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神分析批评视阈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2018-03-06 14:57陕西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罗天霞
外文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理论

陕西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 罗天霞

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融合发展的狂澜之下,体现人文精神内涵的英美文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主干课程, 英美文学在提高学生的文学内涵和人文素养、塑造学生个人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观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由于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模糊,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缓慢;又由于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教学困难重重。要摆脱困境,就需要彻底理清造成英美文学教学窘境的成因;要发展教学,就要求英美文学教学工作者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和革新。

一、英美文学教学窘境分析

英美文学教学的窘境源自以下多重原因:

一是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意识形态充斥校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的意识形态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思想观念受到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的侵害,人生信念也受到物质利益高于精神陶冶的观念影响。部分学生意识形态偏移到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注重物质利益,忽视了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人文教育。这导致积淀深刻人文底蕴的英美文学课程受到前所未有的冷遇,处于窘迫状态。

二是教材的约束。目前部分高校英语专业使用的英美文学教材撷选的作品陈旧、内容庞杂,文学理论单一,读本内容趋向于文学“经典”,与前沿文化严重脱节。现有的英美文学教材大多是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名家的“文学古典”和“诗歌经典”,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收集作品。有的古语生僻难懂,学生阅读起来极易丧失兴趣和热情,而教师对晦涩的古英语和复杂的文学术语的解释既耗时又改变了教学的初衷。这造成初涉文学领域的学生对术语理解不透彻、对古语理解出现偏差、对文学背景模糊不清、体味作品的文学意蕴不深刻、把握作品的人文精神不全面等现象。 面对这样的学习困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领悟和鉴赏力也日益减弱。英美文学教学对学生精神的启迪和心灵的教化功能也逐渐减弱。

三是课程设置的局限。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高等教育出现“重功利,轻素质”的现象。各高校的外语教育过分强调功用主义,忽视人文主义。为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校更注重学生专四和专八过关率、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把工具性和实用性强的商务英语、金融英语、医学英语、旅游英语、财会英语、法律英语等置于首位。与之匹配的课程设置应运而生。这就迫使以“提升人文素质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为主旨的英美文学偏离主导地位。开设课时明显减少,学生不易掌握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派别,难以达到对代表作家和作品的深度鉴赏。

四是授课方式的限制。英美文学教师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讲座型授课。即便借助多媒体,采用幻灯片和视频展示授课内容,但教师对课外阅读的监督和课外辅导力度不够,授课方式难以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受到现有学时的限制,教师难以把术语和理论讲授清楚,导致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减弱。

五是网络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较弱。信息时代的网络发展迅速。这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但是各高校英美文学教师对信息和资料的筛选、整理和提炼能力参差不齐。课件质量不一,营造的课堂氛围各异,借助网络和多媒体现代辅助手段进行教学的应用不广泛。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现象。

除此之外,英美文学授课者的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对英美文学领域的最新动态掌握不充分、英美文学社团稀少、学术交流活动不丰富、文学论坛的传播范围不广等,都对英美文学教学趋于边缘化的地位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学习者的文学批评能力、阅读量和阅读时间都非常有限,也不能把文学研究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与实际文本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这无疑使英美文学课程备受冷落的困境雪上加霜。

二、精神分析批评理论的植入

为改变目前的教学窘境,除了结合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成果之外,我们还倡导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文学素材和影像资料。师生利用网络,了解英美文学最新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知识。我们鼓励学生把比较文学引入学习和研究中,充分借助国际和国内高校开设的英美文学网络教学平台,学会自主运用精神分析批评理论体系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理论来解读和鉴赏文本,培养学生运用精神分析进行自我精神症候的分析,释放焦虑情绪,塑造健康心理结构。

之所以选择把精神分析批评理论植入英美文学教学,一是因为英美文学课程包含多元的异质民族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刻的道德意蕴、个人的价值观和美学价值。陈旧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学习需求,学生的英美文学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改革势在必行。二是精神分析批评理论不仅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它让学生掌握精神分析批评的研究方法,能激励学生和协助学生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感知力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分析能力。它既能达到授课目的,又能让学生释放情绪,实现精神症候的自我分析。

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内容庞大,包括潜意识、人格三结构(自我、本我和超我)、力比多、心理防御机制、俄狄浦斯情结、梦、图腾与禁忌等重要概念。每个理论都有助于对英美作家笔下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症候做出全新的解读,也有助于学生从精神层面领略文学的艺术内涵和美学意蕴,使我们对文学作品实现由表及里的深度鉴赏。将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文本置于精神分析批评的视阈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理性和批判的角度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解读文本中的精神现象,了解文学作品的形成背景和人物内在的思想本质,力求形式与内容上的完美统一。同时,学生把精神分析理论和自我情绪释放相结合,学会用精神分析和平衡自我、本我和超我,正确对待生死本能和性本能,合理释放学习和生活的焦虑情绪,理性地处理创伤后的自我疗伤,学会正确转移力比多,完成自我精神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基于精神分析批评的英美文学新模式探索

我们把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和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多维度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与英美文学中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体裁中相对应的点和面(人物、情节、场景)的融合,以此领悟文学隐含的道德意蕴。

一是课程安排。我们要解决英美文学涵盖面广、知识量大和课时少的矛盾。我们既要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出严格要求,又要确保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的合理。教师对每一时期的文学背景、主流学派、流派思想、时代特征、宣扬主题、文学批评理论、知名作家以及代表作品的讲授做到精准、全面、深刻。我们力求运用精神分析批评理论中的一个理论或者多个理论,结合当下学术前沿的文学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精神症候剖析,启发学生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去解读文本的精神现象,探讨作家的创作动机以及人物的精神症候,要求学生结合精神分析批评理论撰写学术论文。在研读文本过程中,学生既通过精神分析理论鉴赏文本和剖析精神现象,也学会用精神分析方法解释自身的学习焦虑和情感危机,用自我剖析的方法释放情绪。在精神分析批评视阈下,学生理性地对待学习和生活的焦虑感和危机感,提高面对压力时的自我平衡能力。

二是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师要密切关注最新英美文学动态,精选国内外英美文学最前沿学术资料,重点引入当下最新的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强调精神分析批评理论的社会价值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功能,提高学生对精神分析批评的应用能力,分析作家的创作心态和文本的精神层面,实现从文本外围到内部精神世界的深度赏析。

三是教学内容设置。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理性的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去分析文本,培养他们从心理学角度来审视文本的习惯,锤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解读能力,要求学生收集最新的精神分析批评新动向以及精神分析最前沿的学术论文,从心理学和哲学层面提高学生的剖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是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们要改变陈旧、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重视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和心灵互动,加强学生的课堂讨论和辩论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利用共享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借助图片、影像等资料为课堂做好准备,并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运用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对文本进行多维度的鉴赏。

五是教学手段。上课前,教师借助网络,搜集英美文学的影像资料、国内外学术前沿有关精神分析批评的研究资料,使课堂讲授内容多元化和国际化。学生也做好预习准备。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安排学生观看名家名作改编的影视剧以及与课程相关的文化、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等背景资料,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想象力、加深学生感知力。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基于精神批评视阈进行文本与影像资料的对比研究、中国文学与英美文学的比较研究。教师和学生利用互联网,建立精神分析与实践结合的微信群和QQ群,增加互动时间,扩充精神分析的教学内容。

六是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根据高校自身具备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教师选择既有文学作品又有批评方法的教材。开设对象为文学研究爱好者和对学术研究有兴趣的专业学生。无论选择何种选修课程,教师都要学会应用精神分析批评理论体系中的学说,洞察作家的创作动因,阐释文本的精神本质,拓宽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精神分析实践中,学会平衡自身心理,剖析自我精神问题,认识到压抑、焦虑、恐惧、创伤等精神问题的根源,了解校园暴力、辍学、吸毒酗酒、性放纵等社会问题的成因,从而学会释放自身的情绪。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和英美文学教学的结合能激励和协助学生自发地从精神分析批评视阈来审视作品,通过理性的精神分析来洞察作家的创作目的和写作动机,挖掘作家揭露的社会真相,探索人性,领悟其中的人文精神、文学内涵和审美价值。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完成对文学作品的精神分析审视和心理层面的鉴赏,达到发扬人文精神的目的。

四、结语

教师把精神分析理论杂糅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进行文学文本与影像资料的对比研究,进行中国文学与英美文学的比较研究,利用互联网建立沟通平台以进行课后文学文本问题的探讨和交流,延长教学互动时间,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自我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授课者而言,英美文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需通过参加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交流会议和进行英美文学网络共享平台的学习来提升。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需精益求精,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学内涵,提升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变英美文学尴尬的教学窘态。就学习者而言,学生需自主培养运用精神分析视角来解析文本的文学批评习惯,既能在解析作品中陶冶情操,也能通过精神分析理论释放自己的情绪。教师和学生都要秉承人文学科的精神内涵,共创良好的学术氛围,把校园创建成浓厚的人文精神家园,凸显人文学科的宏伟目的。

参考文献

范 谊,芮渝萍. 2005. 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 [J]. 外国文学研究 (3): 150-156.

马若飞. 2014. 英美文学教学的生态批评视阈 [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1): 115-116.

齐丽霞. 2014.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窘境之反思 [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7): 145-146.

宋晓茜. 2016. 网络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明珠导读与人文素养研究 [J]. 考试与评价 (1): 45-48.

王春辉. 2011. 高师院校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 119-122.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我们需要文学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我与文学三十年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