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视域下的学生课堂参与度研究

2018-03-05 19:53潘慧敏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参与度量表

潘慧敏

[摘 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以“5的乘法口诀”课例为载体,从课前设计量表、课中观察记录和课后诊断分析三个阶段,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展开研究,探讨教学改进的策略,归纳研究学生参与度的课堂观察方法。

[关键词]参与度;量表; 课堂观察;乘法口诀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25-02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最为理想的课堂状态。那么,如何组织调查与分析,才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对此,笔者试图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凭借有效的观察表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记录,并依此做出相应的分析,从而寻找新的教学改进策略。

一、课前讨论,设计量表

为了更好地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我们把一节课(40分钟)分成40等分,以1、2……40的顺序对时间进行标记,从而设计了表1。

二、课中观察,记录信息

本次是以某市某镇中心小学二年级某班学生为观察对象。课中,八位观察教师通过“一对二”的观察方式,随机选择两名学生(分别记为A、B),按时间顺序,每隔1分钟就在最能描述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相应位置上记下学生代码(图略)。

三、量表分析,诊断课堂

1.學生课堂参与度一致性分析

所谓“一致性分析”,是指观察者对被观察者在本节课中的课堂参与度做出的评价与任课教师给出的评价是否一致。本次观察,收回有效记录表格8张,一共收集到640个样本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得到学生课堂参与度统计表(略)。从表中可以知道,评价为“好”的数据个数占样本总数的73.97%,“一般”的占24.26%,“差”的占1.76%。据此,我们将课堂参与度好的比例不少于73.97%的学生评价为“好”,介于73.97%与24.26%之间的评价为“一般”,其余的为“差”。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任课教师的评价进行对比,得到表2。

从表2可以看到,对11人的评价完全一致, 对5人的评价不一致。具体来看,这11人中,6人平时认真听课,发言积极,本节课的参与程度也比较好;4人平时学习较不认真,容易开小差,本节课的参与度也是一般;1人平时不认真,不爱动脑筋,本节课的参与度也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个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不相同,有些学生对新知掌握得快,有些学生却很慢,掌握快的学生课堂参与度自然高,相反,掌握慢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质疑,兴趣和信心慢慢减少,也就不爱参与课堂学习了;另一方面,注意力集中的那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能快速地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学习状态,而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容易走神分心,没能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参与度自然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5位评价不一致的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为一般,但在这节展示课上,他们不仅能主动回答问题,而且敢于表现自己,课堂参与程度比较高。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这节课是公开课,学生的注意力相对平时会更为集中,课堂参与度自然比较高。从执教教师角度分析:首先,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学生容易接受;其次,教师课堂语言引导到位,与学生有较好的配合。

2.学生课堂参与度阶段性分析

“阶段性分析”是对被观察者在每一教学环节中的课堂参与度进行分析。首先,借助录音录像设备,我们对本课呈现的教学环节进行梳理,并统计出相应的时间量,得到表3;接着,统计出每分钟课堂参与度被评价为“好”“一般”以及“差”的学生人数,并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环节为横坐标,以观察人数为纵坐标,绘制出图1(系列1表示学生课堂参与度“好”,系列2表示学生课堂参与度“一般”,系列3表示学生课堂参与度“差”)。

观察图1,可以发现:① 系列1的变化趋势是:环节1、4、5、6、8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环节2、3相对平缓,而环节7呈下降的趋势,环节8虽然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此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比前面几个环节的参与度要低。② 系列2的变化趋势是:每一环节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③ 系列3的变化趋势是:总体起伏不大,但是在环节6、7、8中参与度差的个数明显超过了前几个环节。对比三条折线,我们发现:系列2、3总是随着系列1的下降而上升,可能的原因是“系列1上升的时候,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反之,学生的参与度比较差时,系列1会下降,系列2、3自然会上升”。

进一步来看,学生的心理活动不是呈直线状态的。对此,我们可以借助教育心理学进行解释:上课开始的5分钟,是学生注意力从课间转向课中的时期,故而,学生参与度整体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态势;在随后的15分钟,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思维进入最佳时期,所以在2、3环节,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对较高。需要注意的是,在第7~8分钟,学生的参与度突然上升。通过分析录像,我们发现,这时学生的数学活动正从独立思考向反馈交流过渡,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唤起,参与度提高;而在后面的7、8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开始疲劳;另一方面,执教者安排的习题超越了中下水平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他们的参与度下降。

从各环节入手,像一节课一样,每一个环节学生的投入程度也有所不同,我们根据一节课的分割方法将一个环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分成了四个时区(如图2)。

四、课后反思,获得启示

1.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心理疲劳

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没有集中精力和注意力,那么课堂学习效率就大打折扣。因此,当部分学生的心理出现疲劳时,教师要采取积极且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中,执教者以游戏的形式引入5的乘法口诀,在课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又设计了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实施启发教学,提高参与程度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实施启发式教学,以激励和引导的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意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本节课来看,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追问学生“谁听明白了”“谁再来说一说”“谁有更好的想法”等,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3.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全员参与

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把习以为常的笼统目标改成有分层要求的教学目标,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二是教师的提问要有梯度,由浅入深,让不同的学生能有回答的机会;三是习题的安排要有层次,既要有巩固性的习题,也要有发展性的习题,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本节课的练习环节来看,执教者安排了几道数形结合的习题来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意义的理解,然而,由于题目过难,导致中下水平的学生无法理解,使得学生的参与度不尽人意。

总之,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本文只是从其中的一个视角进行观察与研讨。可以看到,开展课堂观察的过程,改善的不只是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形成了针对这一课的行动及行动中的思考、研讨与反思。

(责编 金 铃)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参与度量表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