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科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2018-03-05 18:16蒋学先李雯霏何贵香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调查人才培养分析

蒋学先+李雯霏+何贵香

【摘 要】本文对高职专科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高职专科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丰富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推进“双证书”建设,提高职业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专科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117-03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适应国家人才发展需要和社会经济、技术、管理、服务等第一线要求,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为使人才培养更贴近生产实际、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本文对高职专科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毕业生对学校课程设置、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改革提供参考。

一、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及访谈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被调查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占52.94%,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占35.29%,在“三资”企业工作的占5.04%,其他的占6.72%。新入职的占21%,工作1-5年的占23%,6-10年的占34%,11-20年的占16%,20年以上的占6%。被调研毕业生分布在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个单位中,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问卷涉及人才培养的6个方面:素质和能力培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证书,教学方法,专业实习安排及对人才培养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校在素质和能力培养上的作用。表1反映了是学校在素质和能力培养上的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研的毕业生,大部分认为学校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诚信友善、勇敢坚韧、敢于担当的优良品质,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的工作原则,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说明学校思政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很重要,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而自动化办公和信息检索能力、英语阅读和应用能力是毕业生所欠缺的。

(二)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表2是毕业生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基础课程响应统计。从表2可知,超过50%的毕业生认为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工程制图及CAD、物理化学、演讲与口才是对工作有帮助的,同时也是应着重加強学习的课程。只有26%的毕业生认为文献信息检索对工作有帮助,说明需要高职专科毕业生查阅文献的机会较少。

表3是毕业生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专业课程响应统计。从表3可知,超过50%的毕业生认为冶金原理、冶金设备、环境保护、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这四门课程对于在有色冶金行业工作中最有帮助;其次是企业管理、轻金属冶金技术、冶金过程检测与自动化控制、冶金工厂设计基础、资源综合利用、重金属冶金技术等课程。同时,冶金原理也是毕业生认为最需加强的课程,说明冶金原理在有色冶金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毕业生从事贵、稀金属冶金和选矿工作的较少,故贵金属冶金技术、选矿概论、稀土冶金技术课程响应率也较低。毕业生认为对于专科层次的学生,专业英语在工作中用途不大。

表4是毕业生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实践环节响应统计。表4说明,毕业生认为对工作最有帮助的实践环节课程为: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操作及技能训练、金工实习等。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毕业生认为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是应加强的实践环节。

(三)专业技能、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希望学校重点培养的专业技能、素质和能力响应统计如表5和表6所示。从表5可知,生产工艺控制技能、图纸识读、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技能是大多数毕业生希望学校重点培养的专业技能。而对于生产操作技能、技改与研发技能,毕业生认为可在工作中不断掌握和提高。表6说明,除英语阅读与应用能力外,其他的素质和能力都是毕业生希望有所加强的。

(四)毕业生对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及职业资格证书需求。具体如下:

1.计算机等级证书。通过对毕业生计算机等级证书的需求情况调查发现,有54.8%的毕业生认为毕业时一定要持有计算机等级证书,也有40.9%的认为无所谓,有实际操作能力就行,仅有4.3%的毕业生认为不需要计算机等级证书。

2.英语等级证书。调查毕业生英语等级证书的需求情况发现,认为毕业时需获三级(B级)大学英语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占56.4%、四级的占41.58%、六级的仅占1.98%,说明高职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不是很高。

3.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情况列于表7。从表7可知,工业废水处理工证、电工证、工业废气治理工证是毕业生需求较多的,说明有色行业对废水、废气的处理较为重视,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也与当前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高、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人才相吻合。但总体来说,毕业生对职业资格证书响应率不高,不足五成,这与有色行业企业各特有工种不执行准入制度有关。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对电工证则有着较高的响应率,说明企业需要毕业生一专多能,适应多岗位多工种工作,同时也与电工实行准入制度有关。

(五)教学方法及专业实习安排。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可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发现,以实际案例进行剖析的案例式教学法、以项目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法、网上学习加课堂教学的混合教学法较受毕业生认可和喜爱,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和慕课式教学(大规模开放在线网上课程)并不认可。因此,案例式、项目式、启发式、混合式教学改革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endprint

专业实习是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对冶金专业实习的安排调查发现,毕业生认为实习分为2次,每次3个月较好,占45.4%;认为实习分为3次,每次2个月的占28.6%;认为实习连续6个月,一次完成的占24.4%。

(六)毕业生对高职专科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实习,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二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专业理论、环境保护知识、电气知识)的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三是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以适应有色冶金技术较为艰苦的工作环境;四是希望在专业课上设置专业方向,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地和适用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毕业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诚信友善、勇敢坚韧、敢于担当的优良品质,积极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的工作原则,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项工作至关重要,对毕业生今后工作影响深远,学校要加大力气做好学生思政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二)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应优化课程设置,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在基础课方面,一是适当压缩大学英语、文献检索等课程;二是适当增加对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工程制图及CAD、物理化学、演讲与口才等基础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三是进一步整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在专业课方面,一是重点加强对冶金原理、冶金设备、环境保护、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二是开设企业管理、轻金属冶金技术、冶金过程检测与自动化控制、冶金工厂设计基础、资源综合利用、重金属冶金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三是要设置专业方向,使学生学习更具针对性,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四是适当压缩选矿概论、专业英语等课程内容。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教學的重要环节。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在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操作及技能训练、金工实习等实践过程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和明确实践、实训的时间和内容,确保学生累计至少有半年时间在企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从事专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门技能。

(四)丰富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尽量少用原来效果不好且最为常用的灌输式教学法,要多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实际案例进行剖析的案例式教学法、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法、网上学习+课堂教学的混合教学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工作任务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终,以工作任务为基础驱动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利用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启发式、案例式、项目式、混合式教学改革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五)推进“双证书”建设,提高职业能力。调查发现,高职专科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对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不太重视,比较注重工业废水处理工证、电工证、工业废气处理工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证明和体现。为此,学校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双证书”毕业生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着力点,“课、证、岗、赛”相结合,推进“双证书”建设,提高职业能力。

(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适应多岗位工作的能力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具有雄厚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强健体魄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较强的执行能力等。

(七)加强校企合作,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要主动对接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隋菱歌,殷树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J].长春大学学报,2016(6)

[2]黎永键,关伟.产教融合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7(1)

【作者简介】蒋学先(1972— ),男,广西平乐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副教授,研究生班学历,研究方向:冶金专业教学及湿法冶金研究。

(责编 卢 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人才培养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