

自古以来少数民族生活在边远地区,这些自然环境培养了他们不畏艰难,永远与困难做斗争的乐观精神,培养了他们改变环境的决心和勇气,遇到了困难,他们会迎难而上,铸就了他们开朗的性格,敏而好学的精神,能歌善舞的生活习惯,所以在英语学习中他们敢于开口,知错能改,虚心好学,求知欲强烈,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吃苦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也要做到学会,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英语的条件。民族预科生学习英语课堂上勇于发言,积极表现,有错就改,虚心求教,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性格开朗乐观,这正是很多汉族学生不具备的品质。

2.3 较强的语言接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由于生活在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要与各个民族相互交往,因此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接受能力在与各民族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对不同的语言学习比较敏感,虽然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失误,但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后,又会自我改正,而后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有时他们会创造一些句子如“老师我今天请客你,眼睛打开”诸如此类的句子。

2.4 语言距离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几种母语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塔吉克语中很多单词以辅音结尾,和英语单词的语言距离比汉语近。有不少单词直接就是来自英语、俄语单词的音译。另外,这些语言都是用音节的轻读重读来区分词义,而不具有汉语用声调来区分词义这个特点。这些特点也给英语发音带来了好处。一个普遍的例证就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发音比汉族学生更接近英美人士。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到这个循序善诱让其成为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

2.5 热情好客相互帮助

这对语言的学习也是一个有利条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分组学习。充分利用学生喜欢交际的这一特点,通过口语优先的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后进的学生。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监督,不能放羊。

3 多元文化对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的阻碍

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知识在个体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负迁移,尤其对于具有多元文化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3.1 母语的影响

民族预科生在学习英语是首先受母语的干扰,发音、词序、词汇阅读写作翻译语法等各方面都受到影响。他们会无意识地把母语中的知识迁移到外语学习中去,有些负迁移的影响相当的大。有些负迁移可以纠正,但有些教师也不知道的迁移无法更正,如语法迁移。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是以维吾尔语为主而在维吾尔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有格的变化,一个句子可以没有动词,词序要求要与格保持一致,对词序的要求松散。维吾尔民族预科生就把自己母语的这些特征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去,他们会说I beautiful,教师对其纠正后,他们才知道句子错在哪里,但在英语授课中,本民族教师教授英语相对较为有利,因为教师也谙熟自己的母语。

3.2 汉语的影响

大部分民族预科生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不成问题,所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又会不由自主地把汉语的知识迁移到英语中。例如,做翻译练习时让学生翻译一个人能喝水,学生会说像牛一样能喝,实际上英语用的是鱼。这种喻体的迁移在翻译中很常见。现有的预科教材都是英汉对照的,单词的释义也是传统的做法,在英语单词后面用汉语来解释。对于部分汉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这种解释只会增加他们理解上的负担。

4 建议

结合以上的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中的多元文化对其造成的利弊,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4.1 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

由于他们起点低,不能急于求成。对于教学中的知识点要多解释,勤练习,从词汇积累到语法练习,教师要耐心细致的教学,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从初中开始,逐步过渡到大学,最后达到与本科英语相衔接。

4.2 教材的选取

对于国家教委指定教材我们要慎重选用,民族预科生根本达不到教材要求的英语学习水准接受不了该教材的内容。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选取一些适合学生的教材作为补充,起到衔接的作用,如新概念英语,适当增加学生的听说训练,为学生的全面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必要时可以采用自编教材。

4.3 教师要善于发现有力的方面并充分利用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多观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因人而异。

4.4 加强英美文化的学习

在课堂上多灌输一些文化常识,让民族预科生充分了解英美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学方面的知识,以至于他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自己做和母语、汉语的横向比较。时间长了知识多了负迁移也能自我矫正,于是慢慢培养英语思维习惯与模式。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下,英语作为一个全球性语言,各个大学也对于英语提出了要求,民族预科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如果我们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认识到多元文化对他们的利弊,扬长避短,对于他们的英语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

猜你喜欢
预科生母语少数民族
母语
草原歌声(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母语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语言与翻译(2015年2期)2015-07-18 11:09:55
理工科预科生语言态度与英语学习关系实证探析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少数民族理科预科生英语素质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