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萍
【摘要】本文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与思考,针对中职语文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与教学价值定位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中职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学的价值定位与实施策略。结论表明,中职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价值;策略;定位;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机构,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与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很多都是围绕专业课程展开,过分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基础课程,中职语文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必要的认知与认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但是仍然存在可操作性低、应用效果不显著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目前中职人才培养与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中职语文的教学价值重新进行科学定位与教学实践研究,对于提升中职语文的教学效果以及中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较低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生产一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岗位,其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因此部分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专业课程重视程度较高,对实践类课程重视程度较高,对如语文等基础文化课程缺乏应有的重视。同时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程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对文化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沿用了学科体系下语文的教学策略,没有能够根据职业教育的特征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式的优化,造成了对语文课程的忽视。
(二)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差
目前教育体制下,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学科教育下的失败者,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相对较低。根据统计分析,绝大部分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都是想学习一门实用的技术,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缺乏动力。中职学生缺乏坚实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对于中职教学的质量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现象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尤为明显。
(三)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目前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的学科体系下的语文教学理念,没有能够根据职业教育的特征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教学过程中都是强调知识的传授,没有能够突出课程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够得到充分彰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兴趣所在,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系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与实践探讨
(一) 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
随着中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语文教学定位的清晰度与明确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中都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要是中职语文要同时具有人文以及工具两个方面的特征,同时也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中职语文教学也要能够以满足学生职业养成为目标,以职业需求作为导向,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同时也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二) 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分析
在完成中职语文价值定位之后,还要能够根据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同时要能够体现出中职语文教学的价值。根据最新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中职语文教学要能够严格依照语文学科的特征并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能够符合职业教学的特色,满足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中职语文教学价值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定位,培养中职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教育要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要突出市场导向,具有专业性与实践性。因此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尊重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的基础上要能够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紧密联系。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专业进行有效对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资源,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提升语文课程的实用性与发展性。让学生对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并最终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中职语文的教学可以与多媒体设备、专业文化、企业文化等教学资源实现有效融合,创设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满足职业性、发展性与实践性的特征。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任务的科学设计,要针对中职学生好奇心强、对直观知识具有认知欲的特点,通过任务的布置、小组协作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融入教学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积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二) 灵活组织教学,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采用分组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出潜能与个性。教师要能够对各个学习小组成员的个性与能力具有充分的了解,保证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有效结合。分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分组,保证每个组的学生能力相对较为平均,同时保证组内成员的差异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以5人左右为宜,这样可以保证所有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与有效性;最后就是要能够科学优化明确小组各个成员的职责,并选择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对本组的各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明确学习任务,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明确的学习任务,并能够围绕具体的任务开展具体问题的研究,通过任务导向,让学生能够自发应用自身的学习资源主动开展相关的学习与知识探究。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具有详细的理解,并能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最终显著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与中职教学特征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综合性、形成性評价。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形成更大的学习热情。中职语文课程的评价要能够从目前的单一评价制度转换为综合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注重学习效率、学习态度与学习精神,并能够有效凸显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结语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没有能够充分体现出中职语文的教学价值。因此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从职业教育的角度重新定位语文课程的地位,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做出重要的贡献;其次,要优化教学模式,创设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课程的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最后,就是要能够采用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师建军.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2]罗粤粤.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2).
[3]费伟.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13(1).
[4]满春燕.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7).
[5]杨帆.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3).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