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思想研究

2018-03-06 22:17刘阳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民心特色群众

刘阳河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立场。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经验与教训得出的正确论断。深入研究“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论断,对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论断的思想理论渊源

研究“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论断,首先要搞清楚这一论断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突出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就其文化渊源而言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通过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优秀传统民本思维。民本主义源自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其含义简单明了:政府存在的全部意义在于服务“百姓”的整体福祉,否则理应被人民推翻。此思想源于《尚书》所录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它是民本思维的根本原理所在。春秋战国期间形成了可堪为民本思想精髓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体系。及至汉唐明清,民本思维继续发展,以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最具代表性。他提出历史的主体是人民而不是君主,从而将中华传统民本主义推向高潮。古代民本思维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之精华。其提出的宽政惠民、厚生利民、除暴安民、济世助民的施政行为,在封建社会中对于安定民心,维护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民本思维的提出,主观上都是为统治者长久“王天下”而提出的,而非为劳动人民谋利益,受自身所处历史环境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性。

1.2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这一论断的哲学渊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而非英雄人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主体。对此,列宁有着清晰的认识并指出,“这个新政权所依靠的和力图依靠的强力,不是一小撮军人所掌握的刺刀的力量,……它完全是靠广大群众的信任。”由此,我们党应该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这一论断的现实依据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思想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代表全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些理念是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发展和时代阐释,这就构成了一脉相通而又与时俱进的人民观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进一步提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自此,“为人民服务”成为全党的行动指南。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判断是非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即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检验党的方针政策是否成功,必须以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作为标准,这就使我党的群众观点与人民群众的意愿相统一,得到了从形式到本质的高度的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

2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论断的科学内涵

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凝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如下。

2.1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必须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党同志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的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梦想的中国梦,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2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党带领人民群众发发家致富的过程,就是把民情、民意、民声作为执政风向标,把老百姓的事当作最大的事,把老百姓的话当作心里话,切实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做人民的代言人,真正做到知民心、懂民心、暖民心,这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表现。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无数事实表示,党只有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让人民当家做主,促进社会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

2.3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人民”一词,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的高频词,诠释着他的经典誓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4年贺词中他说:“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2015年贺词中他说:“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2016年贺词中他说:“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2017年贺词中他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今年,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开篇,又以人民落脚——“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年来发表新年贺词无不体现着深沉绵长的人民情怀。这就教育全党必须要植根人民,保持对人民的热爱,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坚守对共产主义的信仰,锻造出经得起任何糖衣炮弹进攻的精神支柱,才能使党永葆生机活力。

3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实践路径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在认识上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上也始终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理念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方方面面。具体就表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上。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物质基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牢固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向荣的物质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证政治方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人人心情愉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在保障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完善社会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人民生活的创作方向,多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教育人民群众、服务社会大众、推动全面发展的作用。

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发展载体。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其背后是发展被生态掣肘的现实,是对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热切诉求,是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大战略抉择,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强烈责任担当,全面展示了我们党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庄严回应。从“求温饱”到“望环保”、从“谋生计”到“建生态”,这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对美丽中国的新期待。“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断满足人民生态需求,对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做出了庄严回应,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人民至上理念的进一步拓展。

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我们在所有重要的名词前面加“中国特色”这个前缀,那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特色”?笔者认为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为百姓的具体的、根本的利益而执政,这就是“中国特色”。人民至上理念是我国万世一系的治国理念,正因为如此,我们信奉“得民心者得天下”。

4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政体以民本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成就了寿命长达千年之久的政治体制,有朝代更替而无政体更替。“政”治于中国,乃“正文”之治,是正义道理之治,是伦理道德之治,目的就是不偏不倚地服务于全社会的民生福祉。在新时代,集中体现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理念,其具体价值体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在于“全面”,即全面的思路和措施。就战略目标而言,全面小康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从战略举措看,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同样要全面。“四个全面”立足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指引工作方向,倒逼工作落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同样放眼未来,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从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中把握走势。

4.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民生是国家之本,民心是执政之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党带领十三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性发展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重大实践标杆,这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造福、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执政观,是我党兑现在建党之初提出的带领全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庄严承诺,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4.2 全面深化改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源,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破除当今发展难题的重点,而群众是改革兴衰成败的关键,离开群众,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归于纸上谈兵。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环节多,方面大,使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会很多,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紧紧地扎根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从群众之中汲取力量,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而进行时依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智慧。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大众福祉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凝聚的最大共识。“人民大众的福祉”指的是什么?生老病死而已。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被养、养小、送老、被送。头尾两个阶段是被动的,中间两个阶段是主动的。古今中外,普通人辛勤工作,追求事业有成,其根本目的就是改善自己养小和送老的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就是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有大作为。

4.3 全面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是保证人民主体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别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坚定不移地确定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原则。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这是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一种高度自觉。

说到底,任何一种政权力量,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人民群众的热诚支持是我党执政地位的根本基础,人民群众的信任赋予了我党执政权力。中国共产党坚持探索和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创立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制定了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又体现人民意志的大政方针,把民意上升为党的政策理论和路线方针,用以指导实践,形成巨大的历史主体性和实践创造性力量。

4.4 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人民立场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抓作风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还明确提出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我们党必须成为一个谦虚、谨慎、廉洁自律的党,一个融入百姓生活的党。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人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他们在经济政治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教训深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关键,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实际问题,敢于打虎、猎狐和拍蝇,才能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支部建在社区,把居民组织起来,互帮互助,就像央视推出的公益广告中所说的,“中国共产党就在你身边”。

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重要论述,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与诉求,言简意赅、力道千钧地道出了人类历史治国理政的基本道理和思想精髓,给人以贴切镜鉴的作用。亘古至今,无论是我国古代传统政治,还是近代民主革命以及当代社会治理,民心和民生都是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这种关注民心、尊重民意、顺应民愿、谋求民富的民心政治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实现国家繁荣兴盛的关键,对中国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民心特色群众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心民心
中医的特色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完美的特色党建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