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 张生
关于高效课堂,学者都有一些精辟独到的见解。笔者也曾无数次憧憬过这样一个场景:课前,学生就像久旱盼甘霖一样盼望教师的到来;课上,学生的表情时而会随着教师的设疑解惑而变化,时而沉浸于缜密的思考中不能自拔,时而又热火朝天地讨论;下课时,学生就像沉甸甸的麦穗一样收获满满。
一、课前精心备课,规划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认真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决不能敷衍了事。教师课前一定要熟悉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力争避免无效活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使学习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研究发现,一节课45分钟,学生注意力较为理想的状态一般在上课后的5到30分钟,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因此,笔者一般会把课堂划分为四部分:前5分钟为复习时间,5到30分钟为学习新内容时间,30到40分钟为小组讨论合作时间,40到45分钟为自主学习时间。
二、坚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
无论怎样改革、怎样创新,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有限的45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的关键。高效的课堂必须有良好的课堂环境做保证,必须有师生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投入。
1.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要有明亮的教室,更要有条不紊的课堂纪律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和保证,在课堂上,与学习无关的行为都是禁止的,如转笔、交头接耳、摇头晃脑、大声喧哗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加速器。为了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情绪,把热情微笑带进课堂,多给学生赞许的目光和话语。
2. 把握教学节奏,做到“静”“动”结合,“张”“弛”有道
所谓“静”,就是在教师讲时,学生要安静倾听;所谓“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等。二者要相互结合。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表情,根据学生的表情变化调整教学节奏或采取相应措施。所谓“张”,就是教学的快节奏,所谓“弛”就是慢节奏。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简单有趣,可以较快进行,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应当放慢速度,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做出反应。
比如,听写英语单词时,教师以较快的速度念单词的汉语意思,不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必须快速地写,这样既能避免学生抄袭,又能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在讲解比较难的语法现象或阅读理解题时,教师要放慢速度,把思路讲清楚,把原理讲明白。在把握课堂节奏时,还要注意“张”的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学生注意力疲劳,“弛”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会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更看重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上经常会看到注意力不集中或不听课的学生,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感兴趣或不会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将自己融入课堂中,利用面部表情、眼神、语言等传递情感,感染学生。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4. 将每一课的课堂目标落实到位
比如,在使用单词学案学习新单词时,采用每学习一个单词后紧接着背诵落实的办法。研究表明,学生之所以会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出错,主要原因是学生第一遍学习该问题时没真正落到实处,印象不深刻。再如,讲评完阅读理解题后,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错题答案编写,把正确的解题思路写在错题旁边,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把解题思路内化于心。
三、收集课堂反馈,做好课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效果归根结底取决于学习。要想真正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因年龄、性别、家庭环境、性格和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在课堂上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如理解力與记忆力上有强有弱,表达与创造力上有高有低,犯的错误也各不相同。因此,收集课堂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为学生的学习及时扫清障碍才能真正构建高效课堂。
同时,学生反馈的信息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技能的途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反思就像源头的活水,给教学不断增添生机和活力。
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是一门至高无上的艺术,需要教师穷其一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眼界,钻研教学方法,提升个人魅力,塑造教学个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