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汪凯华+陈满峰
摘要:红小豆(Vigna angularis)作为江苏省的小豆主栽豆类作物,其子粒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低脂肪,是药膳同源作物之一。但目前小豆生产上存在着产量低、品质差、品种混杂等问题,严重影响其种植效益,为此选育高产优质的小豆品种显得尤其重要。通红4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红小豆新品种,2015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对其育种过程、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育种工作者和农技推广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小豆(Vigna angularis);通红4号;育种;栽培
中图分类号:S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02-002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2.005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ain legume crops in Jiangsu province, adzuki bean is rich in protein and minerals, low in fat and it is one of the crops which can be used as food as well as medicine.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yield, poor quality and mixed varieties in the production of adzuki bean,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planting benefit. It's important to develop high yield and quality adzuki bean variety. Tonghong 4 is a new adzuki bean variety, which was bred through hybridization by Jiangsu Yanjiang Insti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t was commercially released in Jiangsu province in 2015. The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dzuki bean breeders and agricultural extension departments.
Key words: adzuki bean(Vigna angularis L.); Tonghong 4; breeding; cultivation
小豆(Vigna angularis)又稱红豆、红小豆、赤豆、赤小豆等,是豆科(Leguminosae)豆属(Vigna)中的一个栽培种[1,2],起源于中国[3],在中国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4],全世界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小豆[4],共保存的小豆种质资源1万余份,中国收集保存的小豆种质资源就有4 600余份[3]。小豆栽培主要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泰国等东南亚国家[3,4]。中国小豆主产区为东北、华北、黄河中游、江淮下游,年种植面积30万hm2、总产量约30万t左右[3,5],常年出口5万~6万t,均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小豆生产和出口的最大国[3,4]。
小豆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19%~29%,碳水化合物55%~61%,脂肪含量较低[6],具有高蛋白和低脂肪的特性,还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具有活血、利水等药用价值,是药膳同源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深受消费者的喜爱[7]。但小豆生产一直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地方品种为主,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而不稳,2011-2015年中国小豆平均单产为1 640.0 kg/hm2左右,最低年平均为1 557.8 kg/hm2,最高年平均为1 773.5 kg/hm2。适应性和抗逆性差,栽培管理技术粗放落后,商品性欠佳,严重影响种植效益和出口品质[8]。因此,小豆产业急需符合市场需求的红小豆新品种。江苏省于2011-2015年鉴定了一批适合江苏省种植的小豆品种,以缓解目前小豆生产品种匮乏的迫切需求[9-1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对江苏省现有的小豆种质资源进行筛选、鉴定,选育出品质、抗性、产量等性状突出的亲本材料,通过杂交配组和系谱选择等方法选育出红豆新品种通红4号。通红4号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优点,适合江苏省小豆产区及南方小豆区种植。现对其育种技术及其栽培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育种工作者和农技推广部门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材料
通红4号(原编号H058)系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新选大红袍/大纳言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母本新选大红袍为海门市种子公司从地方品种系选提纯的优质大粒型红小豆品种,其植株蔓生,爬蔓能力强,品质优、子粒种皮色鲜红,百粒重17.0 g左右,抗病性强;大纳言为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引进的外来品种大纳言系选材料,其子粒较大,长圆柱,百粒重22 g左右,种皮色深紫红,植株直立,抗倒伏性强,但粒色较差,抗病性较弱。
1.2 育种方法
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方法,对杂交F2代分离子粒进行留大淘小按粒重高低进行早代选择;然后按系谱法进行定向选择。
1.3 选育经过
按照高产、优质、抗病的育种目标,2002年以新选大红袍为母本,大纳言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获得4个荚,18粒种子。2003年种植F1代收获F2淘汰小子粒,留下较大、饱满子粒456个粒;2004年种植上年收的杂交后代材料,于收获前选择优良单株。2005年将选择的优良单株进行株行种植和农艺性状鉴定,并继续选择优良单株;选择优良单株编号H-058,进入株行种植。2006年种植株行,在株行中选择粒大、较矮、综合性状优良的株行(编号H058),进入下一年株系。2007年进入株系圃进行农艺性状的稳定性鉴定及其产量比较。2008年进行鉴定试验,同时开展多点试验和繁种。2009年进入品系比较鉴定;同时开展多点适应性试验,并在海门进行夏播高产示范。2010-2012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同时开展了多点适应性试验,并在海门悦来、树勋等镇进行春播、夏播等试验示范。2013-2014年申请参加江苏省小豆区域试验,试验的结果表明,通红4号红小豆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品质佳等优点。2015年参加江苏省小豆生产试验。2015年1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通红4号,鉴定编号为苏鉴小豆201505。endprint
1.4 数据分析
1.4.1 数据来源 育种单位育种过程数据和江苏省小豆区域试验数据。
1.4.2 LSD法检测 对江苏省小豆区域试验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LSD检测,探讨其差异水平,为品种的丰产稳产性提供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2.1.1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内品比试验 2007年本所株系中产量为2 335.5 kg/hm2,比对照品种启东大红袍增产27.10%;2008年本所鉴定试验产量为1 897.5 kg,比对照品种启东大红袍增产23.29%;2009年本所品比试验产量为1 926.0 kg/hm2,比对照品种启东大红袍增产16.09%;2010年本所品比试验产量为1 854.0 kg/hm2,比对照品种启东大红袍增产15.08%;2011年本所品比试验产量为2 527.5 kg/hm2,比对照品种启东大红袍增產16.05%;2012年本所品比试验产量为2 412.0 kg/hm2,比对照品种启东大红袍增产19.55%(表1)。
2.1.2 江苏省小豆区域试验 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小豆区域试验。2013年通红4号小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336.1 kg/hm2,比对照品种苏红1号增产19.91%,居9个参试验品种第一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点产量最高为2 677.8 kg/hm2。2014年通红 4号小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345.8 kg/hm2,比对照品种苏红1号增产26.91%;淮安试点产量最高为 2 779.2 kg/hm2,居5个参试验品种第一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344.4 kg/hm2,比对照品种苏红1号增产23.32%;增产极显著(F值19.526,F0.05为3.838,F0.01为7.006),经最小多重比较LSD法检测,通红4号小豆较对照品种苏红1号具有显著增产能力,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2年区域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区域试验产量情况及各试点产量LSD法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
2.1.3 江苏省生产试验 2015年通红4号生产试验产量为2 233.7 kg/hm2,较对照苏红1号增产11.4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点产量最高达2 692.5 kg/hm2,4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增产幅度为9.10%~27.37%,增产效果明显,产量结果见表4。
2.2 特征特性
出苗势强,幼苗基部绿色,生长稳健,叶卵圆形,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株型较松散,半蔓生,亚有限结荚习性。成熟植株茎秆灰褐色,荚圆筒形,成熟荚黄白色。粒形圆柱形,种皮鲜红色,脐色白,商品性好。成熟时落叶性较好,不裂荚。两年试验平均:生育期110.0 d,属中晚熟品种,株高74.5 cm,主茎20.5节,有效分枝3.8个,单株结荚27.9个,荚长9.08 cm,每荚5.90粒,百粒重19.85 g。
2.3 抗性表现
经2013-2014年江苏省区域试验田间自然鉴定,田间花叶病毒病发病轻,中抗花叶病毒病,耐旱性较强,抗倒伏性中等。
2.4 适宜区域
该品种在江苏省小豆产区春季和夏季均可种植,可麦后或油菜收获后播种,也可与玉米、棉花等作物间作套种。
2.5 栽培要点
2.5.1 轮作 选择前两茬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2.5.2 播种期 4月中旬至7月底均可播种,最适播期6月10日至28日。
2.5.3 种植密度 春播密度6万株/hm2,夏播密度9万株/hm2,行距50 cm,株距22 cm左右,一般用种量37.5~45.0 kg/hm2,迟播适当增加播种量。
2.5.4 肥水管理 在中等肥力的田块种植,用25%的复合肥450 kg/hm2或45%的复合肥300 kg作基肥,开花期视苗情长势用75~150 kg/hm2尿素作促花肥。并根据各个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和气候降雨情况,进行水分管理;花荚期注意抗旱排涝,保持土壤湿润。
2.5.5 草害防治 可在播种后苗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1 050~1 500 mL/hm2进行土壤封闭。
2.5.6 防病治虫 小豆的病害主要有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虫害发生较多的有蚜虫、红蜘蛛和豆荚螟等害虫。病害预防为主;蚜虫用20%吡虫啉75~150 g/hm2喷雾防治,红蜘蛛用43%联苯肼酯3 000~5 000倍稀释液进行防治。豆荚螟在盛花期用菊酯类农药375~600 mL对水750 kg喷雾,隔7~10 d再喷1次。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以免引起落花、落荚、落叶,造成减产。
2.5.7 适时采收 该品种结荚期集中、不裂荚,可一次性收获,或根据天气情况分批采收,以防雨水过多导致种子霉烂。
3 结果与分析
通红4号是通过杂交育种与系统选择法育成的红小豆新品种。该品种种皮鲜红色、子粒较大,百粒重19.85 g;生育期较长,夏播生育期110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株高72.8 cm,株高较高,爬蔓能力一般,属半蔓生品种,耐旱性和抗落叶性较强,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合江苏省小豆产区及南方小豆区种植。
通红4号通过春夏播试验,其播期弹性较长,对其成熟收获期影响不大,对温光较敏感,4-7月底均可播种,一般9月上中旬开花,10月中下旬成熟。早播晚播对开花、结荚、成熟收获期变化不大,对植株株高、蔓生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适宜播期为6月中下旬播种。目前江苏主要种植的是启东大红袍等蔓生型地方品种,纯作种植较少,与玉米套作较多。通红4号可用于单作,为半蔓生中晚熟品种。因其爬蔓能力差,春播爬蔓相对较强,可与玉米等较高秆作物套作,待玉米收获后需砍掉玉米秸秆或将玉米等秸秆齐1 m以下折断,减少玉米秸秆遮光和有利于通红4号爬蔓生长,可显著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林汝法,柴 岩,廖 琴,等.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2-209.
[2] 高义平,董福双,王海波.红小豆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3(3):10-14.
[3] 王丽侠,程须珍,王素华.小豆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概述[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3):440-447.
[4] 濮绍京,金文林.小豆育种进展及研究动向[J].世界农业,2007, 334(2):47-49,55.
[5] 柴 岩,万富世.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9-105.
[6] 金文林.中国及日本的小豆育种和遗传资源研究现状[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4,9(1):118-126.
[7] 李家磊,姚鑫淼,卢淑雯,等.红小豆保健价值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4,27(2):12-15.
[8] 顾和平,陈 新,袁星星,等.红小豆新品种苏红1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98-99.
[9] 陈 新,顾和平,张红梅,等.适合江苏省栽培的小豆新品种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8,28(4):270-271.
[10] 张红梅,陈华涛,袁星星,等.红小豆新品种苏红3号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5,31(6):108-111.
[11] 刘晓庆,张红梅,袁星星,等.小豆新品种苏红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5,31(2):57-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