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玲
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科学课程逐步取代自然课程,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课程,并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研究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与老师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得同学们的知识接受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总结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科学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是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等,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手段与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法,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情境教学方法的使用,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
一、兴趣引领,改变教学方式
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爱动,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的状态进行时刻关注。我们都知道,兴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改善,应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及知识性达到和谐一致。例如,在对物体沉浮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教学材料,然后将学生分成众多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会下沉的物体,如,铁块、橡皮等,还应该准备一些会上浮的物体,如,小纸片、泡沫等。之后将他们放在一起让学生猜哪些物体会下沉?什么物体会上浮?学生就会说,下沉的都是大物体,而上浮的都是小物体,通过实验之后,我们会发现结果并不像学生所想象的那样。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做出总结,告诉学生物体的浮沉不但与物体大小有关,还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二、微课教学,延伸课堂时空
微课主要是以课堂教学视频为主,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再一次整理与规划,浓缩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实现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在原本的教材知识结构中进行延伸和拓展,扩大学生科学知识范围,实现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在课前根据科学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制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微课视频,视频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遵循务实高效原则,对微课视频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是本节课核心科学概念,教师先出示鼓、钢尺、皮筋,提出“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击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提出“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大量的动手实验后,总结声音产生原理。教师引导学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三、实验引导,活跃课堂氛围
实验是小学科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方法的使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知识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实验课的有无与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小学教育的教学水平。因此,必须重视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将书本中的一些抽象知识生动化、现实化与具体化,将实验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实验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样抽象的问题就慢慢具体化了。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与实验技能进行探索性思维与实验,创造探索的情境,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老师可以将一个玻璃罐装满水,然后封死,将其置于零度以下,则玻璃罐会破裂。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这时可以对学生们进行积极引导,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水在结冰的时候变多了?”“是不是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等等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让学生们尝试着进行解释性回答,或者可以通过进一步实验进行论证。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思维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在生动且富有乐趣的实验中掌握了书本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熟练掌握和应用各种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应该熟悉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以及这些教学方法适合哪个年级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这对小学科学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尝试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考核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建议小学科学教师建立一个教学方法选择及应用心得笔记,对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应用的经验与教训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比如说有的教师习惯性使用多媒体教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方便,也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但是将所有的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搬到多媒体当中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下自己进行试讲,然后进行录像,自己体会教学的效果,并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当然,要将信息化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分开,信息化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当中充分利用这种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科学课相关的教学资料,也可以下载网络教学资源,还可以尝试在业余时间进行网络在线辅导等,具体的信息化教学方法由学生在教学实践当中进行选择。
五、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式
一堂课是否合理与课堂评价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的评价,可以对学生起到鼓励和激励的作用,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一个课堂只有具备科学的评价才能够获得成功,同样,小学科学课堂也需要有评价体制的支持。当学生受到教师的好评之后,会感觉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譬如,针对“冰棍为什么会冒气”这一问题,学生会做出各种各样的答案,不论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必须给予及时的评价,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应用赞赏的眼神、表扬的手势以及鼓励的话语来鼓励他们,让他们感觉心潮澎湃进而积极进行学习,而针对那些回答不正确的学生,要对他们说:“你们做得已经不错了,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自己错误的回答而气馁,反而会因为老师的鼓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六、提升科学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既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思想,更是需要付诸实践的教育行为。在当前教育转型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教育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灵活处理和深入挖掘教学素材,根据学习者的具体倾向以及教学设备的具体情况,调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化删减或调整。拓宽教学素材的来源和途径,充分体现科学教学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另外,教师在素材选择过程中,要保证素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丰富科学教学的内容,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方法提供思路。
总之,加强对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选用理论研究,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提升就有着实质性意义。科学教学在小学生发展过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地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增强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应用一些有效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