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青竹刻走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形式初探

2018-03-06 15:38胡凤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竹刻青竹常州

胡凤岐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常州 213000)

留青竹刻是 “常州三宝”之一,根据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近80%的学生不知道常州有留青竹刻,其制作材料、制作方法、文化传承等就更不用说了,这对地区文化的发展来讲,非常不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将来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主体,是学龄前孩子们的启蒙教师,他们对于地方文化的认识与了解,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工作中对于留青竹刻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因此这项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1 常州留青竹刻与传承模式

1.1 留青竹刻及其发展

留青竹刻是在厚度仅0.1毫米的青筠上雕刻,依照纹饰变化,通过青筠的多留、少留或不留,产生层次与明晦变化,而这0.1毫米的竹刻功夫,却要搭上无数的精力与技艺。留青竹刻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臂搁、笔筒、镇纸、扇骨等文房用品及艺术用品。随着把玩和保存的时间不同,年代越久,竹肌颜色会变得越深,竹青则淡雅,其对比和光泽让人爱不释手。更为重要的是,竹刻以中国画及书法题材为主,背后蕴藏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书画文化和竹文化,了解与制作的过程中,在方寸间感受着文化的熏陶,技艺传承的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承。常州留青竹刻素有“天下留青看徐白”的美誉,白氏善“工”,徐派“写意”,其作品皆技艺精湛,名扬海外。2008年常州留青竹刻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留青竹刻的传统传承模式

留青竹刻作为一种小众的艺术门类,其受众群体多为文人雅士,他们“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他们精神的符号。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手工艺人多为匠人,他们家传手艺,有着精湛的技艺,但往往不如文人一般会在作品署名,后续很难记载和考证。为保持自己的技艺不为他人所学,所以他们一般采用家传制或学徒制,当然在现代还有一些留青竹刻爱好者的学习。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旦传承链中出现问题,或在某段时间内,社会群体不够重视这一文化,这一技艺的传承就会产生由量的减少到质的退化,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2 学前教育教学美术课堂模式的优势

留青竹刻作为一个艺术活动形式走入中小学活动屡见不鲜,但学生仅能通过此类活动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既不具备制作的能力,也没办法感受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对于其传承意义不大。作为常州唯一一所幼儿师范学校,幼师学生和其美术课堂在非遗传统美术课程留青竹刻的学习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条件。

2.1 有较为系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中职学前教育的美术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必修课。在我校目前的美术课堂教育教学下,通过每周固定课时的学习,如第一年以幼师美术基础为主,学习素描、色彩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二年以幼师绘画为主,以儿童画和常用绘画材料进行表现;第三年以手工为主,慧心巧思,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最后以综合运用为主,掌握构思与设计能力。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基本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儿童画、手工等幼儿美术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他们具备一定的美术造型能力和操作能力。

2.2 有目的有计划的将技能与文化素养的提升相融合

课堂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系统性、计划性、目的性。技能的学习能通过“手把手”的示范与指导,而文化素养的提高则可以通过课堂的设计将其融入进技能学习之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本身具备了较好的品德与文化素养,能为技能的学习提供良好的铺垫。

2.3 有效的将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结合发展

美术是文化交流的媒介,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加强对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美术比文字还要早于对文化的传播,通过新媒体时代美术课堂的学习,学生能更加方便、直观、有效的了解不同形式的美术形式,感知其历史和意义。随着现阶段对幼师美术教学创新意识的重视,教师努力致力于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和培养学生对于创新的意识,以深厚的文化为根基,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作出符合时代和不同审美趣味的形式与作品。在不久的将来,立足于岗位,他们还能将这一文化形式渗透至幼儿园教育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

3 学校教学模式下留青竹刻课程的实践教学

3.1 邀请传承人走进课堂,亲授技艺

在过去,手工艺人们几乎只在家中进行手工作品的制作,以家族传承和学徒制教授技艺。将留青竹刻的非遗传承人邀请至课堂,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课堂体验,竹刻老师带着自己的作品,讲授竹刻的历史及主要形式,亲自教授制作的技艺技巧,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问题也可直接问,不会时请老师手把手的指导,直接学习大师技艺,生动有趣,效果显著,让学生成为很好的技艺掌握者。

3.2 设立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期待学生所得到的教学结果,非遗大师有的并非是专业的教师,他们掌握核心技艺,对于技术的传授毫无困难,但他们对一节课的时间概念薄弱,对中职学生的能力了解较少,不知道他们每节课能掌握多少,课后通过学习应该需要完成怎样的程度。因此,在每次教学之前与竹刻老师沟通,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积极在课堂上努力将目标完成,通过课后检测或下次课前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

3.3 整理教学内容及要点

每次课后将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有的知识点是杂乱无序的,有的操作可能也没办法用文字表述的,都要进行重新的规划与整理,才能了解其内容和要点。在此过程中,除了文字记载,还要有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再辅以文字说明,才能更加清晰明了。

3.4 归纳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判断的活动方式。留青竹刻的教学评价首先通过非遗老师的授课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由教师先设定评价方法及要求。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较为传统,但应当作为评价的主要部分,另外结合当代教学多元化评价模式,助教应结合教师要求与学生的专业特点,为留青竹刻作品在制作完成后的评价提供充分的材料与说明。

留青竹刻走进校园并非难事,但也需要一定的基础和土壤,本次实践根植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互利互益的活动形式。对于留青竹刻及文化的传承而言,这是一个有效培养人才的良好模式,解决了学习人员的数量问题,同时在创新形式和题材上也有新的突破;对于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而言,他们有较好的基础与较强的能力进行竹刻技术的传承,也非常有必要加强文化素养的提升,这在将来他们的工作一定能突显出良好的效果。众人都知:教育最应当是良性的循环。只有解决了源头上老师对文化的传承,才更由上至下,真正做到将非遗文化永流传。

猜你喜欢
竹刻青竹常州
常州的早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陌生人
修篁万竿 雕竹成画
——张泰中竹刻作品欣赏
传承,让留青竹刻发扬光大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
当代竹刻 百花齐放
对雪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