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京,吴 庆,胡庆红,袁泽利,张名钦,焦 雪,李新民,张 磊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说课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常规的教研活动之一[1-3],是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重要途径。基础化学是本科临床医学院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本文就遵义医学院临床专业基础化学“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说课进行探讨,分析教学环节中的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手段、教学程序设计、教后感受,提出可供本科临床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师参考的说课实例。
本教学说课内容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魏祖期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化学》(第8版)第三章第五节。该教材内容与临床医学教育紧密结合,突出了化学知识的临床应用,注重教材内容的启发性,符合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基础化学教材中与临床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之一,教材以“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为切入点,通过对溶度积概念、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离子积概念的阐述,逐步引导得出溶度积规则,然后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最后介绍沉淀溶解平衡实例。本节内容安排在强电解质溶液、酸碱理论、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酸碱溶液pH的计算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有助于理解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和离子积的概念。
授课对象是我校临床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已了解有关难溶强电解质和溶解度的基本知识,并且通过之前的学习也已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少学生升入本科后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原本化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少数学生对化学兴趣不强,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基础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掌握溶度积规则;(2)熟悉溶度积的概念;(3)了解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在医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临床病例的发病机理,并进行正确治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胜任临床医生岗位必需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的定位,溶度积规则是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则更需要掌握溶度积规则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将溶度积作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而溶度积的概念比较抽象,且Ksp表达式较为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由此,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掌握溶度积规则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溶度积的概念及Ksp表达式。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学可通过设疑引趣、病例引入、实验演示、启发式讲解、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设疑引趣,教师可以设疑:(1)龋齿是口腔的常发疾病之一,龋齿通常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发病机理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沉淀平衡有什么关联呢?(2)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如尿结石及骨质疏松等,是否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来解释其发病起因呢?通过对生活及医学实例的设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简要了解静脉输液在临床上的作用。上课时用投影展示一些常见的电解质,如 NaCl、CaCO3、AgCl、Ag2CrO3等的标签图片,简要温习高中所学对难溶、微溶、易溶的概念。然后请2~3名学生试着回答问题“难溶电解质是不是在溶液中一点也不溶解”。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溶解度的知识,又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接下来请学生观看小视频“难溶强电解质AgCl在水溶液中的沉淀与溶解”,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初步了解难溶强电解质诸如AgCl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然后设计一个情景模拟:Ag2CrO3在水溶液中会溶解吗?怎样溶解?会不会沉淀?溶解和沉淀会形成平衡吗?让15名学生分别饰演Ag+和CrO32-,模拟Ag2CrO3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沉淀以及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的情景。通过这个小活动,充分将学生引入课堂当中,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在掌握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后,以“龋齿产生”为例,进行离子积规则的应用演示并仔细讲解,讲解中提出思考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在随堂练习部分设计两个与医学相关且需要运用“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才能解释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堂之前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并给出合理解答,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和运用。
在课堂的结尾,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并且提炼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和加深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后提供骨骼形成和尿结石形成的文献,供学生课后进行延伸性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本节课在基于问题引导、视频演示、情景模拟、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上开展说课教学[4-5],结合学生医学专业的特点,从化学原理解释龋齿的产生及发病机理出发,引入“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点,侧重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化学知识在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应用[6],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1]刘正,俞朝阳,张剑.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糖皮质激素说课设计[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03-1205.
[2]李剑敏.《抗高血压药》说课设计[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0):35-37.
[3]张立明,陈靖,付雪艳,等.开展说课活动提高教师水平[J].药学教育,2010,26(4):49-50.
[4]符丽馥.说课在医学专科学校基础医学教师培养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13-15.
[5]刘思妤,谭斌,谷彬,等.临床医学专业《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说课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2):172-174.
[6]王本,唐睿康.生物矿化:无机化学和生物医学间的桥梁之一[J].化学进展,2013,25(4):63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