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弢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2016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7%,这一增速大大高于美国的1.5%左右、日本的0.6%左右以及欧元区的1.5%左右,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居世界第一。经济的发展必定带来产业、人口、物流、资金在空间上不断向城市聚集,即所谓城市化,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张,人、财、物、资金等各种资源要素,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都不断向城市聚集,从而势必带来一系列的城市承载问题。因此对城市物流进行研究,探索现代物流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城市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城市商业、市场、贸易、流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对物流“量”的需求;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催生了各种新兴的商业业态,提高了对物流“质”的要求——随处可见的大卖场、大超市、连锁店必须高质量的配送服务提供支撑;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离不开快递服务送货上门;日益增长的外商投资急需高水平的第三方物流。只有建立高效运作的城市物流系统,才能实现商品快捷、经济、安全、准确的运作,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截至2016年末,中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4%,比2012年末提高4.8个百分点。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意味着我国有8亿人生活在城市。
城市居民的吃、穿、住、用、行所需的物资必须从四面八方运往城里,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垃圾也必须一车车运出城外,其数量巨大非常。据武汉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武汉市货运总量就达4.853亿吨,运出垃圾量280万吨,这些工作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是关系到民生的基本需求,任何的延误、阻塞、差错,都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城市化程度越高、人口密度越大,这种不良影响越深远。因此物流是保障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
从整个流通过程来看,无论是从覆盖范围还是移动距离城市物流都只在全程物流中占很小一部分,属于末端物流;但从成本费用构成上,城市物流却在物流总成本中比例极高。北京市物流协会曾对蔬菜进城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田间地头的各种蔬菜运至市内菜市场平均涨价近20倍,其中批发价格是产地价的近4倍,而菜市场零售价格又是批发价格的5倍多,也就是说从城市外环的批发市场到市内零售的这段短程、末端城市物流中,价格增长了4倍,这种现象在我国城市中非常普遍,并且涉及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资,有人称其为“最后一公里难题”,这“最后一公里”的高成本最终无一例外地转嫁到商品或服务价格中去,成为物价上涨的推手。因此实现城市物流合理化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降低物价的极为有效的措施。
1、人口密度大,道路容量严重不足。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节奏加快,导致城市人口密度的提高加快;而另一方面,我国城市新增道路建设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中心城区因城市房地产、商业区的激增,道路面积率(即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反而有所下降,导致道路面积严重不足,拥堵现象十分严重,给城市物流运作带来困难。
2、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加剧了城市的拥堵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亿辆,实现历史性逾越。据测算,在城市中每增加1万辆小汽车就要占用30万平方米的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用地。毫无疑问,快速增长的汽车令原本就压力重重的城市交通雪上加霜。
城市的物流系统与人流系统并存于同一个空间,使用同一个平台,物流环境与人居环境也是混和在一起的,导致人流和物流混杂的现象非常严重,由此直接引发三个不良后果:一是影响物流效率——人与物共同使用一个平台,物流资源缺乏专用性,导致效率不高;二是出现混乱——人、物混流容易造成交通混乱和阻塞,扰乱正常的城市秩序;三是破坏人居环境——物流中的噪音、排放等难以避免地会对人居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侵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城市物流既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又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不允许进行粗放的物流活动,准时性、准确性、快捷性、低噪音、低排放等成为城市物流的必须,这些要求增加了城市物流的难度。
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市场对物流服务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明显,加之受城市范围的制约,城市物流的短程性非常明显,配送成为支持城市运行的重要的物流形态和服务形式。如何通过配送来实现城市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以规模优势实现城市物流的低成本运作,合理利用有限的城市资源,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也成为城市物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城市物流功能全面,既包括传统的仓储保管、交通运输、装卸搬运等常规物流功能,也包括现代化的加工包装、配送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既包含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等正向物流,也包含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逆向物流;城市物流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如城市交通管理、运管、城管、规划、市政等;城市物流的运作还横跨不同的行业。城市物流的多领域、多行业、交叉性的特性,导致城市物流组织管理复杂,运作难度大。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物资匮乏,生产供应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关注的重点围绕着生产制造、企业物流进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增长,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城市规划的重心又围绕着人流进行。“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始终未变,无论是在城市交通系统的筹划上,还是城市道路系统的设计上,亦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上都未能给予物流以应有的考虑。在城市管理中,物流也总是被后置,甚至弃置。譬如,为缓解交通拥堵,货车限行与禁行是国内城市普遍首选的应对措施,货车没有停靠点、没有卸货点、更没有存放地,每每如见不得人般天黑后偷偷摸摸进城,天亮前慌慌张张出城,其结果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而且加剧了拥堵与混乱。要发展城市物流首先要改变城市管理者的观念,思想上的真正重视是发展的前提。
城市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为全面系统地规划管理城市物流,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既可以单独特设,也可以在原有相关部门(如交通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扩大延伸其职能,由该物流主管部门统筹全市的各种物流功能,从整体上规划物流发展,制订物流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城市物流的系统化发展。
另一方面,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政府物流主管部门出台政策,统筹全局,但涉及到具体工作,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则应充分利用行业组织的专业优势,发挥其作用,所谓“专业人做专业事”,使其成为政府与企业间的纽带与桥梁。
1、合理构建城市物流中心网络
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之一是城市范围的扩大,由此必须构建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的物流中心网络来应对这一大范围的物流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对城市范围内现有的货物流量及流向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未来的货物流量流向进行预测,按照城市物流中心布局的原则和要求,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城市物流中心网络。
2、增加城市道路面积率,准确划分道路功能,实行合理分流,提高物流速度
要改变城市物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要提高道路的面积利用率,通过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规划,将城市中心区域的工厂、仓库以及不适宜城市中心功能的用地迁至城市外围,使城市道路面积率达到20%左右;其次要合理规划道路,实行快慢分道、人车分流(即设置人和自行车专用道,使其与机动车分道行驶),设立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形成快速畅通的城市交通走廊,加速货物流通。
城市物流涉及成千上万的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及零售企业,如果所有这些企业都自营物流,必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物流效率将降至极低,城市交通也将不堪重负,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此举不仅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整合现有物流系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有利于城市管理者行使其组织、协调、管理城市物流的职能,组织建立高效、统一的城市物流网络。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支持和鼓励社会化物流设施建设,限制和压缩自备型物流设施,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全、小而全、低效率、重复建设的局面,促进城市物流从自我实现方式向社会实现方式转化,开创城市物流发展的新格局。
1.赵亚星.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物流科技,2017(05)
2.付蕾.浅谈城市物流行业的发展战略及趋势,智慧城市,2016(12)
3.汪鸣.战略模式政策城市现代物流着力点,物流时代,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