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梅
(珙县特殊教育中心,四川珙县 644500)
美术治疗(art therapy)诞生于20世纪中叶,亦称艺术治疗或绘画治疗。它是一种主要以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为治疗媒介,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实施,并通过开展美术创作、黏土雕塑、拼贴创造、作品分享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达到対当事人进行心理诊断及治疗目的的心理疗法。目前,美术治疗在西欧地区和北美地区已广泛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和教育,这对我国的特殊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美术治疗作为特殊教育的新兴领域,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弥补着我们在特殊教育课堂上以言语为主口口相传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显现出他的独特优势。实践证明美术治疗的功能可以帮助我国培智学生乃至健全儿童形成健全人格,使其实现认知发展、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艺术治疗和美术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不仅使用同样的媒材,更同样关注个体的创造力,我相信将艺术治疗融入培智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会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全新模式,能让美术教育与康复更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培智美术教学中融入美术治疗理念并不是把美术教学提升到心理治疗的高度,而是希望更好地发挥美术的自身的功能、作用,通过美术课程走进学生心灵,更加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所以我的实践尝试旨在培智美术课堂教学中借鉴美术治疗师的工作态度,美术治疗师对创作主题的设计、对媒材的使用、对作品的解读态度和解读目的等方面进行教学的改革、探索尝试,通过美术治疗理念的融入,培智美术课堂得以丰富、完善与发展。
(1)了解准备。美术治疗正式开展融入培智美术课堂实践之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建立美术室,然后了解学生现状,收集残疾证明材料,与任课教师交流,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兴趣调查、学习特点调查、家庭访问调查,双溪课程综合侧面分析图表等信息来知晓学生的背景和现状。还应用以罗恩菲Lowenfeid的儿童绘画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给学生做了进一步的美术心理诊断测试研究,旨在更加直观、准确的了解学生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诊断评估出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肢体协调能力、内心的矛盾及处理方式和美术创作活动层次,给学生建立个人档案。
了解学生所处的现状和每一个孩子存在的差异,才能按照学生目前所处的心里发展阶段来设计适合他们的美术教学活动,在现有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和创作,进而选择适当的时机引导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
(2)媒材与课程。根据美术治疗对于媒材选择,我充分考虑和遵循学生个体所处的阶段需要原则,对有利于学生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强化大、小肌肉发育的媒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善加应用。对于肌肉控制力差的学生,我们提供铅笔、蜡笔、油画棒、粉笔等便于掌握、不易折断、交易控制线条的媒材;对于有多动倾向,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提供“黑纸白笔”有效地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让学生能集中精力作画;而流质性颜料如水粉、水彩、广告等颜料是在学生熟悉硬质材料的使用后才加以应用等。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媒材探索,对各种材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之后,根据美术治疗媒材构架理论,结合教学目标给班上智力障碍程度较重、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低复杂度媒材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如“手指画”“手掌画”“棉签画”让学生用手指、手掌、海绵棒或棉签等沾水粉颜料在纸上作画,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色彩认识”“涂色”课上让学生使用油画棒,水彩笔来绘画,便于他们操作时简单可控;“超轻粘土”简单的揉搓和拍打,就会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趣味,这是在绘面活动中体验不到的,在活动中学生的手指和肌肉也得到锻炼。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一位平时基本不参与美术活动也不说话的小女生在接触“超轻粘土”后清楚地说到“好安逸哦”的场景。
(3)评价。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尝试后,我欣慰地发现学生们正逐步向着我指引的方向发展着。课堂上给予学生自由创作机会,尊重他们的选择,不管他们呈现出来的作品看起来怎么样,首先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课堂结束前留出时间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语言能力好的,请他们上台讲述自己作画的内容、感受。有语言障碍的让他们上台与作品合影留念,称赞他们每一次的投入和每一份付出,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和情感。
在一年的探究尝试中,我学习美术治疗师对待个体的态度与方法,观察学生学习和创造过程中的语言信息、面部表情、行为模式、情绪变化以及画面的表现,真正地去了解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使学生得到恰当的陪伴、鼓励、引导与回应,他们的反应是自在满足的,我与学生通过一堂又一堂的教学活动达到了相应默契度,学生也很有成就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支持陪伴和鼓励下,美术课已经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各种美术活动他们都很感兴趣,虽然他们年龄大小不一,智力障碍程度也不一样,但是每次美工课他们都提前来到美术室等候,下课后也总是恋恋不舍地离去。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心理、情绪的自我统合,不仅有助于美术教学活动,还延伸到学生的个体发展,渐渐地,笔者看到孩子们越来越多的自发的表现与改变,凡事紧绷的学生能在创作中自在放松的去尝试、体验;不懂表达的孩子开始讲述作画过程与感受;缺乏主动的学生也能在互动中表达需求,参与体验等。
实践探索前,我收集、阅读、整理了很多美术治疗的文献资料,以探索带实践,许多概念渐渐变得具体,我清楚地知道我在教学实践中所融入的每一个美术治疗理念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的结果。如笔者在以前教学中使用的媒材关注的是他的适用性,而忽略了学生对不同材料有着不同反的应、不同感知、情感和使命。不同的色彩会带来不同的感官刺激,各色黏土会牵引着学生的观察力,不同形态颜料会成为学生经验的挑战,甚至一张绘画纸的大小、颜色的深浅都牵动着学生们的表达意愿,影响着孩子们的情绪、行为以及心理,作为教师因视学生需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通过美术治疗融入培智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我了解到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不仅是单纯地接收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技能、和提高审美能力。他们更需要一个情感表达的空间站,一个成长路上能懂得陪伴与支持的引路人,教师不再是主导者——学生在进行美工活动过程中渐渐地学习自我地去探索知识,逐渐能够调和自己的情绪,一步一步地提升着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