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非正常情况下运营组织措施探究

2018-03-06 00:44申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客流列车乘客

申红

摘 要:我国地铁建设发展迅猛,加强非正常情况下的地铁运营组织工作,有助于提升地铁运营的安全性,降低地铁运营的风险成本。通过对地铁运营出现非正常情况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以非正常情况下地铁运营组织的基本原则为依据,提出地铁运营出现非正常情况时的主要运营组织措施。

关键词:地铁;非正常情况;运营原则;运营组织措施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3-0173-02

地铁运营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不同时期都有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或新的变化。在我国地铁运营经验相对少、地铁应急处理难度大的现实情况下,针对地铁运营中出现的非正常情况,设计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提升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

一、地铁运营出现非正常情况的主要原因

1.突发性大客流。突发性大客流是指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因地铁车站周边临时性的大型活动、天气突变或突发事件等原因,导致短时间内在地铁车站候车及停留的乘客数量超过了地铁车站和列车所能承载的正常客流量。突发性大客流的规模和持续时间没有一定的规律,地铁企业无法提前进行预测。近年来,由于我国地铁处于建设黄金期,各个城市的地铁线路不断增建或延伸,地铁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地铁客流呈现持续性增强趋势,多数地铁线路的承载力接近饱和。当出现突发性大客流时,如果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仅会严重影响地铁企业的正常运营秩序,而且极有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或意外情况,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2.地铁运营设备故障。地铁运营设备是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其中信号设备、车辆设备、供电设备、通信设备等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的安全。由于地铁运营设备数量多、分布广,地铁运行环境复杂、运营期内设备不间断运行、乘客使用设备不规范等原因,即使有全面细致的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有先进的维护技术,运营设备发生故障仍难以避免。当地铁运营设备发生故障时,因运营期内行车间隔小,处理工作难以有效展开,加之运营设备相互间关联性强,任何一个设备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所以运营设备故障对地铁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影响极大。

3.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当发生暴风、洪涝、冻害、雹灾、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会造成行车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严重损毁,严重影响地铁运营安全。例如,暴风可能会导致线路周边的设备、建筑物或树木等变形、倒塌而侵入限界;洪涝易造成水淹钢轨,甚至引发路基沉降、边坡倒塌等;冻害会导致道岔无法转换或转换不到位;雹灾可能会破坏地面设备;泥石流可能会冲毁线路;地震可能导致列车脱轨,严重时会造成基础设施严重损坏。

由于地铁线路和车站多数位于地下相对封闭的空间中,而且客流量大,当发生踩踏、暴恐、劫持等公共安全事件时,疏散、救援条件等都将受到地下不利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应对和救援方案的实施,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地铁非正常情况下运营组织的基本原则

1.安全至上原则。地铁是一个公共性的服务行业,在非正常情况下的运营组织工作应坚持安全至上的原则。首先,把保障乘客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所采用的運营组织措施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伤亡和造成的危害。其次,密切关注列车的运营状态、故障区域的修复进度、设备的实际状况等,做好防范措施,控制住危险源,最大限度地保证列车和其他运营设备的安全。

2.快速反应原则。非正常情况的影响因素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当地铁运营出现非正常情况时,能够越早发现、越早处理,非正常情况所造成的影响就越小,而且能有效防止“涟漪效应”的出现。首先,应当建立起必要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日常维护和演练,在出现非正常情况时,实现“快速反应、迅速上报、迅速处理”的目标,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此外,运营组织还应该注重全面性,相关工作人员要从全局入手,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以及关联效应,合理评估风险,果断采取措施,并重视故障排除质量,避免返工。

3.先通后复原则。地铁出现非正常情况后,“先通车、再修复”是有效疏导客流、减少非正常情况的持续性影响和阻止事态进一步发酵的重要原则。“先通后复”原则是指在确定了线路具备列车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后,立即恢复通车,再处理非正常情况带来影响。这样一方面能尽快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发挥出地铁的实际职能,降低对城市交通造成的压力,实现恢复城市交通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对社会的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有助于维护地铁的声誉。(下转181页)

(上接173页)

4.保证服务原则。非正常情况下采取的运营组织措施,往往会对乘客的出行带来不便。为提升服务质量,首先,应加强对乘客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尽可能满足乘客的合理要求。其次,充分考虑非正常情况对乘客造成的影响,由控制中心将信息统一向相关各部门通报,保持信息传递的准确、快速和统一,并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对外发布,有效防止乘客恐慌和谣言传播情况的发生。

三、地铁非正常情况运营组织的主要措施

1.增开列车。当出现突发性大客流时,增开列车是快速疏解大客流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增开列车会缩短行车间隔,所以在采用这种措施时,必须确保行车安全,并充分考虑线路的通过能力。

2.采用长短交路方案。突发性大客流往往造成线路断面客流分布不均衡程度较大,此时采用长短交路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线路客流的运输需求,加快列车周转。但因短交路列车在中间站折返作业与长交路列车的到发作业有可能产生进路干扰,线路的折返能力、甚至线路的最终通过能力都有可能受到影响,而且部分乘坐长交路列车的乘客会增加候车时间等问题,所以长短交路方案的采用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决定。

3.公交联动。当突发性大客流在采取了各种运营组织措施后仍不能及时缓解时,可以通过交通管理部门,协调公交公司,增加相关地铁线路沿线的公交车开行密度,尽快疏散地铁大客流。endprint

4.扣车或区间临时停车。这是在设备故障或发生自然灾害、安全事件时,当现场情况尚未判明,为确保旅客安全、控制运营风险,应首先采取的措施。因为将在线运行的列车在车站扣停或组织在区间内临时停车,易引起乘客的恐慌,所以须及时通过车站和列车上的广播系统,做好乘客的安抚工作。

5.限速运行。当确认设备故障、自然灾害或安全事件对地铁运营工作影响不大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保证运营安全和运营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列车限速通过受影响区域。

6.始发站推迟发车时间或抽线停运列车。当因非正常情况造成线路堵塞时,首先可以适当推迟列车在始发站的发车时间,为拥堵区域争取更多的运营调整时间。当拥堵状况不能及时缓解并有不断扩大趋势时,还可以采取抽掉运行线,让部分列车停运的方式,缓解拥堵压力。抽线停运列车一般在始发站采用,如果需要组织在途运行列车提前退出运营服务时,须先清客后,再安排其进入中间站存车线或返回车辆段(车场)检修。

7.中断运营。因设备故障或发生自然灾害、安全事件无法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时,应立即中断影响区域运营,并及时疏散受影响的乘客,同时在非影响区域采取变更列车运行交路、双线改按单线行车等措施,尽可能維持非影响区域的运营状态,将非正常情况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8.始发站提前发出列车。当前行列车故障通过清客退出服务时,会形成较大的列车运行间隔。通过始发站提前发出列车,缩短与前方列车的运行间隔,尽快疏散站台内滞留的乘客,保证后续列车的运行秩序。当出现突发性大客流时,考虑到客流增加会导致车站停站时间的延长,也可以提前在始发站组织列车出发,在客流量大的车站适当延长停站时间,满足乘客乘降的需求。

9.采用站前折返模式。地铁运营出现非正常情况导致列车晚点时,可以在原折返模式为站后折返、但配备有站前折返设备的折返站,调整列车采用站前折返,缩短列车在折返站的停留时间,减少列车晚点对始发列车的影响。采用站前折返时,因列车折返作业会占用区间线路,所以要保证不影响后续列车运行。站前折返也会导致上下行客流在终点站交会,需要车站和列车驾驶员做好乘客引导工作。

四、结论

地铁非正常情况下,运营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本着“安全至上、快速反应、先通后复、保证服务”的原则,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地铁运营能力,有效减少非正常情况带来的各种损失和问题。

参考文献:

[1] 韩乾.地铁应急事件中运营组织方法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1):60-62.

[2] 罗剑文.地铁应急情况下运营组织调整方法的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11,(5):62-67.

[3] 张凌亮.地铁列车在晚点情况下的行车方法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5,(20):33-35.

[4] 王誉颖.对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3,(7):60-62.

[5] 曾海军.浅析地铁应急事件中运营组织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4,(6):104.

[6] 王营.浅谈地铁线路设备故障行车调度抢修组织[J].工程技术,2015,(1):151.

[责任编辑 李晓群]endprint

猜你喜欢
客流列车乘客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的可靠性分析
“风的乘客”
神奇的时光列车
温馨列车
列车上的失窃
停车原因
春之列车
地铁换乘客流预警及应对
地铁线网客流优化配置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