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中小学课堂推进BYOD常态化教学进程中的反思与应对策略

2018-03-06 05:47四川省乐山市牛华镇一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育

四川省乐山市牛华镇一中 袁 澜

一、BYOD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意义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BYOD带来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落实开展素质教育,也更符合新课改理念。

借助全面覆盖校园的无线网络,资源共享的云教育平台和人手一台的学习平板,BYOD方案把传统的“定点学习”扩展到了“移动学习”,时间和空间都有了很大的拓展。对促进教育的公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有帮助。

在采用数字设备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习者的行为采集实时数据,经过分析整理和量化,生成统计结果和评测报告,有利于跟踪和评估学习进度,并能提供相应的策略建议和干预方案,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环境支持。

学习活动中的数据信息实时反馈给教师,有助于课堂优化的及时调整。利用数字化教育的优势,单纯认知层面的学习认知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减轻了教师的日常工作量,使之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教研中,有利于职业成长。

可以看出BYOD教学模式带来的创新和优势是巨大的,要真正把期待的优势落实转化为成果,教师必须要升级自身的教学理念,把数字化思维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真正灵活使用配置的教学信息设备,才能激发课堂活力,优化课堂效率。

二、我市BYOD试点教学反映出的问题

从试点学校的课堂教学,教师备课以及学生作业,课后练习以及综合活动实践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多方反馈情况数据来看,距离方案制定初期预设的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造成落差的原因经观察有如下几点:

1. 教学平台资源匮乏,良莠不齐

打开学生的学习平板,第一眼看上去五花八门,各类教育APP林林总总应接不暇,好像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但真正深入了解对比后,就会发现,内容同质化,碎片化,平庸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基本是把传统的线下资源机械照搬到线上,缺乏精心打造的优质软件。这种虚有其表而无其实的“高科技”学习方式也为人质疑和诟病,对BYOD存在的误解也有不少缘自于此。

2. 缺乏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持,无法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学习服务

说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改变,最令人向往和期待的就是“个性化教育”的实现。这种精准到个体的学习指导在传统义务教育中难以企及,而BYOD模式给了人们希望。

但遗憾的是,就笔者调查了解来看,本市BYOD配置的平板中基本没有提供这种深层服务,很多电子作业的统计功能也仅仅停留在题目正确率,完成进度提醒这些粗浅表层。

3. 教学观念没有更新

就笔者参加的课堂教学观摩实况来看,目前采用BYOD模式的班级和普通班级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上并无本质上的差别。

“信息课堂、智慧教室”仅仅停留在把纸质教材换成电子版本,用个人的小屏幕取代教室的大屏幕这样的阶段。

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情境导入”的层面,追求声光效果的华丽展示,缺乏深层应用。人手一台的学习平板并没有发挥出它独有的交互性优势。实际课堂使用中,基本是教师服务端统一控制管理学生客户端,信息单向传递的模式;缺乏学生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4. 服务和资源更偏向应试教育

现在市面上开发的各类教育APP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服务,其质量和数量都与升学考试分数占比呈正相关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等素质教育层面缺乏优秀的应用。BYOD的优势与潜力并没有挖掘出来。

三、BYOD真正落实成为常态化教育的条件

研究学者指出:关于“BYOD进课堂”的问题,其实质是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黎加厚,2015)[1]而要解决这些矛盾,也不仅仅是教育机构内部的工作,它可能需要整个教育产业链上协同发展的各部门一起重新审视,认真思考,合理解决。

1. 环境的建设打造

BYOD的教学模式构建有专业的技术文档参考,这里不作赘述。只想结合目前校园基本普及的电子白板,语音广播系统等信息设备管理维护的现状,谈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很多学校都重硬轻软,只注重前期的财力物力投入,忽略后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前期投入只是基础建设,后期的有效运用才是获取回报和收益的关键。如果开展BYOD模式,校园的信息安全问题这些现在不明显的隐患也会突显出来。但很多学校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并不重视,只是“顺带”扔给计算机老师或者教务后勤工作人员,既不专业也不专职,无法发挥出信息平台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的中枢作用。

2. 统一教学平台,完善评价体系

“云教育”理念要求各部门统一标准,合力打造适用范围最广的教育平台,每个学生都能利用智能设备共享教育资源,这项举措不仅仅会带动BYOD模式的落实,也有利于教育的公平。统一平台在前期开发中还能降低整体成本,减少重复劳动和恶性竞争。

当前教育系统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单一,基本是一考定终身(中考,高考),不符合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如果加入沟通、协作、自我导向性学习等技能的评估,对学生的个体情况会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可以测绘出更清晰的“学生画像”。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时间的长短,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堂活动参与的程度,社会实践的收获等,都可作为评价中的数据来源,它能有效反映出学生的成长变化。但是如何量化,各项指标占比如何设定,这些都需要教育监管部门来制定和统一。

目前的尴尬局面是:BYOD模式的初衷是推动素质教学,促进课程改革。但大多数人对它的价值评价却采用了应试教育的标准,这无异于缘木求鱼。一个能涵括学习的成果检测和过程评价的新考评系统是当前急需的。

四、结语

信息技术和数字工具已经进入课堂,并且向纵深化和常态化的方向发展。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是教育信息化进程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BYOD模式虽然在现阶段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种种不足和欠缺,但随着技术的成熟,资源的丰富,制度的完善和观念的转变,会逐渐普及发展,成为教学新常态,为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保障,为个人的终身化教育提供途径。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