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新疆旅游业以旅游新业态的创新为路径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由之路。目前,有关旅游业态创新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旅游业态创新的模式和路径。张文建(2010)的研究认为,旅游业态创新的模式有资源整合式、专业分化式、组织创新式、服务外包式、技术推动式、区域集中式、业务融合式以及俱乐部式等;同时,提出了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经营方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流通渠道创新、制度创新等旅游业态创新的具体路径。杨彦锋(2012)认为,在互联网条件下,旅游业态创新的模式是产业融合,路径是旅游电子商务,创新了依靠强大的预订网络渠道和信息影响力的OTA(在线旅行社)、旅游新媒体、旅游垂直搜索引擎、旅行社网店平台、第三方平台等多种旅游新业态。二是旅游业态演进机制和创新机制。杨懿(2010)从动因、变革、产生、普及等构建了旅游业态演进机制。贺颖颖等(2010)构建了旅游业态变迁的消费行为变化动因、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渗透与嫁接形成众多旅游新业态的创新机制。而本文则从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契机分析、创新方向图景勾画、创新机制设计和创新路径等视角展开探索,以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旅游市场需求也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2015年间,全国旅游总人次从190.2千万人次增加到399千万人次,出游率从143.2%增加到297.8%,总花费从101.83百亿元增加到341.35百亿元,人均花费从535.4元增加到857元。以2009年为基数,除人均花费外,2015年全国旅游总人次、出游率、总花费都比2009年翻番。从整体上看,全国旅游市场呈现需求向上走势。
表1全国旅游总人次、出游率、总花费、人均花费情况
年份旅游总人次(千万人次)出游率(%)总花费(百亿元)人均花费(元)2009190.2143.2101.83535.42010210.3157.4125.79598.22011264.1197.1193.05731.02012295.7220.7227.06767.92013326.2243.5262.76805.52014361.1269.8303.12839.72015399.0297.8341.35857.0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0—2016)。
从表2可以看出,2010年—2016年间,新疆国内旅游总人次从3038万人次增加到7901万人次,2016年比2010年增加1.6倍,可见,新疆旅游市场需求也呈向上趋势。全国和新疆旅游市场需求向上的发展趋势为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奠定了需求基础。
表2新疆国内旅游总人次单位:万人次
年份旅游总人次年份旅游总人次2009209820135049201030382014480320113829201559392012471120167901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10—2017)。
但是,旅游市场在消费需求加速释放的同时,却伴随着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不匹配现象:一方面,低水平、同质化、粗放式的旅游产品大量存在;另一方面,高品质、个性化、精细化的旅游新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形成旅游供给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状态(刘峰,2016)。因此,旅游供给侧改革是旅游新常态背景下发展的重中之重。旅游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旅游供给的结构性改革挖掘或发现潜在的旅游需求或新的旅游需求。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模式是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因为旅游业态是指旅游(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进行的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产品、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所呈现的形态(杨懿,2010)。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应该顺应旅游需求结构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征,探索和发现旅游新需求是什么和在哪里,从供给侧解决“供给什么”的问题,形成以新业态创新为路径,以旅游供给方向和供给对象的结构性调整为重点,旅游企业和旅游主管部门共同发力的新疆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格局。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平台。据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手机网民达到6.95亿人;新疆网民规模达到129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0%,在全国排名第10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盛是传统旅游业变革的主要驱动因素(杨彦峰,2012)。同样,互联网也为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提供了驱动力和实现的技术基础。
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本质是适应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是旅游顾客价值创造和实现的适应性调整。互联网对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契机主要表现在旅游顾客价值创造和旅游顾客价值实现两个方面,即互联网改变了旅游顾客价值生成机制和实现机制。
在互联网条件下,旅游顾客价值生成机制的变化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旅游顾客价值创造主体的变化。以往的旅游顾客价值创造是旅游组织通过对旅游消费需求变化的感知和辨识,挖掘和发现新的旅游市场商机,并进行旅游顾客价值的建构和要素组合,创造新的旅游业态来实现新的旅游顾客价值的经营过程。旅游组织是旅游顾客价值创造的唯一主体。然而,在互联网条件下,旅游组织通过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让旅游者直接参与旅游顾客价值设计和建构,而且可以在互联网旅游信息挖掘、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旅游者潜在的需求,开发旅游市场的“蓝海”。旅游顾客价值创造主体从单一的旅游组织向旅游组织与旅游消费者共同创造转变,这样的转变使旅游顾客价值创造更精准,更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旅游的消费需求。二是旅游顾客价值创造逻辑的变化。以往的旅游顾客价值创造的逻辑关注于有边界的资源点,围绕旅游资源点横向地创造旅游顾客价值,并以此为核心组合食、住、行、购和娱等旅游要素来构建旅游价值链,用同质化、标准的旅游顾客价值满足旅游消费需求。而互联网使旅游顾客价值创造的逻辑发生了变化,旅游顾客价值创造的逻辑从点向集成转变,通过融合或跨界,拓展了旅游资源的边界,创意旅游新元素,创造新的旅游顾客价值增量,激发新的旅游需求,拓展旅游消费的新空间。同时,互联网也使食、住、行、游、购和娱等旅游要素形成的旅游价值链在旅游组织形态垂直方向解构,提供专业化的旅游顾客价值。
在互联网条件下,旅游顾客价值实现机制的变化也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旅游顾客价值实现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旅游顾客价值实现的主体是旅游组织,它们为旅游消费者设计食、住、行、游、购和娱等旅游要素形成的旅游价值链,并组织旅游价值链的运行,实现旅游顾客价值。而互联网使旅游消费者成为旅游顾客价值实现的主体,他们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需求,自行设计食、住、行、游、购和娱等要素形成的旅游价值链,并自行运行。二是旅游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旅游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是由旅游组织提供围绕特定的游而形成的刚性的旅游价值链,由旅游消费者被动地接受。而互联网使旅游组织提供的旅游价值链柔性化,通过解决特定旅游消费者问题来创造旅游顾客价值,问题解决模式成为旅游顾客价值实现的主流方式。
在互联网条件下,无论是旅游顾客价值生成机制的变化还是其实现机制的变化,都会影响需求的挖掘,形成新的旅游顾客价值建构;都会影响实现新的旅游顾客价值建构的要素组合;都会影响旅游产品、旅游经营方式和旅游组织形态的变化。因此,新疆旅游业应关注互联网,探索和挖掘互联网创新旅游新业态的方向,把旅游新业态的创新作为新疆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
新疆旅游业面临着出境游、入境游和国内游与其他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区域内及其他国家旅游业的竞争,这种竞争表现为旅游消费需求的空间、地域和范围的选择性。假定在一定时期,旅游消费者的收入是一定的,旅游消费需求决策面临的消费预算约束是M=ΣPiXi,旅游消费需求最大化的条件是旅游消费水平或旅游消费组合满足maxU(X1,…,Xn)。可将这一原理应用于旅游消费者对新疆旅游业的消费决策,根据该原理,旅游消费者会在不同的空间范围选择能够满足其效用U最大化的旅游产品X的组合,而旅游产品的组合又取决于新疆旅游业与不同空间范围旅游业的价格竞争和旅游业的特色竞争。以新疆旅游景区为例(详见表3),2009年—2015年新疆旅游景区销售收入从490853.95万元下降到32505万元,降幅为93.38%;利润从90738.02万元下降到1749.22万元,降幅为98.03%;利润率从18.49%下降到5.38%,降幅为70.91%。原因固然有新疆社会安全稳定的影响,同时,也有新疆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价格和特色的影响,当然也有旅游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新疆旅游业要在竞争中立足和取胜,创新新业态旅游是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杠杆。
表3
新疆景区销售收入、利润、利润率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0—2016)。
除此,假定在不同时期,旅游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旅游消费需求也会出现新的趋势,即新疆旅游业会面临旅游消费需求趋于饱和而引致旅游消费者向其他空间范围旅游业转移消费的选择,同时,也会面临被其他空间范围旅游新产品替代的竞争。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发展新趋势,不断创新旅游新业态是新疆旅游业在旅游竞争中发展的根本。
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首先要解决“谁是我们的客户”的问题,即目标市场的定位问题。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正式定义是“由人们前往外地的旅行活动及在该地的逗留活动组成,它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自己惯常环境,前往某地旅行并在该地连续停留不超过一年的访问活动”。从该定义可知,时间和空间是旅游活动存在的基本形式,人们之所以“离开自己惯常环境”的空间“前往外地”这一新的空间,是因为从“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看新空间的旅游吸引物值得,同时,“离开自己惯常环境”“前往外地”是有空间距离的,而克服空间距离的旅游消费者位移需要耗费时间,不同的出行方式完成相同位移所消耗的时间和费用是不同的,旅游消费者需要在时间和费用之间进行选择。假设有一条等距离曲线L(见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曲线L代表出行方式在该距离上花费的费用与时间的所有组合点的轨迹。Ka 和Kb分别代表不同旅游消费者花费费用与时间组合的预算曲线,预算曲线的位置与斜率之间的差异可以表示旅游消费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之间选择的差异。Ka斜率的绝对值大于Kb斜率的绝对值,说明Ka代表的旅游消费者愿意用更多的费用来替代时间的节约,Kb代表的旅游消费者则反之,愿意用较少的费用替代时间的节约。由此可知,旅游消费是在时间和货币能力双重约束下所作的选择。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在按地理、人口统计、心理统计、行为等标志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重新界定目标市场——旅游服务的顾客群,界定旅游新业态能够提供何种旅游顾客价值来满足这个顾客群的旅游消费需求。在旅游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的今天,在观景旅游的同时,旅游的个性化、休闲化、候鸟式养老等需求被凸显出来,适应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目标市场定位:一是全国市场;二是新疆市场;三是海外市场。具体在这三个市场上:首先可以选择银发族或探险族等某一人群作为单一细分市场;其次可以选择高收入族、“穷游族”、银发候鸟式养老族等作为多元细分市场;再次可以选择覆盖整个市场,也可以选择个体定制市场。
图1:出行时间—费用替代的等距离曲线示意图
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在目标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确定旅游客户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旅游客户价值的本质是旅游消费者剩余。旅游消费者进行旅游消费的核心是旅游吸引物的可察觉收益超过购买它的货币价格而产生旅游消费者剩余,即旅游消费者主观感觉旅游消费“划得来”。那么,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应该给旅游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旅游消费者剩余才能吸引旅游消费者呢?借助经济学无差异曲线来进行答案的探索和揭示。假设I1、I2代表了两条无差异曲线(见图2),即对给定的旅游消费者,沿着无差异曲线的任何由质量—价格的组合点代表的旅游吸引物产生的旅游消费者剩余是相等的。也就是说,I1、I2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旅游消费者剩余,且位于下方的I2代表的旅游消费者剩余高于位于上方的I1代表的旅游消费者剩余。若假定旅游吸引物的质量在图2的q点,无差异曲线I1对应的价格为P1,无差异曲线I2对应的价格为P2,从图2可知P1>P2,说明I2代表的旅游消费者剩余要高于I1所代表的旅游消费者剩余,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吸引物质量相同的条件下,价格低才能吸引旅游消费者。因此,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能够给旅游消费者提供的旅游吸引物,就是在保证旅游企业盈利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
图2:价值示意图
当然,无差异曲线还表现为陡峭程度(即斜率)的不同,如图3所示,沿着一条给定的无差异曲线,其斜率等于ΔP/Δq,直观地看, ΔP<Δq,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表明旅游消费者愿意以较小的ΔP替换较大的Δq,仍然能够获得较高的旅游消费者剩余。因此,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能够给旅游消费者提供的旅游吸引物,就是在较少提高价格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提升质量,做到差异化或特色化。
图3:无差异曲线和价格与质量替换
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创造了旅游消费客户价值,无论是低成本,还是差异化或特色化,都需要对界定的目标市场旅游消费需求有着比较准确的把握,特别要把握目标市场旅游消费的主导需求,并将主导需求开发成旅游吸引物组合。新疆新业态旅游吸引物组合需要融入三个要素:旅游吸引物的特性;与旅游吸引物互补的食、行、住等组合和质量;旅游活动全程价格。新疆旅游新业态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拓展旅游资源的边界,若超越了自然旅游资源,就要在新疆地方特色与目标市场旅游消费需求之间进行平衡,在“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与现代化之间进行平衡,在旅游开发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进行平衡,更多地关注新业态旅游发展的软要素。
结合新疆实际和旅游消费需求的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发展新趋势,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产品形态应融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于2015年在现有旅游六要素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以综合和特色为核心,重点创意和集成民族村和乡村旅游、沙漠特种旅游、自驾游和房车游、医疗旅游、运动旅游、智慧旅游、景观旅游升级和新疆游+跨境游,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价值集。
1.民族村和乡村旅游。新疆民族村和乡村旅游产品的升级和创新应以少数民族文化、返璞归真、休闲时尚追求融合为理念,从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锡伯、塔吉克、柯尔克孜、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等少数民族文化、自然美景、休闲度假养老、乡村生活体验、婚庆和纪念日、医疗健康、葡萄酒酿造等多维度,以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牧)场、乡村营地、乡村运动公园、乡村公园、乡村庄园、乡村酒店、乡村会所、乡村博物馆、乡村艺术村、市民农园、乡村民宿、文化创意农园、养生小镇等为民族村和乡村旅游新业态勾画新疆民族村和乡村旅游产品集,将“养、学、闲、情”等旅游新要素在新疆民族村和乡村旅游中以黏附在旅游产品中的旅游顾客价值来体现。新疆民族村和乡村旅游产品勾画可以向中端和高端方向展开,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对民族村和乡村旅游的不同需求。
2.沙漠特种旅游。新疆沙漠特种旅游的创新应在环塔汽车拉力赛体育旅游的基础上,以观光、探险、生态、健身、养生融合为理念,从沙漠自然美景、远古文化、沙漠探险、沙疗和养生、沙漠生态、沙漠风光摄影、旅游演艺等多维度,以自驾+沙漠探险、远古文化+沙漠探险、维医+沙疗(养生)、沙漠观光+沙漠生态、沙漠观光+骆驼文化+旅游演艺、沙漠露营等沙漠特种旅游新业态勾画新疆沙漠特种旅游集,以满足沙漠特种旅游的多元化需求。
3.自驾游或房车游。新疆自驾游或房车游的升级与创新应以适应“说走就走”、“边走边游”的旅游消费决策和方式为理念,从观光、休闲、度假、纪念等多维度,以自驾游或房车游线路提供、汽车或房车营地、汽车或房车安全及救援等自驾游或房车游新业态勾画新疆自驾游或房车游产品集,以满足自驾游或房车游不同的旅游消费需求。
4.医疗和养生保健旅游。新疆医疗旅游的升级和创新应以维医、医疗和养生融合为理念,从维医、维药治疗和养生保健、温泉治疗和养生保健、沙疗和养生保健及肉苁蓉、沙棘、番茄红素等保健品加工、观光、休闲、度假、养老等维度,通过专业化、组合化方式,形成维医、维药治疗和养生保健、温泉治疗和养生保健、沙疗和养生保健等专业化和医疗及养生保健+保健品加工工业旅游、医疗和养生保健+观光旅游、医疗和养生保健+休闲度假、医疗和养生保健+养老、养生自然吧+休闲度假、养生自然吧+养老等医疗和养生保健新业态,以此勾画新疆医疗和养生保健旅游产品集。
5.运动旅游。新疆运动旅游的升级和创新应以融于自然和兼顾需求为理念,以山地运动、滑雪运动、徒步运动、自行车运动、漂流运动等为维度,选择其中的某一项运动为核心,与观光、休闲度假等进行组合,形成运动旅游新业态,以此勾画新疆运动旅游产品集。
6.智慧旅游。新疆智慧旅游的创新应以互联网思维为理念,以旅游攻略提供、自助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网上敲定、旅游安全和救援线上和线下体系一体化、旅游模拟体验和网络营销、旅游需求大数据分析、旅游金融等为维度,采用互联网平台和旅游价值链垂直分裂等方式,形成智慧旅游新业态,以此勾画新疆智慧旅游产品集。
7.景观旅游升级版。新疆景观旅游的升级和创新应以拓展、精品、跨界为理念,通过将景观向世界遗产、水景、湿地等拓展,现有景观旅游精品化及景观与其他旅游跨界融合等方式,形成景观精品、景观多样化、景观+休闲度假、景观+运动、景观+养老、旅游地产等景观旅游新业态,以此勾画新疆新的景观旅游产品集。
8.新疆游+跨境游。新疆游+跨境游应利用新疆的地域优势,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一方面以购物、观景、探亲访友、医疗等为主题,发展以入境旅游带动新疆游,并将上述旅游产品形态形成多种组合;另一方面以出境旅游+新疆游为载体,主打出境游时间缩短“牌”,形成周边国家与欧洲、中亚各国+新疆游的各种旅游产品组合,以此勾画新疆游+跨境游的旅游产品集。
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产品形态确定后,需要解决旅游产品所提供的价值产生和实现的手段及形式。本文认为,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经营方式应该从单一走向复合,通过整合、协同、平台、集群等维度进行勾画。
1.整合。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整合经营方式就是为了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通过人为的作用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旅游价值功能体结合成新的旅游价值功能体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构建整合单元和构建整合界面两种经营行为。
构建整合单元是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整合经营方式的逻辑起点。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整合经营方式中整合单元的构建是旅游消费需求变化驱动的结果。新疆旅游组织在旅游消费需求变化感知的基础上,辨识旅游市场机会,通过创意行为,赋予“社会资源、经济成就、产业活动、民情民风”等旅游价值功能,构建新的整合单元;通过寻找现有旅游价值功能的“痛点”行为,对现有旅游价值功能进行减少、剔除、增加和创造,形成新的旅游价值功能,构建新的整合单元。
构建整合界面是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整合经营方式的核心。新疆旅游组织可以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经济和技术可能的条件下,将具有相容性和互补性的整合单元串连或融合成整合界面,并伴随旅游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添加和淘汰整合单元,调整整合界面。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整合经营方式中整合界面的构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是通过食、住、行、游、购、娱不同组合的价值链形态;二是通过不同的旅游线路形态;三是通过不同功能旅游吸引物的组合形态。
2.协同。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协同经营方式就是在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引领下,平衡旅游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各层面协调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自然生态协同、经济生态协同和社会文化生态协同。
自然生态协同是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中保持旅游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营方式。尽管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通过创意、融合等手段可以拓展旅游资源的边界,但是优美的自然环境仍然是旅游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条件,享受大自然的宁静、美丽、天高云淡,呼吸自然氧吧中的清新空气,将身心融入自然是旅游的本质需求。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要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把开发与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构建旅游与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机制。
经济生态协同是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中保持旅游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新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经营方式。在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中,经济生态协同经营方式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涉及产业在质和量上的协同发展。旅游六要素在形成旅游价值功能时,需要彼此之间在品级上匹配、在承载量上匹配。二是旅游与其他产业在质和量上的协同发展。自驾游或房车游要与租车、道路设施、汽车营地功能建设等产业协同发展;智慧旅游要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产业协同发展;乡村旅游要与农业产业、健康产业、移动通信等产业协同发展;等等。只有旅游六要素的协同和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协同,才能增加旅游价值功能,并在协同中创造旅游价值增量,同时也会促进其他产业上水平、上台阶。
社会文化生态协同是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中保持旅游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促进新疆区域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的经营方式。在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中,社会文化生态协同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社会文化的保护。新疆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积淀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这是旅游资源丰富的源泉,在旅游发展中要挖掘和保护并举。二是对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以旅游演艺、旅游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等为载体,将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三是对有形和无形文化的发展。在有形和无形民族文化旅游价值的挖掘和开发中,适应旅游需求,融合时代元素,平衡传统与时代性,增加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旅游价值功能。
3.平台。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平台经营方式就是以某一景区或某一旅游产品和服务等为实体平台、以互联网为虚拟平台进行资源整合的经营形态。
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实体平台可以围绕某一景区或某一旅游产品和服务等添加新的旅游价值功能,同时,组合旅游“食、住、行、购、娱”等要素,形成以某一景区经营组织或某一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组织为核心,相关产业与旅游“食、住、行、购、娱”等不同组合供应商、消费者、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连接起来的商业生态圈,实现新业态旅游经营的范围效应和连接效应。
新疆旅游发展的互联网虚拟平台可以围绕旅游消费者参与旅游新业态创新和新业态旅游规划网上分包、了解新业态旅游创新的各种要素信息、新业态旅游网络营销、个性化旅游方案提供和“食、住、行、游、购、娱”预定等,整合各种新业态旅游发展的条件和资源,实现新业态旅游发展的互联网网络效应。
4.集群。新疆旅游新业态发展的集群经营方式就是以某一旅游吸引物如自然或人造景观、特色购物、特色小吃等为核心,形成多景观集聚、多特色购物集聚、多特色小吃集聚或景观、特色购物、特色小吃等综合集聚的地理区域。
新疆旅游新业态发展的集群经营方式可以是单一旅游吸引物多元集聚,如乌鲁木齐水西沟农家乐集群是提供农家餐品的集中地,有上百家农家餐品供应商,但同时,各家农家餐品供应商又具各家特色,以满足不同休闲度假消费者对农家餐品消费的需求;也可以是围绕特定旅游吸引物形成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在某一地理区域的集中,以满足同一消费者不同的旅游消费需求。
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组织形态是以满足特定旅游消费需求和提供高附加值的旅游为目的,将旅游运行组织起来而采取的具体形态。在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实践中可以采取的组织形态有价值链形态和价值网络形态。
1.价值链组织形态。价值链组织形态是新疆旅游新业态在创新中从资源共享、品牌共享和市场共享视角将各旅游价值功能以链链接起来,增值旅游价值的组织旅游运行的组织方式。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可以在特定旅游价值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串联不同的旅游价值功能,使旅游价值功能从单元向多元拓展,并将不同的旅游价值功能链接成高附加值的价值链,而这种链接可以实现灵活的旅游价值功能组合。如景观旅游中不同景观类型的链接、乡村旅游+景观旅游链接、沙漠旅游+医疗旅游链接、景观旅游+候鸟式养老旅游+医疗旅游链接等等,用多元旅游价值功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2.价值网络组织形态。价值网络组织形态的构建有两种:一是以构建全域和全程旅游为目的,将“食、住、行、购、娱”等价值模块与“游”价值链链接成网络,将“游、住、行、购、娱”等价值模块与“食”价值链链接成网络,将“游、住、行、食、娱”等价值模块与“购”价值链链接成网络等构建旅游运行的组织方式。二是以特定的旅游活动构建互补的价值网络。如候鸟式养老旅游,可以构建由日常生活必需品购买、医疗、老年娱乐、餐品供应、旅游分销商等组成的价值网络;自驾游,可以构建旅游攻略咨询商、汽车营地、租车行、景区、乡村、餐品供应、汽油供应、安全保障等构成的价值网络。特定的价值网络是与锁定的目标客源相匹配的。随着目标客源的变化和同一目标客源需求的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价值网络,在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中可以提供不同的旅游价值。动态变化的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中的价值网络组织形态可以柔性地创造旅游价值,对变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作出及时应对。
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机制设计应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展开。在微观层面,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机制设计的核心是发展新业态旅游的动力、新价值创造和互补资源控制等;在宏观层面,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机制设计的核心是为微观旅游新业态创新机制提供政策和服务保障环境。
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微观机制设计包括盈利模式设计、社群和互联网平台设计、价值网络治理设计和高管认知适应性调整设计四个层面。
1.盈利模式的设计。其内容组成有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和利润屏障。利润源是新疆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买单”者的设计,是旅游市场细分、挖掘市场“空穴”、确定“买单”者的过程;利润点是新疆旅游组织对“买单”者愿意买单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设计,是旅游客户价值主张提出和旅游产品、服务建构的过程;利润杠杆是新疆旅游组织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生产”和销售等活动的设计,是“生产”和整合方式选择以及吸引“买单”者买单的营销组合和营销活动策划的过程;利润屏障是新疆旅游组织对利润被消散设计的隔绝机制,是率先创新还是跟随其后的选择、低成本和差异化价值链、价值网络构建的过程。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微观机制中的盈利模式可以采用旅游客户解决方案、独特旅游产品和服务、品牌及延伸、范围经济等模式。通过盈利模式的设计,可以确保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获得盈利的良性循环。
2.社群和互联网平台的设计。从社群视角,主要是围绕社群组织形态、社群旅游体验和相互间交流、社群参与旅游价值创造和发表建议、旅游组织分析社群建议等维度进行设计;从互联网平台视角,主要是围绕平台旅游策划分包、旅游信息传递、旅游攻略咨询等功能、使用平台群体、网络效应激发策略、“付费方”与“被补贴方”、用户过滤方式、赋予用户归属感等内容进行设计。通过社群、互联网平台设计,以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盈利模式利润源、利润点的精准、利润杠杆的空间范围扩大、利润屏障的社群异质性和忠诚,确保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盈利的取得。
3.价值网络治理的设计。其主要内容是构成价值网络的旅游组织之间关系处理的制度安排,核心是旅游价值功能的整合、利润的分配、旅游知识的传递等设计。通过价值网络治理设计,确保价值网络运行,为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进行旅游资源和旅游价值功能的整合夯实制度基础。
4.高管认知适应性调整的设计。其主要内容是旅游组织高管获得新业态旅游知识,从而适应性调整自身旅游经营知识的路径。旅游新业态创新,归根结底,是新疆旅游组织高管对旅游消费需求主观认知的结果。旅游新业态创新是否具有新度取决于新疆旅游组织高管以自身认知能否对旅游消费需求信息进行创造性搜索,并能把创造性搜寻识别的机会转化为新业态旅游。而新疆旅游组织高管能否对旅游消费信息进行创造性搜寻又取决于自身认知的动态演进,通俗地说,就是新疆旅游组织高管经营观念的演进。新疆旅游组织高管可以通过在旅游规划咨询过程中学习,可以在与旅游消费线上和线下社群的活动中学习,可以在通过互联网分包旅游策划的过程中学习。
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宏观机制设计就是以公共服务线上网络平台为载体,集成咨询规划、融资、含安全保障和救援体系的公共服务、高端人才培养、制度框架等层面的内容,是对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实践提供政府服务功能和方式的设计。
1.咨询规划的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咨询规划需求信息的提供、咨询规划组织信息的提供和新疆旅游组织与咨询规划组织之间的牵线搭桥、促进新疆旅游咨询规划业发展的措施。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发展,关键是新业态旅游规划的创新度,这取决于承担新业态旅游规划的咨询规划组织的专业水平。新疆旅游局可以通过公共服务线上网络平台,收集新疆旅游组织新业态旅游规划的需求信息,据此收集咨询规划组织信息,通过举办咨询规划洽谈会,在咨询规划组织与新疆旅游组织之间建立新业态规划业务联系。从长远看,新疆旅游局应该借鉴现有推动旅游咨询规划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新疆实际,创造性地制定鼓励政策,制定旅游咨询业标准,等等。
2.融资的设计。其主要包含招商引资、建立旅游新业态发展基金、推动旅游组织IPO或借壳上市或新三板上市、有条件的景区以门票收入资本证券化、股权融资、定向众筹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面。资金是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实践的根本,新疆旅游局可以通过援疆平台进行新业态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利用外部资金发展新业态旅游;建立旅游新业态发展基金,严格新业态旅游项目可行性和发展潜力审查,给予可行和有潜力的项目一定的资金支持,助推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发展;鼓励新疆旅游组织利用资本市场和融资工具融资;与自治区财政、税收部门、金融办合作,制定旅游新业态贷款、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
3.公共服务的设计。公共服务的设计应围绕自驾游或房车游、沙漠探险旅游、运动旅游、养老旅游等,从安全保障和救援体系、基础设施、医疗救治等公共服务方面进行设计。安全保障和救援体系可以结合旅游警察的建设,无缝组合救援信息发出、信息接收、信息传递、救援实施等环节和旅游区域天气、自然灾害预报、治安报警等,以确保旅游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基础设施主要以汽车营地的水、电、加油等和沙漠的通信覆盖、救援工具配置等为重点,采取PPP模式建设。
4.高端人才培养的设计。高端人才培养的设计应从“请进来”、“走出去”两个视角进行设计。“请进来”:一是通过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发布消息,以项目聘请具有企业家特质的旅游高端管理人才进行全过程运作,构建股权和年薪等奖励机制;二是聘请国内外旅游专家讲学,传播旅游规划、管理、新业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方式、新态势,传播旅游宏观管理的新变革。“走出去”:一是通过援疆平台,组织新疆旅游组织高管去援疆省新业态旅游组织挂职,近距离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二是根据新疆旅游组织管理的需要,构建网课资源平台,为他们提供学习通道。
5.制度框架的设计。制度框架的设计应从新业态鼓励政策、新业态管理规范、新业态产品和服务标准、新业态质量论证、新业态旅游发展评奖等方面展开。新疆旅游新业态鼓励政策应立足解决旅游组织新业态发展中需求和运营效益方面面临的问题,着力点应在新业态旅游营销、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及减轻旅游组织负担等方面。要组织专家制定旅游新业态分类的管理规范、产品和服务标准,开展旅游新业态质量论证,开展旅游新业态创新评奖活动,保障旅游新业态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规范、有序的发展。
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需要旅游组织和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从迈克尔·波特钻石体系理论认识,在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中,旅游组织所采取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行为取决于旅游新业态创新所需要的旅游“生产”要素、需求要素及旅游新业态创新所需要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而在这三个方面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政府可以为新疆旅游新业态的创新提供条件和环境。因此,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路径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描述。
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微观路径有模仿—吸收—创新路径、创新—扩散路径和跨界融合路径。
1.“模仿—吸收—创新”路径。其起点是“模仿”,终点是在对模仿的新业态进行消化和利用的基础上积累知识和能力,进行再创新。新疆旅游组织可以通过考察、网上资料查询等方式了解国内外旅游新业态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经营情况,选择新业态进行模仿。在新业态模仿的过程中,新疆旅游组织可以不断消化所模仿的新业态隐含的目标市场定位、旅游价值功能确定、旅游价值功能如何实现、营销推广如何策划等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内化,结合新疆实际和面对的旅游消费需求,对模仿的新业态进行改进,不断积累新业态知识。伴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应与高校、旅游科研机构和旅游咨询规划机构结成联盟,创意旅游新业态。
2.“创新—扩散”路径。其核心是创意,“旅游卖的不是资源而是创意”(杨力民,2006)。新疆旅游组织创意:一是可以从现有旅游产品和服务入手,寻找“痛点”,探索解决的方式,形成新的旅游创意;二是可以“集成的思维”挖掘旅游资源,赋予社会资源旅游的功能,将旅游资源向农业、牧业和工业延伸,向会展、维医医疗、旅游房产、商业、金融、演艺、体育、教育、养老等延伸;三是可以沿着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5年在现有旅游六要素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的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方向创意旅游产品和服务;四是可以融合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改造传统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意旅游价值亮点。同时,要将新业态旅游创意知识和能力从一个旅游组织向其他旅游组织扩散,形成众多旅游组织投身新业态旅游创意的格局。
3.跨界融合路径。该路径应以渗透、集成、整合为方式,在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内部进行跨界融合,如“行”跨界旅游,形成旅游专列游;“购”跨界休闲旅游和“娱”形成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旅游购物场所;由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向其他行业跨界,如景区从生态保护出发,将旅游者的餐饮通过互联网平台预定,通过热链物流和就近区域餐饮集成提供旅游餐饮;通过景区+就近区域房产+行,形成候鸟式养老或休闲度假+观光+山地运动的旅游新业态。
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宏观路径有以点带面路径、培养新业态要素和相关配套产业路径及培育新业态发展的行政管理环境路径。
1.以点带面路径。其含义:一是以多元旅游功能组合的思维,立足观光、休闲、度假、探险、自驾或房车等新业态旅游,选择有实力、经营能力强、有新业态旅游创新意愿的旅游组织作为试点单位,在新业态旅游规划、资金、人才、与国内外合作等方面给予服务支持,适当监管旅游新业态运行的全过程。在试点旅游组织取得旅游新业态发展成功经验后,在维持旅游新业态合理市场结构的前提下,将试点旅游组织点的新业态向其他旅游组织面推广,并鼓励其他旅游组织对试点旅游组织新业态进行变异。二是以某一景区或某一农家乐旅游等为点,在现有旅游价值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旅游消费需求添加新的旅游功能,形成具有多功能的旅游综合服务体。如以乌鲁木齐南山水溪沟为点,在现有滑雪、农家乐、徒步、冬运会场馆等基础上,以满足休闲度假和冬季氧吧需求为重点,增加自行车骑行场或道、自行车租赁、冰上运动体育赛事、住宿短期网上预约租赁、市民农牧园、垂钓园、特色养生保健、医疗卫生等旅游相关要素,形成动态变化的满足休闲度假和冬季氧吧需求的旅游服务综合体。
2.培养新业态要素和相关配套产业路径。从新业态要素看,应该从传统与现代融合推动新疆现有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和升级的视角,通过为整合国内外资源提供服务的方式,培育新业态需要的自然资源、资本、人力、技术等要素;从相关产业看,应该围绕民族村和乡村旅游、沙漠特种旅游、自驾游和房车游、医疗旅游、运动旅游、智慧旅游、景观旅游升级和新疆游+跨境游等新业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相关配套产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体系及基础设施的构建和完善。
3.培育新业态发展行政管理环境路径。其关键是通过旅游新业态创新宏观行政管理办法的制定,构筑新业态旅游发展的宏观行政“管什么”和“怎样管”的行政管理环境,发挥政府在新业态旅游发展中保驾护航的作用。新疆旅游新业态创新的行政管理环境要“放”和“管”平衡,以新业态创新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矛盾为支点,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和行政管理效能。
[1]张文建.当代旅游业态理论及创新问题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4):91-96.
[2]杨彦峰.互联网技术成为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的主要驱动因素[J].旅游学刊,2012(9):7-8.
[3]杨懿.旅游业态及其演变机理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4]贺颖洁,钱莉莉.旅游业态创新与业态结构优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0(5):69-70.
[5]刘峰.供给侧改革下的新型旅游规划智库建设思考[J].旅游学刊,2016(2):8-10.
[6]杨力民.旅游卖的是创意 海南景点三要素[EB/OL].中新网,2006-10-23.
[7]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7(6):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