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玲玲,翟佳伟
(1.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省轻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作为一所获批的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师,深感建筑学教育置于应用型高校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建筑学科人才应不同于顶尖的学术类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在为数不多的应用型高校里面仍然处于尴尬的停滞或摸索阶段.学术型高校教育教学的软硬件水平都较为优沃,建筑学人才培养方向更注重于能够具有一定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建筑设计人才,无可厚非建筑设计行业乃至建筑地产行业的拔尖人才多数由老牌建筑高校培养出来,比如多数活跃在现阶段国内的建筑设计前卫的大师多出自建筑学老牌名校,那么应用型建筑高校里面既然开设了建筑学专业,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又该何置?
建筑学的学生多有一种夹杂着理性和艺术气息的清高之气,恐怕每个热爱专业学习的建筑系学生都会做建筑大师梦,然而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师”们多数到了工地上确难以应付复杂的建造技术问题.梁思成先生尚且自称为“拙匠”,那么建筑学,至少应用型高校的建筑学科教育的针对性就应该是让学生们仰望象牙塔、脚踏黑土地,培养真正的有一定建筑文化和建筑艺术修养的建筑工匠,使之能够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发挥踏实的工匠之用,这对于应用型高校学生是可高可低的一种教育模式.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专业的书籍阅读量很大面很广,然而当多数的学生接触到实际工程的操作时,都难免有纸上谈兵的挫败感.书本上的设计手法面临现场环境开始失真,空间体验、结构运用与表达、细部构造设计等等仿佛重新洗脑.因此脚踏黑土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
图1 马鞍桥村灾后重建示范项目
图2 无止桥项目建造
图3 东南大学筱原一男建筑大型模型制作展
近年来已经有数所高校建筑学科开始重视学生对建构的认识,并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营建活动,小到校内的展示搭建、大到异地参与实际的建造或田野考察,如此仿佛又回到了中国建筑之初始的研究手法——在实践调查中广泛的发现和摸索.例如香港中文大学四川马鞍桥村灾后重建学生自愿参与援建项目(图1)[1];香港和内地大学联合组织学生参与的“无止桥”慈善基金建造项目(图2)[2];东南大学举办的与东京工业大学合作校内大尺度建构模型搭建与展示(图3)[3]等等.这些学生自主参与的建造活动不仅给当地的建设带去了新兴的力量同时也是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的珍贵教育体验.从这些已经进行中的学生实践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老牌建筑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教育向实践教学的倾斜和正在摸索的转变.那么作为应用型高校的一名建筑学教师,我们在面对相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和相对较平实的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时候,该如何去吸取名校的经验,探索可操作性的改革创新的教学思路?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尝试的过程.例如,在校内开展大尺度模型建造、与企业合作参与进行小规模建筑或景观或室内的建造项目、参与高校联合设计建造活动或公益建造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与建筑学专业的实习、课程设计等相结合,使得教学改革得以落实和渗透下去.
学生参与真实的建造活动,或许我们可以从当今国内建筑界非常盛行的乡建思索一二.所谓“乡建”就是深入乡村,结合当地的设计条件进行建筑设计和建造.各省也响应国家号召广泛开展了“美好乡村”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然而乡建工作建设的好坏,人力和物力成本的控制等因素均和建筑师的业务素养关系密切.从汶川玉树地震时期的一些援建建设活动开始,国内一线建筑师们其实就已经开始了所谓的乡建造,他们思考创新,用轻型、施工便捷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建造,收获了一批可喜的成就,也和国内一些高校共同开展营建联合教学,使得学生们在工地亲自参与建造的过程中收获了对建筑、结构和建造的切身的认知.
对于乡建联合高校建筑教学值得我们去思考,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亟待改革创新.在我们还与学生一同陶醉在图板上的某个设计的时候,是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观摩和动手的机会,让他们不仅仅是通过想象和电脑三维去接触建筑,而是切切实实的去触摸建筑,参与建造.下面我们可以就其中的课程实习来举例说明.
教育部文件有指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4]
往往建筑学专业的课程实习都是固定的程式,几乎一成不变的维持了数十年有余,大的实习,如美术写生实习和古建筑测绘实习多是去固定的实习基地按部就班地进行,那么考虑应用型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的针对性,无疑建筑学课程实习或课程设计必然也急需改革创新.
应用型高校建筑学课程实习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实践或者就业实施改革方案.首先课程实习可以启用多种合作方式.根据专业课程积极拓展实习的方式以及实施途径,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去思考创新和改革,无论是小规模的校内营建、参与教师实践项目、参与高校工作营还是校企合作,有很多的可能性可以渗透于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各个科目和环节.
再者,课程设计或实习参与实践的过程应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原始的建造过程,大幅度的让学生自主参与建造;学生的课程设计或实习需要校外的指导,应更多地提供校内难以接触到的资源.作为应用型高校自然离不开学生的良好就业率和创业机会,在课程设计或实习中应鼓励学生积极考虑就业、创业创新可能性,用扎实的技术来赢得机会和口碑.
古建测绘实习是我校每届建筑学专业学生必修课,每年四月间都会相聚古徽州地区,每每学生们自顾自测绘着指定的保护建筑或破败失修的建筑时,村落里老匠人就在不远处的建筑里面修缮或新建房子,不禁感叹教学的局限性.倘若要改革古建筑测绘实习这门课程的教学,那么,测绘的同时从建构的角度学习和参与古建筑的修缮或者营建就能很好地拓宽测绘课程的教学思路.和完成一副测绘建筑的平立剖面图纸相比,或许理解一栋古民居的建造技术更能深入学生们的思维.好比看很多遍中国建筑史书中的古建筑构造图依旧很难理解的斗拱做法和称呼,若参与一次营建过程,懂得中国古建筑的榫卯原理,学生便铭记在心了.古建筑测绘教学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例,更多的建筑学专业里设置的课程设计和实习实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去思考、摸索和改革.
作为应用性高校,建筑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必将带来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或许建筑学并不是只专攻精英教育,掌握技能.有一定建筑文化艺术修养的“蓝领”或许是现阶段中国和未来的国家发展最紧需的人才.应用型高校中建筑学专业应抓紧摆脱尴尬的教学模式,走出困惑,积极开拓创新专业教育教学新思路,为国家输送更多有用的匠才.
〔1〕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若干设计研究与实践案http://www.eeeetop.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40.
〔2〕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0cbf530102v 1bc.html.
〔3〕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6e531210101 q666.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2015-1-28].ht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