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提升品位

2018-03-06 17:46周翰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国学校园学校

周翰凯

一、国学兴起

“国学”一词,兴起于上世纪初,鼎盛于二十年代,伴随着八十年代的“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兴起,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被重新定位。

二、文化立校

伴随着经济的大发展,物质条件在丰富,生活水平在提高,教育规模在扩大,但道德滑坡、诚信缺乏、良知淡漠,教育的空心化、技术化在严重腐蚀着我们的生活品质,这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代价?还是我们的社会缺乏文化的支撑,割断历史文化造成的后果?在此背景下,学校理应是提供这种育人环境和教育的最佳場所。文化立校,无疑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文化可以说是学校的“软实力”,更是一种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而且,纵观各国各地的百年名校,其支撑不仅仅是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都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文化脉动,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支柱与不竭动力。

三、国学经典

在2014年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可为我们修养身心、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由此可见,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推动,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读过《论语》《孟子》《大学》,他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人生情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意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操守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生命智慧等就一无所知,“中华文化”对他来说就仅仅是一个概念,他也无法透彻体会“中华文化”的意蕴。

四、文化建设

1.底蕴深厚的精神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的永恒动力,它体现着学校的共同价值和师生的共同情感,在我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寻求一种力量的支撑。前黄小学自1906年办校起,已有109年的历史,地方文化也极其丰富,这让我们意识到,国学教育就是支撑学校文化建设的永恒力量。根据我校教育特色以及发展规划,我们确立了“景德健行”的办学理念,其意正如《周易》中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前小师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形成了“行大道、做实事”的学校精神。

2.寓意深刻的环境文化

环境浸润,大象无形。学校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积极创设“人文、特色、经典、和谐”为主题的环境文化,营造“墙壁文化”“廊道文化”“专题文化”“班级文化”,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育人,人文化成,润物无声,推动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建设。在校园内走一圈,无论是内操场场地中央镌刻的大型《兰亭序》作品;还是每个办公室内悬挂的名人书画;或是校园内安置的“前黄八景”文化石,还是如“景德”“启德”“铭德”“厚德”“广德”等古朴优雅的教学楼楼名,都意在使师生们行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处处都能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

近年来,学校在环境文化上可谓花了大气力,各种花卉苗木,假山石刻有机结合,实现树、花、草、石的合理搭配,整个校园呈现出春有花、夏有荫、秋飘香、冬亦绿的怡人景色,整体提升了学校环境文化的层次。

3.韵味十足的课程文化

我校秉承先贤文脉,崇尚书意飘香,为弘扬书法文化,以写字课和书法兴趣小组为主阵地,以外聘书法教练和学校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积极推进书法进课堂,并逐步在全校普及。“书法进课堂”有力地推进了我校文化内涵的建设,走进校园,场地中央镌刻的《兰亭序》作品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学校文化氛围,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绿化中文化石的点睛作用,在文化石上镌刻古代名人名句,以教育启迪学生做人。我们请进了孔子屈原,请进了羲献父子,请进了“唐宋八大家”,请进了“苏黄米蔡”——让中华传统的文学经典名句与传统的书法艺术相结合,以文载道,以书载道。书法老师挥毫泼墨,亲自给每幢教学楼命名题字,教室前、橱窗内的书法作品,亦成为学校一道文化风景。

把国学经典引入课堂,实现课程化,是我们在传承国学经典中的一大创新,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从而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近几年。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的系列活动,利用“晨读、午诵”,把古诗、《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推向学生,以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真正在学校教育中做到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4.彰显个性的特色文化

学校依托各种兴趣小组,以个性发展、生命成长为目标,采取自主选修的方式,书法、绘画、民乐、诵读等多个与国学教育相关的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合的教育。丰富的社团文化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培养了一大批特长生,逐步在校内呈现出典雅独特、书香浓溢的以文化人的景观。

说到地方文化,以杨廷鉴为代表的状元文化极负盛名。杨廷鉴乃是武进前黄人,明思宗崇祯十六年癸末科状元,为常州历史上第5位状元。杨廷鉴为常州做了许多兴利除弊的好事,他发起募捐,修缮府学,乐善好施,在常州民间有很好的口碑。我们在校园内专门设立了杨廷鉴人物介绍的鉴园,旨在以地方先贤作为学生的榜样,更是对地方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总之,倡导学习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对博大的儒家文化的感悟,也是传承与发展的责任,以此不断从中汲取养分来滋养我们今天日益苍白的人格教育。运用国学智慧来办学,将学校文化品牌建设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丰富校园文化底蕴,润泽师生心灵,提升办学品位,是我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的有效举措。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学校园学校
“垂”改成“掉”,好不好?
学校推介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