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侨民作家别列列申作品的中国认同

2018-03-06 15:38刘春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俄罗斯

刘春富

(黑龙江工业学院外语系,黑龙江鸡西 158100)

20世纪俄罗斯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等重大事件,哈尔滨因此成为20世纪前后俄罗斯侨民的避难所,并涌现出涅斯梅洛夫、阿恰伊尔、别列列申、卡拉索娃等一批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作家。别列列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既用汉语又用葡萄牙语写作的俄罗斯诗人,1913年出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市,后来由于父母感情破裂,国内战乱,1920年随母亲流亡到哈尔滨,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一生。之后受生活所破,别列列申不得不辗转到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生活,直到1953年离开中国移居巴西里约热内卢,至此结束了长达32年的中国生活,因而他的许多作品都与古老而美丽的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别列列申在学生时代就显露出创作的天赋,1927年向哈尔滨《喉舌报》“少年读者版”投稿,1928年发表第一首诗,1932年开始在《边界》杂志上发表诗歌,卓越的诗歌才能使其成为该杂志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在中国期间别列列申先后出版四本文集,193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在途中》,共收录了44首诗歌。1939年夏,出版了第二本诗集《善良的蜂巢》,诗人翻译的中国诗歌就收录其中,之后又分别在1941年和1944年出版了第三本诗集《海上星辰》和第四本诗集《牺牲》。诗人精通汉语,热爱中国文学,他翻译的《道德经》至今仍是俄译本的典范,“一名外国诗人把中国哲学诗译得那样确切、优美,可以说别列列申是第一个”。诗人还翻译过许多古代诗歌及现代小说,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及中俄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别列列申出生在俄罗斯,成长在中国,他将中国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这在他的著名诗篇《三个祖国》中有深情的表述:“我由衷的喜爱决不掺假,/从此爱上了第二个祖国。”别列列申在中国用俄语写了很多诗歌,他的许多作品都与中国的生活经历有关,从中国古典诗歌、道教、佛学中吸取营养,中国的山川河流、风俗习惯、人情世故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国文学、欣赏中国绘画,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他创作的诗歌包罗万象,如《中海》、《游山海关》、《游东陵》、《湘潭城》、《湖心亭》、《北京》等作品,因别列列申熟读中国诗歌,他的作品中处处体现中国诗歌的神韵。

别列列申热爱中国,甚至幻想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出生在中国南方的官宦家庭:“在宝山或成都,/生在和睦的官宦家庭,/多子多福的名门望族”希望给他取名叫“月笛”,或“龙岩”。从诗中不难看出诗人的中国情结。1942年别列列申发表诗歌——《中国》,在诗中他把中国称为“天堂”、“久游之后回归的家舍”,认为中国人的黄皮肤是“迷人的黄色”,还发自心底的喜欢中国的姑娘和小伙“特别喜欢姑娘们的短脸儿和小伙们温和的话语”,而中国的“庭院”、“松树”、“花朵儿”和“湖泊”都是诗人赞美的对象,在诗的最后诗人写到:“经过了这么一些居住生活,我已经了解你了,我的中国。”很显然,诗人已经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祖国。

诗句中作者抒发了对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作为不幸与耻辱的流浪者,来到了中国,中国母亲接纳了他,这里有安静和平的生活,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勤劳善良的人们,诗人对中国的感觉由陌生到熟悉,到最后深深爱上中国的一切,中国的建筑、中国的植物、中国的山水......

在1943年发表《乡愁》一诗当中,别列列申更是直接了当的表达了中国像“善良的继母”,“温和的黄脸膛汉子成了我的兄弟”的感慨。而在《我,一定回中国》一诗中,诗人更是表达了一种落叶归根的情感:“我平平静静、明明确确知道!/我死的那天,肯定要回到中国。”这种死也要回到中国的情感完全体现了诗人对中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上世纪 70 年代在巴西,别列列申创作了一首抒情诗,标题为《三个祖国》,诗人回顾了自己的漂泊经历。描述了自己出生在安卡拉河畔,却意外流落到盛产丝绸与茶叶的伟大国家。别列列申阅读过非常多的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特别推崇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著名的诗人作家。他的作品里多次体现中国古代诗人,假如不了解中国的传统诗歌,假如不了解相关诗人的古典传说和经历,就不可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诗句。

从松花江畔到长城山脚下,从壮丽的华北平原到唯美的江南水乡,从繁华的上海大都市到宁静致远的西子湖畔,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诗人游览的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不断创作出新的诗作。其中,《游山海关》一诗生动刻画了群山之中“天下第一关”的雄伟、美丽、壮观,但也体现出历史的沧桑:“历次战火毁掉了无数城垛,沉重的塔楼已快要塌陷”。山脚下的荒远山村,小吃店里悲凉的胡琴声,都被诗人写入了诗句里。别列列申热衷于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山川美景,可以说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中国艺术和语言的确是发自内心地认同和热爱。他的诗明显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从意象到意境都有几分中国诗词的情调和韵味。1939年秋,别列列申游览了北京的中海,他的喜悦之情便在自己的诗句中抒发出来,他格外喜爱中国的自然美景,如湖泊、荷花、石舫、凉亭等。别列列申觉得人生短暂,能有机会在皇家园林漫步闲游的确是上天赐予的机缘。他渴望摆脱世俗的生活,像鸽子一样飞回方舟,躲进深山密林过着隐居的生活,忘却人世间的荣辱,避开人间暴风骤雨,默默无闻度过一生。

别列列申被认为是俄罗斯最优秀的侨民诗人之一,他诗歌主题的深刻性和作品形式的完美性远远超出了同时期的其他诗人,一些国外学者把别列列申作品中关于中国的主题看成对“异域情调”的一种追求,同时让人们感受到别列列申对第二祖国深厚的情感和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然而,作为一个旅居中国的俄罗斯诗人,他实现了中俄文化的深度融合,他为中俄文化的交流,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俄侨文化作为俄罗斯文化的一部分,因其自身的特点被人们所喜爱。俄侨文学发生在中国,其作品不可避免的刻上了中国的烙印,因此,李延龄教授认为它既是俄罗斯文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学。中国人应该铭记这位如此热爱中国文化的侨民作家,记住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从接受、认同到传播的历史业绩,并对其表达诚挚的谢意与深深的怀念。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俄罗斯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人与花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