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琴
(江苏理工学院图书馆,江苏常州 213001)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和对其文化的积极践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广大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渴求日益强烈,而我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又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文化自信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1]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印发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2],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进行了部署。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把对文化自信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是最富有朝气、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民众对于文化自信的认知,而高校图书馆又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其存书量、存书结构和流通服务质量对大学生阅读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布,于2018年1月1日实施,这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作用,也给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图书管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会教育的推进和各种信息的传播等工作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图书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51.7%)4.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的97.5%[4]。互联网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网络传输状况的不断改善,给人们检索和查询文件、获取和交换信息、存储和提取资料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网络媒体信息更新及时,对于人们把握最新动态、开阔视野都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网上海量信息的鱼龙混杂、网络水军的兴风作浪、信息核对的翻页不便等,又给人们使用网络信息带来不少困惑。
先说互联网的优势对传统图书管理形成的挑战。“互联网+”条件下信息处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数字图书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存储量,而且音像形式的电子图书丰富了图书资源,也提高了对人们的吸引力。二是跨越时空的限制,此时此地保存的资料到彼时彼地,只要有上网条件皆可顺利提取和处理,查找他馆资料及馆际互借更为便利,对于全面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化、整体化,对于图书的国际间合作都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三是信息检索更为方便,由于图书编目、检索、流通、期刊管理都可通过数据库进行,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纸质资料检索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缺陷。四是信息更替及时,克服了纸质资源在更新周期上的滞后性,这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就更具有吸引眼球的魅力。互联网凭借这些优势,挤占了传统图书管理的不少地盘,使得传统的图书管理面临着不得不进行创新的窘境。
挑战和机遇总是并存的,互联网本身存在的不足又给图书管理创新提供了可贵的机遇。一是网上信息虽然更新及时,但有很多信息并未得到权威论证或实践检验,从而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也可能对人们形成误导,这样来看,纸质资料的可靠性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二是网络或电子信息在核对时翻页不便,跳页成了费时费力费眼的活计,反而不如纸质资料来得方便了。三是图书资料的自动化、网络化对图书资料的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的技能技巧培训如果跟不上,则丰富的馆藏资料就可能成为藏而不用束之高阁。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像八九点钟的太阳那样朝气蓬勃,他们热情拥抱“互联网+”这样的新生事物,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图书管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既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又充分发挥图书管理的优势,千方百计地补齐短板,这就需要加强图书管理创新,让高校图书管理在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中发挥好引领和服务作用。
一是要进行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意识。“互联网+”的时代条件,必然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强化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宗旨,坚持信息化管理、特色化管理、协作化管理、创造性管理,通过管理人员自学、培训、再教育的途径不断开阔眼界,提高认识,跟上网络时代的节奏。实际工作中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坚持以创新思维开展图书流通服务,认真做好图书借阅的信息统计分析工作,把统计分析结果与采编部门进行沟通,尽量做到新进图书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二是要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上狠下功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互联网+”条件下,由于资源来源的多元化,图书馆在提供文献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吸引力有所下降,为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与情报职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必须对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比如,目前借阅率最高和最低的是什么样的图书?借书量最大和最小的是什么样专业的图书?不同年级学生的借阅情况有什么样的差异?另外,纸质资源、电子图书、网络信息如何实现优势互补,最新科研和学科发展方向的传递等,都是优化资源配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是要进行图书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图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互联网+”条件下,知识信息不断发生大爆炸,海量信息的梳理、分类、辨别、驾驭难度陡增,消极、虚假、有害信息误导甚至毒害读者,这就需要图书管理队伍不仅善于清理消极、片面、虚假、有毒信息,而且善于对读者进行引导、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做法是深入到学校各院系,认真了解他们的学科建设情况及科研进展情况,把他们对相关专业资料和科研项目资料的需要做进服务档案,把缺少的资料千方百计补齐,把已有资源的检索技巧以培训的方式提供给广大师生,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