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格列汀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8-03-07 01:34金菊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差异

金菊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全部患者>95%,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患病率约为4.5%[1],且发病呈现快速增长和年轻化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目前,早期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口服降糖药物,但市面上降糖药物种类繁多,疗效不一。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利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6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经我院新诊断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纳入标准: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②新诊断病例,未使用过降糖药物者;③符合2型糖尿病用药指征;④年龄18~70岁。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不能配合相关治疗者;③患有严重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者。所有患者均已知情并自愿加入本研究。观察组男41例、女24例;年龄24~68岁,平均(47.6±9.8)岁;体质指数(BMI)(26.7±4.7)kg/m2;合并高血压23例、高血脂1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26~69岁,平均(45.2±8.4)岁;BMI(26.2±5.3)kg/m2;合并高血压19例、高血脂1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及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观察组口服利格列汀片5 mg/次,1次/d;二甲双胍片500 mg/次,3次/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500 mg/次,3次/d,同时给予安慰剂,安慰剂在剂型、外观及用法用量上均与观察组利格列汀一致。

1.3 观察指标 两组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PG、2 hPG和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2 hPG和HbA1c低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低血糖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胃胀;对照组出现5例胃胀、2例便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4,P=0.084)。

3 讨论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对人群生命健康危害最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该病病程长,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病、眼底病变和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寿命和生存质量,也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对新诊断和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其血糖对降低并发症发生非常重要。英国前瞻性糖尿病队列研究(UKPDS)显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风险下降密切相关。

2型糖尿病治疗初期多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是其首选药物。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发挥降糖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未明了。一方面,其可以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通过抑制线粒体功能减少细胞的能量生成,从而抑制肝糖输出[2];另一方面,其可以激活肝脏单磷酸腺苷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肝糖异生的效果[3];此外也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与选择性拮抗胰高血糖素信号系统或肠道的AMPK信号通路的激活等机制有关[4-5]。

本研究所涉及的另一种药物利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4(DDP-4)抑制剂,其降糖机制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密切相关[6]。GLP-1的分泌呈葡萄糖依赖性,其一方面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小胃排空速度,抑制胃肠蠕动,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食物的摄入;另一方面还可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减少肝糖原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GIP除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外,也可抑制β细胞的凋亡并加速其再生。但GLP-1和GIP在血液循环中易被DPP-4快速降解,而利格列汀则可通过竞争性抑制DDP-4活性,增加GLP-1和GIP的浓度,延长其作用效果,从而发挥控制血糖的作用。此外,利格列汀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相互作用少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7]。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FPG、2 hPG和HbA1c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生低血糖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血糖控制效果,这与国内外研究一致[8-9]。但目前研究表明,单纯应用二甲双胍无法长期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约75%患者需要≥2种药物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在应用二甲双胍的同时给予利格列汀,患者FPG、2 hPG和HbA1c均下降,且2 hPG和HbA1c下降程度较单纯应用二甲双胍大,且利格列汀也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与其他研究一致[10]。

综上所述,利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1] 廖涌.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展望[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7):1042-1045.

[2] KY Hur, MS Lee. New mechanisms of metformin action:focusing on mitochondria and the gut[J]. J Diabetes Investig, 2015, 6(6): 600-609.

[3] Vogt J, Traynor R, Sapkota GP. The specificities of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the TGFβ and BMP pathways[J]. Cell Signal, 2011, 23(11): 1831-1842.

[4] Miller RA, Chu Q, Xie J, et al. Biguanides suppress hepatic glucagon signaling by decreasing production of cyclic AMP[J]. Nature, 2013, 494(7436): 256-260.

[6] 黄伟萍.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2):98-101.

[7] McKeage K. Linagliptin: an update of its u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Drugs, 2014, 74(16):1927-1946.

[8] Yang XL, Duo-Ji MM, Long ZW.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ingle- or double-drug antidiabetic regimen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network metaanalysis[J]. J Cell Biochem, 2017, 118(12): 4536-4547.

[9] 黄依,尤志华,裴泂.二甲双胍单药及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7):87-88.

[10] 赵廷启,王黎明.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5):367-369.

猜你喜欢
血糖糖尿病差异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