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2018-03-06 08:41吕发金蔡吉勇
重庆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动静脉供血脑血管

肖 艳,吕发金,蔡吉勇

(1.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40276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400016)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易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早期诊断对降低病死率有极大的临床意义。目前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AVM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有创,存在约1%的围术期并发症,危重患者不宜检查[1-2],目前在临床上逐渐被CT血管成像(CTA)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取代。由于MRA检查耗时且昂贵,使其应用范围受限,尤其是破裂出血的患者。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CTA对AVM诊断的敏感性,但常规CTA存在骨干扰,影响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致其在AVM的应用中受限[3-4]。容积CT DSA(volume CT DSA,VCTDSA)是一种新型CTA技术,去除骨结构干扰后得到全脑血管图像,对AVM的敏感性与常规DSA相似甚至略高[5],但与3D-DSA比较尚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与3D-DSA对照,评价VCTDSA在脑AV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脑AVM患者的VCTDSA及3D-DSA资料,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4 d,排除外伤史,共纳入39例患者。男23例,女16例,年龄10~55岁,平均(36.04±11.42)岁。临床表现:头晕头痛16例,头痛伴恶心呕吐6例,意识障碍4例,继发性癫痫3例,视力下降1例,肢体乏力5例,头痛伴肢体乏力3例,言语不清1例。

1.2方法

1.2.1仪器及扫描参数 VCTDSA采用GE Light speed VCT或GE Discovery HD750 CT机,扫描方案相同,对比剂用优维显(370 mgI/mL),注射流速为4 mL/s。对比剂团注测试:以第4颈椎椎体水平行同层动态扫描。VCTDSA扫描参数:平扫管电压为80~100 kV,增强管电压为100~120 kV,管电流为250~450 mA,转速0.4 s/r,层厚5 mm,螺距0.969∶1.000,视野(FOV) 为20~24 cm。3D-DSA使用SIEMENS Axiom Artis Zee平板血管机及Angiomat Illumena型高压注射器。常规一侧股动脉以改良式Seldinger插管法选择性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常规摄正、侧位片。将5S C臂旋转200°进行3D-DSA造影,以优维显(370 mgI/mL)为对比剂,颈内动脉流率1.5~2.0 mL/s,总量9~14 mL;椎动脉流率1.5 mL/s,总量11 mL。采集矩阵1 024×960,采集帧率30 f/s。

1.2.2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使用GE AW4.6工作站和西门子Syngo XWP VB15D (VE32E)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观察VCTDSA及3D-DSA图像,有分歧时协商决定。观察有无病灶、部位、单发或多发,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数目,盗血现象、合并病灶。测量指标:AVM畸形血管团大小(AVM最长径、最短径及厚度)。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3D-DSA为标准,计算VCTDSA对AVM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观察二者间AVM大小测量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VCTDSA和3D-DSA间畸形血管团大小测量差异评价采用配对t检验;两种方法对各型AVM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显示的差异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病变分布与AVM分型 本组共39例脑AVM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幕上32例,幕下7例。采用Spetzler-Martin对AVM的分型标准,本组大型AVM(直径大于6 cm)1例,中型(3~6 cm)15例,小型(<3 cm)23例。

2.2VCTDSA与3D-DSA对脑AVM检出率比较 39例脑AVM患者,VCTDSA和3D-DSA均检出36例,但不完全一致。经两名医师共同阅片发现,3D-DSA漏诊3例小型AVM,其中2例AVM直径均小于1 cm,因血管远端对比剂浓度降低,病变显示不清。以3D-DSA为标准,VCTDSA对AVM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7.20%。VCTDSA误诊1例额叶AVM,因血管痉挛、供血动脉弯曲重叠及诊断经验不足误诊(图1)。漏诊2例微小AVM(直径小于1 cm),漏诊原因为VCTDSA时间分辨率受限、出血致血管痉挛,仅显示出血而不能准确定性。VCTDSA与3D-DSA对各型AVM的检出基本一致,经fisher精确检验,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见表1。3D-DSA选择性重建供血动脉,故1例中型AVM所测畸形血管团小于VCTDSA测量值。

表1 VCTDSA与3D-DSA对各型AVM检出的比较[n(%),n=36]

2.3VCTDSA与3D-DSA对AVM显示比较 VCTDSA和3D-DSA分别检出AVM的供血动脉51条和54条,均检出引流静脉45条,但不完全一致,两种方法对AVM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检验,观察二者间畸形血管团各径线测量的ICC值均大于0.98,测量的可重复性好。VCTDSA与3D-DSA在显示畸形血管团大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颅内盗血现象及合并病灶 VCTDSA和3D-DSA均检出1例大型AVM的盗血现象(图2)。VCTDSA显示AVM合并的瘤巢内动脉瘤、供血动脉瘤和远端动脉瘤各1个,显示脑出血27例;3D-DSA未显示远端动脉瘤(图2)和脑出血。

表2 VCTDSA与3D-DSA对AVM畸形血管团大小测量的比较(mm)

A:VCTDSA 薄层MIP图显示右额叶血管畸形伴出血,未见确切供血动脉;B:3D-DSA重建图未见明显异常;C:2D-DSA图相同位置清晰可见畸形血管团由右大脑前动脉额前分支供血,引流入上矢状窦;D:VCTDSA VR右切右视图显示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部分重叠

图1 VCTDSA误诊及3D-DSA漏诊的AVM图像

A:VCTDSA图(粗细黄色箭头分别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红色箭头示左侧颈外动脉分支,右侧颅内血管显影浅淡);B:3D-DSA融合VR图显示分别经左侧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造影,漏检大脑后供血动脉;C:VCTDSA VR左切右视图显示脑干AVM(细箭头),右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粗箭头);D:3D-DSA因仅行供血动脉重建,漏检远端动脉瘤

图2 AVM合并颅内盗血及远端动脉瘤图像

3 讨 论

CTA不仅无创,同时经济、快捷,成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6-7]。常规CTA对检查脑AVM有较高的敏感性[8],但其空间分辨率和容积效应影响对小病灶及其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诊断。MSCT容积效应小,空间分辨率更高,细小血管的显示更佳。VCTDSA采用容积扫描,减影后图像通过后处理能够不同角度、多种方法立体显示脑血管[9-10],在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组VCTDSA对AVM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0%,与刘碧英等[11]的研究报道一致。VCTDSA的原始图像可显示脑梗死、脑出血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本研究VCTDSA显示27例AVM合并的脑出血对临床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是优于3D-DSA的重要原因。其次,VCTDSA一次扫描可获得全脑血管图像,既能同时检出合并的远端动脉瘤,又能完整显示畸形血管团,避免3D-DSA因检查不充分所致的测量误差。本研究发现,VCTDSA仍存在漏诊、误诊,分析原因可能为出血致血管痉挛,VCTDSA时间分辨率受限及诊断医师的经验不足。

脑AVM的诊断及治疗与供血动脉的检出及其多少密切相关。3D-DSA需选择性行血管造影,操作繁琐,而VCTDSA一次扫描即可显示全脑血管,不会遗漏血管的结构,能较全面的显示供血动脉[12]。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使VCTDSA中细小血管显示不清甚至无显示[11],可能为本研究中供血动脉漏检的原因之一;其次诊断医师观察不仔细或经验不足,发现主要的供血动脉后可能忽略其他细小的供血动脉,导致漏检[13]。引流静脉的状态与脑AVM的出血密切相关。VCTDSA采用动态容积扫描,可敏感的显示早期显影的引流静脉,本研究中对引流静脉显示的敏感性与3D-DSA相同,但不完全一致。回顾分析VCTDSA漏检引流静脉的原因可能为引流静脉细小、弯曲与供血动脉重叠,显示不清[11]。因此,后处理过程中以病灶为中心多角度、多种方法并双侧对比观察,有利于完整显示异常血管。

脑AVM颅内盗血的机制为血流的再分配,致邻近区域的血供不同程度受影响。VCTDSA不具备DSA血流动态观察的优势,对盗血现象的显示通过血管强化的CT值差异来反映,对AVM周围血流的再分配情况不敏感,仅在盗血明显时才能显示[5]。但是,4D-CTA既保留了CTA的优点,又能显示血管充盈的全过程,对颅内血管盗血的显示可达到与DSA类似的效果[14-16],弥补了不足。

综上所述,VCTDSA对脑AVM解剖形态的显示与3D-DSA相当,但不能敏感反映血流的变化。综合考虑安全性、准确性、性价比等因素,VCTDSA是目前比较实用和安全的检查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基本替代3D-DSA用于脑AVM的筛查、诊断。

[1]WILLINSKY R A,TAYLOR S M,TERBRUGGE K,et al.Neurologic complications of cerebral angiography:prospective analysis of 2,899 procedur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Radiology,2003,227(2):522-528.

[2]张华,李晓琼,李健丁.64排螺旋CT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低剂量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z1):175.

[3]吕发金,谢鹏,罗天友,等.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45-48.

[4]张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8):106-108.

[5]赵剑婷,车振勇,吕发金,等.脑血管畸形的VCTDSA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9):23-25.

[6]尚发军,孙瑾,艾文兵,等.三维CTA与DSA在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14(8):373-373.

[7]吴静泽,陈建军.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1):2107-2108.

[8]GROSS B A,FRERICHS K U,DU R.Sensitivity of CT angiography,T2-weighted MRI,an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in detecting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nd associated aneurysms[J].J Clin Neurosci,2012,19(8):1093-1095.

[9]李秀梅,曹代荣,佘德君,等.320排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J].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2013,29(5):697-700.

[10]陈洪亮,曹跃勇,刁显明,等.64层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1):47-50.

[11]刘碧英,曹代荣,李银官,等.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9):1260-1264.

[12] 林伟,汤化民,张波莉等.SSD-CTA与VCTDSA对脑血管畸形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J]. 重庆医学,2016,45(11):1508-1510.

[13] 周孟,刘筱霜,肖艳.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5):688-691.

[14]WILLEMS P W,TAESHINEETANAKUL P,SCHENK B,et al.The use of 4D-CTA in the diagnostic work-up of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J].Neuroradiology,2012,54(2):123-131.

[15]ORRISON W W,SNYDER K V,HOPKINS L N,et al.Whole-brain dynamic CT angiography and perfusion imaging[J].Clin Radiol,2011,66(6):566-574.

[16] D′ORAZIO F,SPLENDIANI A,GALLUCCI M.320-Row detector dynamic 4D-CTA for the assessment of brain and spinal cord vascular shunting malformations a technical note[J].Neuroradiol J,2014,27(6):710-717.

猜你喜欢
动静脉供血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辣语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29例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