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蔷薇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郑州 451200)
新闻评论是媒体宣传过程中的一种文字体裁,其以评论性的文章来反映与阐释新闻传播的内容,是一种极具新闻传播价值的论述性文章。作为新闻媒体传播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在信息传播、文化渗透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全面高效地解读与翻译英语新闻评论,能够促进我国与国外进行文化互融、信息交流的效率,进一步拉近我国与世界的距离,在提升跨文化交流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英语新闻评论在结构与层次方面,都与汉语新闻评论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譬如在结构方面,中英新闻评论都讲究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逻辑清楚等,在论述方面,中英新闻评论都重视思辨说理、以理服人。在论述方式上,都经常采用述评结合、夹叙夹议的方式,并在表述风格上都力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1]。英语新闻评论的篇章结构与语言风格除了具备上述一些宏观特征之外,在选题的目的地、途径与范围以及文章立意与论证方式等方面还具备自身独有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我国新闻事业主要着眼于党的方针、政策、基本路线不同,西方的新闻事业从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到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看,反映的都是各个集团之间的激烈竞争[2]。因此,英语新闻评论的选题方向一般都是针对 读者受众比较感兴趣的最热点的话题进行报道与宣传,以谋求最大数量的受众,从而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
第二,国内新闻评论的选题从不避讳新闻的阶级性与政治性,因此时常公开宣布中国的新闻事业是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西方的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却受众不承认自身的阶级性,反而时常标榜自己是民办的、商业性的,是超阶级的、不问政治的。
第三,英语新闻报道也十分重视立意。虽然西方的资产阶级媒体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看法基本一致,但是选用的方法却时常存在着分歧。总体而言,英语新闻评论立意的总体倾向是:新闻媒体更多考虑受众的意见及感受。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又被称为“文本指涉、文本间性”等,是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较新的概念,其被法国理论学家、符号学家以及女权主义代表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3]。现在,互文性被广泛地运用于结构主义、符号学、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等领域,成为21世纪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中最为常用的关键词之一。互文性的实质是揭示出一个特定的文本与其改写、引用、扩展与吸收的文本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并依靠这种关系才能有效地解读该特定的文本。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流变,“互文性”这一概念已经从文学、符号学等领域延伸至哲学、美学、翻译学、心理学等诸多人文学科的相关领域。这既要归功于克里斯蒂娃的理论建树,亦是文学理论学家巴特、热奈特以及美国耶鲁学派和翻译研究学派的梅森、哈提姆等人不断探索的结果[4]。基于互文性的理论的翻译模式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源语言中的互文性符号识别阶段,第二阶段是原文理解阶段,第三个阶段为译文表达阶段。
翻译这一过程体现出文本之间的符号转换,能够较为明显地体现出互文性特征[5]。因此,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对于翻译过程本身及其学科发展都至关重要。互文性理论由文本领域延伸至翻译领域,既是其理论本身的发展,亦是翻译研究的一大突破。在互文翻译的模式下,翻译过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符号转换过程,而是一种联想性的再创造过程。文本的译者处于互文符号的空间中,具备多元化的身份,经过互文创作与加工而生成的译文为目标语读者提供了互文传递与互文联想的空间,从而体现出互文译文的隐喻特性和诗歌式的象征。
在互文翻译的过程中,原文本和目标文本不能简单地被视为语码转换的主从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彼此渗透的共生关系[6]。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能动地识别和转换原作中的互文性符号、解构产生新的互文意义并创造性地生成译文文本。因此,互文性翻译的核心过程可以表示为:解读原文→识别互文符号→生成译文→产生互文联想。
在当前的英语新闻评论实践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译文欧化现象十分严重,直译、生搬硬套而完全不顾中西方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比如,西方媒体在提到我国的台湾时,经常使用“renegade province”(叛乱省)这样的字眼,有的西方媒体竟然用“country”来指称我国的西藏。在处理类似的文字时,译者应该注意中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避免直译、硬译,应该将其译为“中国台湾”和“中国西藏”才符合我国的意识文化形态。
除此之外,译者生成的译文与原文往往机械对应,其结果往往造成译文佶屈聱牙,完全丧失了汉语的特点,翻译腔十足,文化因子流失严重,容易造成误解,严重阻碍了信息的理解与交流。请看以下译例:
Since 1989 we have been living in a fool’s paradise.The triumphalism about the future that greeted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has proved to be profoundly misplaced.The reason why we should fear the rise of Le Pen is not simply that fascism and an ugly racism are alive,well and in the ascendant in one of the heartlands of Europe,but rather that the world that we now live in is in a corrosive state.
——From The New Barbarian Manifesto
译文:
自1989年以来,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愚人的天堂中。有关未来的、欢呼共产主义垮台的凯旋论已经被证明根本是错误的。我们之所以担心勒庞的崛起并非仅仅是因为法西斯主义和丑陋的种族主义在欧洲的心脏地区复活和占据统治地位,而且还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处于一种浑浊腐朽的气氛之中。——来自《新蛮族宣言》
可以看出,上述译文基本上完全照搬了原文的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由此产生的译文机械套用了英语的长句结构与信息船体方式,表达生硬晦涩,不符合中国读者的语言理解与表达习惯,不利于读者解读原文,因此阻碍了信息解读与传播的效率。而互文翻译模式是基于文本解读、符号关联、互文联想的翻译模式,这一翻译模式注重语言符号的互文关联性,注重语言符号的互文转换中有效地消解文化差异,在生成符合目的语的文化习惯与意识形态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文化因子的流失,进而提高译文的准确性与信息的传播效率。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原文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互文符号,需要在翻译之前进行解析。譬如“paradise”一词,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英国政治家、学者弥尔顿的史诗 Lost Paradise(失乐园),因此,paradise一词除了指“天堂”之外,还可引申为“乐园、幸福之地”等意义。Triumphalism一词由“triumph”经构词形变而来,原文中译为“论证”无法体现其本质含义及作者的意识形态。Triumph一词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著名诗人朗费罗的名句 “but in ourselves,are triumph and defeat”。 因此,“triumph”一词在此不仅指“凯旋”,其更能体现由凯旋而带来的必胜的心态与信念,因此,将其译为“必胜信念”会更符合原意。因此,考虑到目标语的结构与表达习惯,在互文翻译模式的指导下,可以将原文改译如下:
自1989年以来,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愚人的乐园中。经检验,有关共产主义未来将垮台的必胜信念是大错特错的。我们担心勒庞的崛起,其原因不仅是法西斯主义和丑陋的种族主义在欧洲中心地带复活,并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其真正原因在于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腐败肮脏,令人失望。
——来自《新蛮族宣言》
英语新闻评论以其独特的布局谋篇方式、语言表达风格和信息传递手段在当今社会的文化信息交流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的翻译手段囿于直译、硬硬与机械翻译的藩篱,在信息传达方面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文化流失与信息缺失。而互文性翻译模式,凭借其强大的互文指涉性与符号关联性,在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给予读者以广泛的联想空间,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跨文化交流的高效实现。因此,将互文翻译引入英语新闻评论的翻译领域,能够在促进信息交流的同时,提高文化互通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