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壮骨中药内服合双柏散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及对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a的影响

2018-03-06 01:07岑毕文吴亚鹏王达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双柏壮骨腰痛

岑毕文,吴亚鹏,王达义,杨 棋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慢性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滑膜、脂肪等软组织出现慢性炎症而诱发局部反复发作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症状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加重,休息后减轻[1]。流行病学报道显示,我国人群慢性腰肌劳损发病率为20%~25%,其中超过80%出现腰腿痛症状,而复发率更接近70%,给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带来极大影响[2]。西医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多采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按摩、局部透热及牵引等对症干预,但长期应用效果下降明显,且部分内服药物存在明显毒副作用[3]。近年来中医药在慢性腰肌劳损治疗方面研究逐渐深入,以中药方剂内服外敷为代表综合疗法已被证实在缓解疼痛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较西医具有明显优势[4]。2013年3月—2016年3月笔者观察了滋阴壮骨中药内服合双柏散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及对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上述时期收治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共120例,均符合《实用骨科学》[5]西医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医诊断分型标准,病程>4周,年龄40~75岁,VAS评分4~8分,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入组前4周应用相关中药制剂及性激素者,其他原因导致腰痛者,脊柱外科手术史者,腰部皮肤感染及破损者,恶性肿瘤者,免疫系统疾病者,精神系统疾病者,研究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1~72(58.91±6.30)岁;病程4~36(12.38±4.70)周。观察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0~74(59.20±6.38)岁;病程4~38(12.44±4.74)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河北三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4045,规格25 mg)口服,100 mg/次,1次/d;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滋阴壮骨中药内服合双柏散外敷治疗:①滋阴壮骨中药组方为川续断30 g、骨碎补30 g、桑寄生30 g、熟地黄30 g、狗脊30 g、当归20 g、川芎15 g、独活15 g、白芥子15 g、丹参15 g、威灵仙15 g、鸡血藤15 g、甘草8 g,每天1剂,早晚分服;②双柏散组方:黄柏、侧柏叶、大黄、薄荷、泽兰以3∶3∶2∶2∶2比例研末,每袋分装100 g,贮存冰箱备用;每次治疗时取2袋,予适量蜂蜜调制成糊状,平涂于7 cm×7 cm无菌纱布上,置于微波炉中加热,待其冷却至45 ℃时敷于腰部。2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腰部冷痛重着、腰痛如刺、思维联想障碍、得温痛减、转侧不利、舌苔白滑质紫暗及脉沉而迟缓或涩积分进行评分,根据病情以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2,4,6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②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ODI评分计算[8],包括疼痛、单项功能及个人综合功能。③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④炎性细胞因子和TXB2、6-Keto-PGF1a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指标水平。⑤临床疗效:参照文献[7]标准评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见缓解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30%;显效+有效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组治疗后腰部冷痛重着、腰痛如刺、思维联想障碍、得温痛减、转侧不利、舌苔白滑质紫暗及脉沉而迟缓或涩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各项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组别n转侧不利治疗前治疗后舌苔白滑质紫暗治疗前治疗后脉沉而迟缓或涩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603.93±0.841.48±0.34①3.82±0.821.55±0.36①3.63±0.811.34±0.40①观察组603.98±0.810.74±0.16①②3.77±0.780.81±0.20①②3.70±0.840.91±0.16①②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组治后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2组治疗前后TXB2和6-Keto-PGF1a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TXB2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6-Keto-PGF1a水平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TXB2和6-Keto-PGF1a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6 2组近期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导致慢性腰肌劳损发生病因可能包括积累性损伤、姿势不良、长期下蹲弯腰工作、急性腰伤迁延及腰部筋膜无菌性炎症,患者以肌纤维组织非特异性炎性改变、水肿、渗出及继发纤维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形成瘢痕或粘连,压迫行走肌肉中末梢神经和血管,引起局部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及炎性物质形成,最终导致腰部疼痛[9]。已有研究显示,以IL-6和TNF-α为代表促炎细胞因子是介导特异性免疫应答与急性炎症反应重要物质,机体在炎症、外伤等外界刺激下,两者水平可迅速增加,加重腰部病理性损伤[10]。慢性腰肌劳损发生与微循环障碍、血小板及血栓素A(TXA)释放关系密切,其中TXA 具有高效促进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收缩血管作用,可诱发血管收缩痉挛和肌肉缺血,进而导致疼痛发生[11];而前列环素PGI2则是一类舒张血管物质,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拮抗血栓形成;TXA与PGI2动态平衡状态是维持机体微循环功能重要机制;因TXA2和PGI2半衰期较短,故多以其代谢产物TXB2和6-Keto-PGF1a反映体内二者水平[12]。

双氯芬酸钠是西医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常用药物之一,作为非甾体类镇痛药能够有效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转化,进而间接抑制白三烯合成而发挥镇痛效应;单纯应用此类药物尽管可部分缓解患者腰部疼痛症状,但长期应用药物敏感性下降,且易导致消化道不适、头晕头痛及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13]。如何有效减轻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腰腿部症状体征,降低肢体活动受限程度及延缓病情进展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祖国传统医学将慢性腰肌劳损归于“慢性腰痛”“腰背痛”“腰痹”及“痹证”范畴。《诸病源候论·腰背诸侯》曰:“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相搏,故腰痛也。”“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肾虚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痛”,故劳损于肾,动伤经络或肾虚感受风寒湿之邪均可致腰痛[14];而《证治准绳·腰痛》云“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即诸多外邪可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痛;而《理伤续断秘方》载:“劳伤筋骨,肩背疼痛”,则进一步强调损伤积累日久,经络阻滞、筋脉失养为发病之根本。故该病中医治疗当以滋阴补肾、壮骨通络为主。本研究所用滋阴壮骨中药组方中川续断补肾壮骨,骨碎补强筋止痛,桑寄生祛风除湿,熟地黄滋阴补肾,狗脊补肾益肝,当归养血活血,川芎散瘀通络,独活祛风除湿,白芥子散寒止痛,丹参活血化瘀,威灵仙祛风通络,鸡血藤通络消肿,而甘草则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益精血、温经络、止痹痛及强筋骨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川续断水提取物能够降低血液黏滞度,提高软组织通透性,加快水肿吸收,并有助于抑制炎症介质释放[15];骨碎补可有效降低神经末梢反应性,发挥中枢神经镇痛效应[16];而丹参则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修复损伤微血管及增强组织血流灌注等作用[17]。已有研究显示,双柏散具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对急慢性炎症均具有良好控制作用,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肿胀症状,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在提高机体疼痛阈值方面效果确切[18];同时其还能够抑制局部创伤无菌性炎症反应,减少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有利于加快组织细胞再生修复和创伤愈合[19]。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ODI评分、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TNF-α、IL-6及TXB2水平均显著降低,6-Keto-PGF1a水平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滋阴壮骨中药内服合双柏散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改善肢体活动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并有助于调节TXB2和6-Keto-PGF1a水平。

[1] 于沛涌. 地塞米松联合丹参注射液腰背部内外侧皮神经浅支阻滞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2015,37(11):1685-1687

[2] 袁相龙,何小健,历巧. 持续温热效应对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作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6):1265-1267

[3] 刘昊. 慢性腰肌劳损防治的研究[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3):50-53

[4] 李崖雪,程为平,赵立刚,等. 壮骨麝香止痛膏穴位贴敷法的独特运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904-905

[5]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00-1502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4-77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8] 刘绮,麦明泉,肖灵君,等. 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慢性腰痛患者的反应度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7):621-624

[9] 王凯,闵少雄,徐新毅,等. 社区非特异性下腰痛流行病学调查及预测模型的构建[J]. 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306-308

[10] Mohammed S,Kyle A,Stephen S,et al. Gait abnormalities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an autologous nucleus pulposus model of radiculopathy[J]. Spine,2009,34(7):648-654

[11] Takahashi H,Suguro T,Okazima Y.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Herniated disc of the lumbar[J]. Spine,1996,21(2):218-224

[12] 周仲瑜,卢莎. 补肾祛瘀针刺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TXB2,6-Keto-PGF1a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1):2430-2432

[13] 阎博华,罗建,高明锦. 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治疗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06,24(2):64-68

[14] 刘玉来. 中医药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概况[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3):191-192

[15] 刘二伟,吴帅,樊官伟. 川续断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7):1421-1423

[16] 陈顺,关延彬. 骨碎补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2006,25(7):685-687

[17] 刘慧,开金龙. 丹参的现代研究进展[J]. 西部中医药,2010,23(2):70-72

[18] 庄洪,岑泽波,袁浩. 外用双柏散浸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 中医正骨,1992,7(2):1-4

[19] 林毓清,廉武星. 手法治疗配合双柏散外敷对军人慢性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180

猜你喜欢
双柏壮骨腰痛
双柏散临床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壮骨止痛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组织Runx2、Osx及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下肢骨折后肿胀的效果分析
职业腰痛早防治
勘误
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双柏散瘀膏外敷治疗瘀滞子宫型产后腹痛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