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有意识社交探究

2018-03-06 10:42谭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关节点班长社交

谭昊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每天,我们的行为都受社交关系的支配,不管是家庭关系、工作关系,还是通过个人业余爱好结交的关系,或者是与陌生人之间的互动,我们都是建立社交关系。在大学校园社交关系相对简单,但是也有待于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是否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地想一想,我们为何与某个同学建立起联系?应该怎样将一些重要的关系变得稳固?又应该怎样避免不健康的关系?从现实情况来说,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日益为人所关注,笔者层接触到一些女生寝室,关系并不融洽,6个人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各自组成小圈子,一个寝室成立好多个QQ群,这样的寝室关系这样的社交环境,对于寝室内的每个同学都是不利的,可问题就这样发生了。他们与人相处的情商维护关系的能力是有所问题的,这就需要辅导员第一时间关注,帮助他们完成成长的蜕变,学会与人相处,并有意识社交的能力。

1 有意识社交前,先学会做自己

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不善于社交,往往越是不擅长,越羞怯于社交,越避免社交,久而久之就成了套中人。另外不善社交往往有一个共性问题不善交谈。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周围有家人、朋友、同学、老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就成了我们永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引导不愿社交的学生迈出第一步就至关重要,只有迈出了第一步,才会为今后的婚姻幸福、工作表现以及友情的长久奠定重要的基础。如果对自己的行为稍加注意,就能发现原来行为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换句话说,就是行为方式会显露出人的性格。这种表现会表现在实现自我、与人相处、完成工作、对待下属的态度中,会决定你与同学的合作关系,决定你为朋友庆功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做自己,做怎样的自己,这对于社交关系来说至关重要。所有的社会关系,无论是师生关系、母子关系、伴侣关系乃至上下级关系,都与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息息相关。

对于每个人来说,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人际网络的特性。你之于我,我之于你,人人相连,就构成十整张人际网络。可悲的是,很多学生总是无心利用自身特性去发展人际网络。因此,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人际状况。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得增强自我意识就像西朔˙查理斯·N,玛丽·纳什·萧弗,格雷格·汤普森,马蒂·马泰尔在其合著《认识你自己,改变你学改变,做好自己》中提到的那样: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于自身的基础性认知。如同工匠通晓手中的工具,音乐家精通乐器那样,要想改变自己,首先就要将自身视作变化的载体……要善于发挥自身的特点,“首先要认识自己,要对自身有个整体观点。”

所以,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妥当,思考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发现和总结,既利人又益己。我们学生是否意识到言行举止对社交的重大影响,行为方式都会决定人际关系的“生死”。

学生开始应对人际关系时,首先要确定自己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老师意识到某个学生和同学相处有问题,及时向同学做出提醒,可即便是有老师的提醒,如果这位同学置若罔闻、我行我素,那事情还是不会发生改变。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的社交状况,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完成。与同学和朋友的交往方式会影响交往状况,这一点需要学生自己体会。为人行事的方式属于个人选择范畴,既然选择了这种行为方式,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如果下决心改变这一切,我们就要改变自己在社交生活中的为人之道,这也是本文传达的主题:如何有意识地去改善人际状况。

2 引导学生以人格魅力铭刻社交痕迹

每天都会有很多改变人际关系的潜在机会,也就是人际关系关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这些机会的利用程度也就决定了关系的走向,能否给予他人正能量,完全取决于自己。人际关系状况如何、是否长久,取决于储存在当事人脑海中的回忆。有些行为尽管是无心而为,但可能会造成一段关系的中断,彼此都遗憾失望。这不是双方想要的结果,但的确在生活和学习中时有发生。我们本身并不想把与家人、朋友、老师和同学间的关系搞僵。如何防止土述情况发生?有没有方法可以巩固彼此的关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关系状况如何取决于人的行为,学生的一言一行会储存在对方的记忆中,决定了你们之间的关系。每天都会有很多改变人际关系的潜在机会,也就是人际关系关节点,我们对这些机会的利用程度决定了关系的走向。

大学生在投身班级事务的过程中也时刻面临自己的形象塑造和关系维护。笔者作为一线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特别注重班长的选拔,在班长选拔过程中,个人比较关注班长的号召力,换句话说也就是人格魅力,帮助班长培养和树立在班级的人格魅力,班长在同学心中具有号召力,很多工作的开展就会事半功倍,班长开展班级事务很多时候也是依赖于他和同学相处的关系。在我的工作过程中曾经遇到一个班级在选拔班长过程中,两位同学出现了针尖对麦芒的情况,我为了避免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导致班级割裂,班级同学没有集体荣誉感,最后两位参选同学我都没有选用,而是选择了看起来有点老实的第三个人选,当时这样做的初衷很明确,就是为了避免班级割裂,但是这个人选是否能很好地行使班长权力,是否能给班集体带来良性发展,笔者心中也是没有谱的。但是我十分肯定于这个人本身所具备的踏实肯干,所以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会突出她踏实肯干的一面,帮助她逐步树立在班级的威信和人格魅力,在日后的工作中,证明笔者没有走眼,班级有位同学在短短一个学期内急救六次,这位班长每次都很好地处理,并协助我陪护照顾同学,真正地完成了一名班长的职责,班级中的异样声音,就在她一次次的付出和奉献中被平息了,获得了同学的爱戴和认可,他们班级也获得市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荣誉。这个案例是典型的通过人格魅力来维护社交关系。

关于人际关系关节点,还有一点至关重要;我们不仅可以被动等待机会,还可以主动创造机会。我们既可以主动采取行动给对方制造美好印象,可以顺应机会促进关系。关系关节点每天都会出现多次。可以说,每当我们和别人交往互动时,它们都会出现,每个关节点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决定关系走向,如果成功把握,就会促进这段关系。但如果只是忽略甚至放弃关节点,就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须知忽略或放弃关系关节点是要付出代价的,人际关系无疑也会遭受打击。关系节点组成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在关节点的表现会给对方留下或好或坏的印象。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业中,我们都能找出事关自身形象的关节点,然后加以把握和利用。这样对心系之人和敬重之人间的关系,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 社交走向取决于意图

笔者在学生中间做了一份问卷调查,样本不大,只有200人接受调查,但反映出一定的问题,调查结果反映了学生们的内心渴望改善人际关系,但大多数不知如何下手,这样的研究和指导就变得很有必要。因此,寻找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改变这个情况,正是我们做老师的任务和责任。然而,教师永远无法替代学生去改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要自己去和别人相处,能做到的只有学生自己。最终,笔者决定为学生创造改善人际关系的机会。人际关系的改善,需要自觉,自觉,即有意而为之。笔者着手给学生制定了方案,叫作《有意而为:利用自身优势创造和谐关系》,帮助学生通过盖洛普优势识别器、麦尔斯-布瑞格斯性格类型指标和其他心理测试工具,有意识地强化和发现学生自身优势,并加以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尽管学生乐于捕捉自己的优势特长和性格类型,但大部分同学付诸实践的时间不会超过30天,或者说不能持续下去。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笔者还推广了一个意向性方案,旨在强化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自身优势的意识。方案实施过程中,只要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性格类型、优势特长和过人之处,笔者就会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实践。根据牛津字典,“意向”是指怀有某种目的故意而为——将自己的想法、理念、企盼、希望寄之于某个目标物或目标事件上。简单说,意向就是专注于目标并努力实现它。由此笔者引导学生多留意自身优势并加以发挥,他们的表现就会惊喜连连。有一个学生始终缺乏演讲的勇气,但是笔者发现他有很好地口才,逻辑严谨,会是一个很好的演讲者,但一切地障碍就在克服紧张情绪以及参加的勇气,在笔者的强烈要求和鼓励下,他很好地完成了演讲比赛任务,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在这个过程中他拥有了到台前表现自信,与此同时,演讲过程中和其他院系的同学建立起联系,他的口才也得到了专业同学的认可。当他在博文中回忆过去一段失败的演说经历,甚至在台前哭泣,心结终于打开了,然后随之建立起的人际关系成为在学校期间的财富。

在社交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做相应的改变。学习生活中、工作上,你的目标是什么?期望取得什么?你的实践是否与目标一致?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一个:你的意图是什么?在日常关系中,我们经常忽略意图——或者说选择,面对最亲近的朋友时尤其如此,然而意图却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与同学和朋友之间的关系。通常我们不会意识到正是自己的目的和行为造成了当下的关系状况,反而觉得关系的演变是自发的、无意识的、无规律的。也有人会说:关系,尤其是那些亲密关系,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学生身处的关系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行为处理不同的关系,关系的命运取决于我们自己,关系多深、持续多久和进展快慢完全掌握自己手中。学生掌握了这些,就可以催生它、持续它,也可以终结它,自己掌控。这些关系和社交最终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成才,甚至会对他求职就业、创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关节点班长社交
差一点儿当班长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基于深度学习和视觉检测的地铁违规行为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关节点连接历史图与卷积神经网络结合的双人交互动作识别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班长的烦恼
搞好新形势下军营美术活动需把握的关节点
RGBD人体行为识别中的自适应特征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