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荣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放射性思维方法,可用于中学生物解题教学中,帮助学生记忆复杂的概念和生理过程,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提升学生解题速度,从而快速提升学习成绩。
关键词:思维导图;解题教学;运用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且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独立的科学思维体系。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成为中学生物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像进行放射性思维的方法,因图像多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所以,又被称为心智图和脑图。思维导图实质上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可以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过程和结果可视化,即以层级图的模式将复杂混乱的关系清晰呈现。
生物学科因其具有大量概念、知识和原理需要记忆的特点,又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利用发散性思维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且不再是单纯的背诵、记忆和朗读,而是在深层次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后,亲自动手整理和绘制图形,理清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可见,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事半功倍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有益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的运用
(一)改变课堂笔记的记录方式,提高课堂解题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解题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笔记多采用提纲形式,按照教师讲解分析的顺序将内容逐条罗列,看起来好像条理分明、内容全面,实则形式单一,内容孤立,缺乏逻辑性;对于大脑来说,信息内容杂乱无章,无法形成兴奋性刺激,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应用被抑制,很难将知识点快速记忆。为提高生物课堂解题教学的效率,节约课堂笔记的时间,突出教师讲授的重点,思维导图的运用就显得格外有益:它通过简单形象的符号、文字和图画将知识点进行整理、描绘,并将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行综合整理,构成一个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和具有逻辑性的知识网络。例如在讲解“细胞的能量”内容习题时,题目中需要作答“A”、“T”、“P”三个字母各代表什么,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回答ATP的组成,复习与ADP之间的转化和利用举例等基础内容,还可以幫学生复习ATP的作用、形成的途径和合成场所等知识点,通过教师描绘知识框架,学生补充知识内容的形式,共同完成思维导图。
(二)整理生物概念和过程知识,提高生物学科解题正确率
对于生物的概念的学习,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基础。在高中生物教材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多达200多个,概念间相互联系紧密,引申出的生理过程复杂且强调逻辑性,所以,高中阶段的生物概念和生理过程学习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概念和生理过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首先,教师进行生物概念和生理过程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初步印象;然后,利用多媒体投影出课前准备好的知识架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内容填入,还可以补充其他相关知识;最后,教师对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重点内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行整理记忆。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内容学习时,除了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概念进行讲解,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对以上三个概念的同化类型、组成和生态作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比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和生理过程的归纳,突破教师讲课的单一性和学生知识点学习的片面化,提高在解题时对于概念、生理过程知识运用的正确率。
(三)强化生物学科解题技巧,快速提升学习成绩
完善的基础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发散性思维运用是生物学科解题的关键。如果将思维导图所倡导的关键词法运用于解题中,可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关键词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在选择题题干“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提取出关键词“植物细胞”、“主动运输”和“矿质元素离子”,分析该题目所运用的知识点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的方式”有关,从而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得到正确答案。
学生想要真正做到运用思维导图熟练解答高中生物考题,必须保证足够的思维导图使用时间和频率,掌握思维导图学习方法,最好能做到运用于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去。此外,教师可加强思维导图与多媒体形式的结合,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和PPT等形式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提供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评价的平台;同时,教师要努力丰富自身生物专业知识和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加深对于生物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提高思维导图制作的能力,在不断反思中进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