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与过敏性鼻炎方证相关的临床研究❋

2018-03-06 04:46徐慧贤邵傲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桂术方证甘汤

徐慧贤,孟 瑜,邵傲凌,阮 岩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亦称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症状。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鼻鼽”的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鼻鼽的症状如“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与痰饮证的“肢体麻木”“咳嗽”“咯痰”“局部圆滑肿块”有相似之处。苓桂术甘汤是治疗水湿痰饮证的代表方,原方出自《金匮要略》。中医治疗提倡“方证相对”“方证相关”“有是证,用是方”。为探讨“苓桂术甘汤”与过敏性鼻炎在临床上的“方证相关”,本研究拟对1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调研,并随机抽取40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150例2014年3至1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鼻鼽的“诊断要点”[1]:部分患者有过敏史及家族史;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水涕、鼻塞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眼睛发痒、嗅觉减退、哮喘等;体格检查可见鼻黏膜呈苍白、淡紫,双下甲水肿,鼻腔有清水样分泌物。具备主要症状2个以上,结合局部检查即可确诊。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临床症状: 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等主症出现不少于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超过1 h,可出现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表现;体征:常见鼻腔黏膜苍白、水肿,鼻道水样分泌物。必要时可进行鼻内镜和鼻窦CT等检查;过敏原试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呈至少1种(++)或(++)以上阳性反应,或血清特异性IgE呈阳性反应。

1.3 纳入标准

符合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年龄在5~60周岁之间,性别不限;患者近1周未使用或采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其他药物或治疗措施;自愿接受调查者。

1.4 排除标准

患有精神或心理障碍者;接受过脱敏治疗者;合并明显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者,或合并较严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孕妇、有妊娠意向妇女或哺乳期妇女;拒绝接受调查者。

1.5 调查方法

参考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公布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3]局部症状、体征的积分评定标准和《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4-5]有关痰饮证部分,形成《过敏性鼻炎痰饮证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过敏性鼻炎患者基本信息和可能出现的26个临床表现,使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的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的询问、填写由医生执行。

1.6 临床疗效的观察

随机抽取4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汤药口服10 d,主要处方:茯苓12 g,桂枝9 g,白术9 g,炙甘草6 g。处方根据全身和局部辨证加减,其中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5 g、陈皮5 g,肺气虚寒者加干姜10 g、法夏10 g,肾阳不足者加干姜10 g、益智仁10 g,肺经郁热者加桑白皮10 g、紫草10 g,水煎500 mL后煎至150 mL温服,每天1剂。于用药前和用药10 d后观察患者的局部症状、体征并进行评定记分。

1.7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公布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3]。①症状分级:喷嚏一次连续≥15个记为3分,10~14个记为2分,3~9个记为l分;流涕(每日擤鼻次数) ≥10次记为3分,5~9次记为2分,≤5次记为1分;鼻塞几乎全天用口呼吸记为3分,偶有记为l分,介于两者之间记为2分;鼻痒难忍记为3分,有蚁行感但可忍受记为2分,偶有记为1分;②体征分级:下鼻甲紧靠鼻底、鼻中隔,中鼻甲不可见,或见中鼻甲水肿、息肉样变记为3分;下鼻甲紧靠鼻底、鼻中隔,但之间尚有小缝隙记为2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记为1分。

1.8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记分评定过敏性鼻炎疗效[3]。计算方法: (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显效:≥66%;有效:65%~26%;无效:≤25%。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表1显示,在150例患者中男性74例占49.3%,女性76例占50.7%;其中年龄最大62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27.9±2.2)岁;发病时间最长31年,最短3个月,平均病程(37±41.2)个月。

表1 过敏性鼻炎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2.2 过敏性鼻炎与痰饮证相关四诊信息频数分布

表2显示,结合过敏性鼻炎的特点,对患者有关中医痰饮证证候进行规范化整理,共整理出 26个条目,其中出现频率大于 10%的条目共 24 个,出现频数最高的是流清水涕,其次为下鼻甲肿大、舌质淡、鼻腔水样分泌物、鼻塞、鼻痒、苔白,前面7个条目出现频率均大于80%。在所有调查条目中,全身痰饮证的主要条目如咳嗽、咳痰、体倦乏力、头身困重、气促脉、弦滑等频数虽没有鼻部高,但出现频率也超过了30%。

2.3 过敏性鼻炎痰饮典型证四诊信息频数分布

表3显示,对过敏性鼻炎和痰饮证相关的26个条目进行分析,每个证候条目赋予分值,“有”记为1分,“无”记为0分,所有证候条目相加满分为26分。其中鼻部痰饮证条目有流清涕、下鼻甲肿大、鼻腔内多量水涕、鼻塞、鼻痒、鼻黏膜色淡等,全身痰饮证条目有咳嗽、咯痰、体倦乏力、头身困重、气短气促、胸闷、胃脘痞满、舌质淡、脉弦滑等。将鼻部积分>4分,或鼻部积分虽在2~4之间但总分值≥4分的列为过敏性鼻炎典型痰饮证病例,共有 89例约占总数的59.33%。对其症状、体征和舌脉条目整理后,得出过敏性鼻炎痰饮典型的四诊信息频数分布情况,其中出现频率大于40%的四诊信息条目有 12项。

表2 26个四诊信息频数分布

表3 过敏性鼻炎与痰饮证相关证候频数分布

2.4 全身痰饮证候积分与总积分之间关联性

表4显示,在全身痰饮证候积分与总积分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中,患者全身痰饮证积分的不同会引起痰饮证总积分的差异(χ2=100.08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 全身痰饮证候积分与总积分的关联性

注:Cramer氏V系数=0.578

2.5 鼻部证候积分与总积分之间的关联性

表5显示,鼻部证候积分的差异会引起痰饮证总积分的不同(χ2=14.5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5 鼻部证候积分与总积分的关联性

注:Cramer氏V系数:0.311

2.6 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比较

表6显示,40例患者用药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症状、体征评分较用药前有所减少。

表6 用药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2.7 用药疗效

4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经使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后,显效11例占总数的27.5%,有效27例占总数的67.5%,无效2例占总数的5%,总有效率95%。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黏膜的超敏反应,属于I型变态反应。目前西医认为,其病因与体质、变应原、环境、基因表达等有关。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复杂,不易根治,即使是最流行的脱敏治疗也只是“对因治疗”[6],而不是根治疗法,且脱敏治疗疗程长,疗效常有波动,由此可见过敏性鼻炎可算是疑难杂证、顽疾。中医认为顽疾多与痰证有关,古人有云“百病多由痰作祟”。

“痰”是体内水液代谢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7-8]。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分。“有形之痰”指可见形、可闻声的痰液,如咳嗽咯痰、痰鸣等;“无形之痰”指可见征象、不见其形质的痰。痰证的典型证候包括咳嗽、咯痰、局部有肿块、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苔腻、脉弦滑等。在本研究中,有45%以上的患者出现流清水样涕、鼻塞、体倦乏力、头重头昏、咳嗽等症状,其中流清水样涕、鼻塞的出现率大于85%,胸闷气短、咯痰出现率大于30%;体格检查方面有90%以上的患者出现双下甲肿胀,其次是鼻道见无色分泌物、鼻腔黏膜苍白、中鼻甲息肉样变等。分析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体征,其中“喷嚏”与痰饮证的“咳嗽” “鼻塞”,与痰饮证的“胸闷”“流涕”,与痰饮证的“咯痰”“双下甲肿胀”,与痰饮证的“局部有圆滑肿块”都有相类似的特点。究其原因,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各种原因导致水液代谢失常、痰湿化生停聚鼻窍有关。

人体中与水液代谢最关系密切的是肺、脾、肾三脏。其中肺主输布,脾主运化,肾主水,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肺、脾、肾”三脏中任何一脏出现功能失调都可引起水液代谢失调,痰湿化生。临床上鼻鼽的发病主要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1],而肺、脾、肾是参与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由此推断鼻鼽与水液代谢失调和“痰”有一定的关系。

“痰”属阴易袭阳位,痰湿蒙闭头面清窍,停聚于鼻窍而为“鼻鼽”。 痰饮具有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等特点。“痰”停聚于鼻窍,致鼻部经络不畅、气血阻滞出现鼻痒,致气机升降失常则出现打喷嚏。“痰”致病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故过敏性鼻炎具有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的特点;“痰饮致病变化多端”,故过敏性鼻炎“易反复发作,疗效不稳定”。由此可以推断,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痰饮”有一定的相关性。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痰饮证的代表方,该方出自《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 上4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的病证被称为“苓桂术甘汤证”, 苓桂术甘汤证常有水肿、胸闷气短、疲倦乏力、头晕、食欲不振等痰饮证的临床表现。要证明“过敏性鼻炎”与“苓桂术甘汤证”“痰饮证”的相关性,可以“以方测证”。“以方测证”[9-10]就是用方剂治疗疾病,依据方剂的功效推测或反证病证的属性,它是探讨“方证对应”“方证相关”的一种方法。本研究用苓桂术甘汤对4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10 d,发现用药后症状、体征评分较用药前明显减少,提示苓桂术甘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治疗有效率达95%。通过本研究观察表明,苓桂术甘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苓桂术甘汤证”与“过敏性鼻炎”有着方证相关的关系,过敏性鼻炎属于“苓桂术甘汤证”,过敏性鼻炎可以看作是发生在鼻部的一种“痰证”,可以从“痰证”的角度进行论治。该研究为过敏性鼻炎的辨证治疗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同时也为苓桂术甘汤的方证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

[1] 阮岩.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3.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977-978.

[3]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4] 姚乃礼.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8.

[6] 中国过敏性鼻炎研究协作组.过敏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15[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5,22(8):379-404.

[7] 谢蓉,彭丹虹,王燕萍.痰证相关辨证标准研究文献的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2):356-360.

[8] 孙广仁,郑洪新.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21-223.

[9] 范愈燕,锡琳,王向东,等.“鼻鼽”中医体质特点探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 (4):388-392.

[10] WANG Q.Constitution 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8[M].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9:286-293.

猜你喜欢
桂术方证甘汤
基于胡希恕教授下利治验探溃疡性结肠炎六经方证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伤寒论》“方证辨证”思想探讨
以方证相对论指导二陈汤类方运用的思路
麻黄类方在小儿肺系疾病中运用探讨
单兆伟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1例
苓桂术甘汤验案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