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琴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高中英语教学,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有效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切实培养起英语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简要分析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变革中具体的英语教学策略,希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学变革
高中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阶段,当前我国与国际的交流日渐频繁,英语又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语言,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只有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才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和人际交往。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知识,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素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英语语言教学与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英语活动。教师应当追本溯源,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且热情四射,所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常是聪明有余,但缺乏韧性,而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成绩是不可能的,学生必须脚踏实地、勤奋刻苦地学习,才能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应当采用引导式教学方式,重视英语教学中语言的趣味性与多样化,扭转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互动。教师在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的基础上,逐步拓展英语教学范围。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英语成语和报刊、英语故事或者是应用多媒体播放英语视频或电影,鼓励学生听英语歌剧等,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进行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提高学习兴趣,也无法拓展英语学习思维。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教师应当正确认识互动教学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交流环境,有助于学生亲其道而信其师,从而爱上英语课程。例如,在英语阅读中,学生遇见晦涩的英语单词时,难以结合上下文猜测词义,只是一味地依赖教师或者是其他同学。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眼到、口到、心到,还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与小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助于学生增强交流与分享,切实提高合作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例如:学习Festival这节知识点时教师鼓励学习小组在课后积极搜集各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下节课一开始教师首先讲解Mid-autumn Festival的来源与中秋节的故事,然后鼓励小组学生模仿教师的演讲方式进行演讲,可以运用英语讲述Dragon Boat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等学生熟悉或喜欢的节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互动交流中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以及传统文化的悠长,小组演讲结束后,教师组织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从而予以完善。
三、采用问题,拓展学生英语学习思维
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能够塑造学生的语言思维,进一步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问题引导,精心设计问题内容,激发学生的英语求异性思维,使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对知识的推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并且有效地把握课堂节奏,课堂上要予以留白,有助于学生思考提问、课堂氛围应当宽松,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当认真严肃地回答。并且教师应当提问班内的每位学生,要做到不偏不倚,不能夠只重视优生,却忽略了后进生,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呵护,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心。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随着社会各界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强度逐渐加深,对于教师也提出了多元化的挑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应当根植于课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华清.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4):48-53.
[2]李明远.基于阅读课教学的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基础外语教育,2016,18(5):95-100.
[3]陈颖.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变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6.
注: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成果,课题编号:JCJYC1805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