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摘 要]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应紧扣文本的情境,在情感共鸣的悱恻之际,激活学生的文思,有效地历练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补充空白,在前后联系中历练语用能力;通过图文交融,在观察想象中历练语用能力;尝试对比辨析,在实践改写中历练语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随文练笔;文本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1-0047-01
随着语用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随文练笔已成为当下阅读教学历练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从现有文本的语境和形式中开掘出语用训练的价值点,引领学生利用另外创设的情境进行模仿练笔。这种练笔不仅需要学生感知、辨析文本经典句式的表达效果,同时也需要在文本情境和练笔情境中进行多次切换,影响了学生的表达思维。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就应该紧扣文本中的情境,有效地历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补充空白,在前后联系中历练语用能力
作者在创作文本的过程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会在故事发展的情节、人物表现出来的细节以及情感的渲染等方面进行留白,为读者留下广泛的想象空间。这些留白资源是引领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绝好契机。
如在《诚实与信任》一文中,作者不小心撞坏了小红车的后视镜,在对方有错的情况下,作者主动留下了纸条,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并主动承担修理的费用。在这一故事情境中,小纸条的内容就成了联系上下文的重要媒介,不仅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同时也是凸显作者和小红车主人诚实、信任的有力证明。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紧扣故事发展的脉络,从留下纸条的前因到事后联系的对话,猜想作者纸条中的内容,并尝试模仿作者的身份和口吻来撰写纸条。指导过程中,教师着力引领学生将事故发生之后的信息呈现在纸条中,并根据事后他们的电话内容来完善纸条的内容。
在这样的随文练笔中,不仅历练了学生将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重要信息交代清楚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站立在作者的视角对整件事进行评论,使学生深入感知了作者和小红车主人的高尚精神。
二、图文交融,在观察想象中历练语用能力
小学教材的编者,针对每篇课文的故事情境和主题价值,都配置了鮮活直观的插图。这些插图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彼此呼应,是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插图,借助随文练笔的形式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教师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老天鹅率先破冰的震撼场景后,又让学生想象其他天鹅集体破冰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场面,还有哪些独具特色的天鹅是值得特别描写的。但如果让学生空口白说,势必具有一定难度。此时,教师则将关注力放在课文的插图上,不同大小的天鹅、不同飞翔的姿势、不同破冰的动作,不正是组织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极好平台吗?教师引领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天鹅的姿态和动作,并选择其中的一只进行细致描写,将插图中原本静止的状态想象成动态的场景,感受天鹅们为了破冰寻食所做出的努力。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文本原来的情境,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共鸣之际,转向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感知,将插图与文本的情感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语用训练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比尝试,在实践改写中历练语用能力
对文本内容的改写,不仅需要学生对原本的内容有深入而通透的把握,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高超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和娴熟的表达能力。教师应紧扣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多为学生创设文本改写的平台,历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公仪休拒收礼物》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剧本。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了故事情节、人物特性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尝试对比剧本与一般性记叙文有哪些不同之处。在对比过程中,学生发现剧本在开头直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罗列出故事所涉及的人物,而在具体描述时是通过人物对话的方式来推动情节发展、制造人物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了解到这些,教师又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将这篇剧本改写成一篇普通的记叙文,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不少学生纷纷指出:故事发展的要素要在语句中自然交代,人物的对话要增加提示语,并对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深入描写。而随后的改写过程,学生不仅尊重了原本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将剧本中不便于表达的其他内容合理、有序地补充进自己创作的内容中,使得改写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文本改写这种随文练笔的形式,需要学生具备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深厚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案例中,教师紧扣文本内容,着力引领学生对剧本的形式进行了深入感知,弄清了剧本与一般性叙事文本之间的不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随文练笔是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深入开掘文本的语言形式和写作策略的基础上,更要灵活运用文本的情境,为随文练笔的高效实施提供资源支撑。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