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多元解读的有效性

2018-03-05 21:45谢建芬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1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语文教学有效性

谢建芬

[摘 要]多元解读是新课标提倡的理念,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乱解读的问题,这主要教师主导功能的缺失所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通过预设解读、引导干预、深度拓展等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正确、全面地解读文本,让课堂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元解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1-0035-02

多元解读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元解读就是让学生对同一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具体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同一文本所描绘的人物、事件,作者的观点、情感等表达他们不同的感受,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以此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多元解读作为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一直受到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并得到普遍的认可。例如,蒋维西先生认为,相比“一元解读”,实施得当的“多元解读”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变得更民主;连忠友老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对课文进行多元解读。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多元解读出现了“乱”解读的问题。这个“乱”为何物?因何而“乱”?如何才能拨“乱”反“正”呢?这我们就要从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说开去。

一、由“多”变“乱”:多元解读读出了“白骨精也值得学习”的歪观点

《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的一篇课文。文中的主要人物白骨精残害百姓,为吃唐僧肉使出百般诡计,可谓阴险狡诈。在一节语文课中,一位教师在让学生通读了课文后,抛出一个问题:“读完课文,请大家在唐僧、孙悟空和白骨精中挑选一个,说说他的性格特点。”随后,教师就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说:“我们小组挑选的是白骨精。我们认为,白骨精是心狠手辣和诡计多端的。”教师听后,认同地点点头。然而,在他旁边的一个学生举手了,表示有不同的观点。他说:“我觉得白骨精很孝顺。”刚一出口,四座皆惊!这个学生继续说道:“白骨精抓了唐僧后,就让母亲过来一起分享而不是独吃,这不是孝顺是什么?”台下马上议论纷纷。此时,教师却不做干预,任由学生讨论。最后,学生认为,白骨精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教师总结道:“大家说得很有道理,可见大家对人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解读,值得表扬。”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采用了所谓的多元解读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白骨精这个人物进行自由解读。结果,学生得出了这么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作恶多端的白骨精是孝顺的表现,明显地违背了文本真、善、美的初衷。多元解读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多”解读变成了“乱”解读。可见,多元解读在教学实践中的确出现了让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因何而“乱”:教师主导功能的缺失

反思上述教学案例,从教师抛出解读人物的问题到第一个学生回答,这个阶段并没有出现偏差,但从第二个学生回答开始到讨论结束,教师没有及时干预,导致了普遍性的误读。可见,问题是出在后面一个阶段。第二个学生的错误观点和最后的错误结论,是教师没有发挥自己主导功能,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解读的原因所致。

这种问题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由于知识、经历、思想等局限,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评价能力。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偏差,是正常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多元解读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相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多元解读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引导,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

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很多教师都放弃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这不意味着教师变成了教学的旁观者。相反,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应该被弱化。

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是导致乱解读的根本原因。不少学者对此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肖一枚先生认为,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不确定内容进行填补和再创造,甚至要对文本的一些观点进行提炼;陆伟伟老师认为,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领;王晴老师也认为,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要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价值取向。

因此,我们应研究多元解读文本的有效性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拨“乱”反“正”:语文多元解读的有效性策略

(一)预设解读,防止“乱”解读的苗头

多元解读体现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学生的“乱”解读。例如,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应该事先准备应对“白骨精孝顺”这种解读,把“孝顺”和“狼狈为奸”的区別说清楚,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样,当课堂出现错误的解读时,就不会束手无策,任由学生解读。

(二)引导干预,拨乱反正不犹豫

进行教学预设,能够有效地防范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状况。但是,预设并不可能预料到课堂的所有情况。当出现较大偏差的解读时,教师要马上意识到问题的出现并尝试引导。例如,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当第学生提出了“白骨精很孝顺”的观点时,教师即使没有想好引导的方法,也不应该不加干预地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说:“这位同学对白骨精的看法有些特别,但他的观点究竟是否正确,我们留待下一节课进行讨论。”然后,先让其他学生发表看法,在充分准备后再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解读白骨精这个人物。

(三)深度拓展,从正确的理解上挖掘真意

当第学生提出“白骨精很孝顺”这个错误的观点时,教师如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到白骨精母子狼狈为奸的本质,而不是孝顺。但如果就此打住,未免让多元解读流于表面。此时,教师应该趁着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让他们继续深究,思考社会中类似白骨精的这种行为产生多大的危害。例如,某某为了和同学一起泡网吧而抢钱,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教育学生这种行为不是友谊而是犯罪。这样,学生在原有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了白骨精这个人物,正确地把握了课文的价值取向,真正理解了课文的真意。

教师主导功能的缺失是多元解读中乱解读的根本原因。因此,多元解读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更要发挥教师主导功能,让文本解读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蒋维西.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方式实施的几点思考[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07).

[2] 连忠友. 有引导,才有创造——教师在阅读课中如何发挥引导作用[J]. 语文知识,2016 (08).

[3] 雷朝文.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策略初探[J]. 文学教育(上),2016 (02).

[4] 肖一玫.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有界性[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4).

[5] 陆伟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标准”与“多元”探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2,(25).

[6] 王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J]. 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语文教学有效性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