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3-05 07:19武晓伟雷雅琦高
社科纵横 2018年3期
关键词:探索性心理品质独生子女

武晓伟雷雅琦高 艳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85;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 100875)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急遽转型期,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治理模式均发生了较大转变,社会对于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出总体部署,“2011计划”专门来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教育部工作要点也都把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势必要对此予以回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也必定要落到高校的身上。

高等学校扩招带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高校教育质量下滑。“钱学森之问”道出了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本质:我们的高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拔尖创新型人才?可见,我国高校虽然每年培养出大批毕业生,但“创新型人才”却是一块短板,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开启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但必须指出的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决策,而要遵循其中的教育规律。创新型人才最宝贵、也最为核心的是其心理品质,只有了解创新型人才的心理品质特征与结构,才能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效策略。

因此,本文将对创新型人才的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实效性对策。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带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特征,与个体的世界观具有紧密的联系,主体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世界观是相对稳定的,不会轻易改变,所以,由世界观所决定的心理品质,必然也是相对稳定的。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创新能力又是学生有待发展的重要能力,因此,本研究认为,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测量可以预测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的结构,解释创新型人才的心理感受,提升创造教育的效能,促进人才培养。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如下:

(1)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是一种稳定的具有多维结构的心理品质;

(2)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各个维度的独立性较强,但是也存在相互联系;

(3)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因其个人变量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问卷编制

传统上,研究者对创新能力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尝试用人格理论解释创造力[1];第二,研究著名人物的人格特点[2];第三,调查分析可能与创造力相联系的一种或几种特殊的人格特点[3]。较有影响的测验有高夫(H·Gough)1952年的《修饰词检查创造性个性量表》,戴维斯(G·Davis)和里姆(S·Rimm)1976年编制的《发现才能团体问卷》(Group Inventory for Finding Talent, 简称GIFT)[4],以及威廉姆斯(F.E.Williams)1980 年编制的创造性倾向测验(CreativityAssessment Packet)[5]等。之前有关创新和创造的研究多集中于创造性人格特质,并未具体到创新型人才到底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点与心理品质。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有必要对以往的研究工具和测验量表进行归纳,并编制本土化的量表以分析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的结构,从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法明确大学生对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看法,提炼相关的主题词。采用德尔菲专家打分法确定维度。根据开放式问卷提炼出的主题词制成专家问卷,让专家从九个提炼出的词语中选出认为是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的词语,初步确定七个关键词语。对小范围学生进行初测,之后删除表意不明、有歧义、难以归类的项目,通过数据分析后进一步修改完善,确定最终的维度和项目。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问卷最终由36个项目组成,共分为七个维度,它们分别是想象力、挑战性、自信心、意志力、探索性、合作意识和变通性。问卷采用李克特式5点评分方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分别表示题目陈述与学生真实状况的符合程度。测验后加上总分可得六种分数。

本研究严格按照问卷编制的程序和步骤规范进行,最大限度保证问卷的合理性。在信度方面,各因子的α系数在0.389~0.781之间,重测信度在0.574~0.825之间;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54,重测信度系数为0.927。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效度方面,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76~0.67之间,属于中等水平,而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10~0.795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水平,达到了独立性和归属性的统一,说明本问卷的各个因素较好的反映了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各因素及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矩阵发现,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七个维度之间呈不同程度正相关。根据统计学相关分析的内容,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高。

图1 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模型图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广东省五所本科院校的3381名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剔除无效问卷151份,获得有效问卷3230份。被试具体情况如表1。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创新型心理品质结构的总体特征

通过对广东省五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品质在七个维度以及总分上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心理品质结构的项目总平均分是3.31,高于临界值3,说明广东省大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偏向积极。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探索性〉自信心〉合作性〉挑战性〉想象力〉意志力〉变通性(见表 2)。

(二)大学生创新型心理品质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表1 被试分布情况

1.性别上的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变通性维度存在差异(p<0.05),即男生在变通性方面品质的认知水平要高于女生(见表3)。

表2 广东省大学生心理品质结构各因子总体状况(M士SD)

表3 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的性别差异

2.年级上的差异

年级对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的影响不大,只在变通性一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多重比较后发现,在挑战性方面,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意志力方面,大三和大四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探索性方面,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变通性方面,大一和大二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三和大四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4)。

3.专业类别上的差异

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在七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可见,不同类别的专业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差异不明显。

4.成绩上的差异

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在挑战性、探索性、意志力、合作性和变通性五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多重比较后发现,在挑战性方面,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意志力方面,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探索性方面,大一和大三年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变通性方面,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5)。

5.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是否独生子女在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在想象力、探索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见表6)。

表4 不同年级创新人才心理品质结构简单方差分析

表5 不同成绩创新人才心理品质结构简单方差分析

6.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不同生源地创新班学生在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城镇大学生高于农村大学生;在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 7)。

7.在家庭结构上的差异

不同家庭结构创新班学生的心理品质未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6 是否独生子女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的差异

表7 不同生源地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的差异

8.在生活亲人上的差异性分析

在生活亲人方面,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在想象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8)。

四、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在变通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支持了国内学者王洪礼、刘红(2004)所作的大学生创新精神调查分析的结论。

年级对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的影响不大,只在变通性一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四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升学等选择和问题,愿意为自己的人生再次拼搏一把,更愿意接受挑战,经过大学前三年的学习,反思自身,总结经验教训,褪去迷茫,努力的时候更有方向性,更能坚持,遇到困难也能够及时排解,在意志力和变通性方面表现更突出。大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大学生活,面临学习、生活众多问题,有许多事情需要探索。

不同专业类别的创新班学生在各个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虽然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生所学专业不一样,但是各自在各自的学科上都能找到创新点,文史类的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多采用主观的情感方式进行表达,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创新心理品质的开发与培养;理科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推理能力强,要求学生具有客观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所以两者差别不大。

表8 与不同亲人生活的创新人才心理品质结构简单方差分析

成绩分为优、良、中、差四个水平的创新班学生在挑战性、探索性、意志力、合作性和变通性五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意志力和思维灵活性等等都优于其他学生。

是否独生子女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在想象力和探索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在于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小时候成长环境不尽相同,同伴影响也是影响其成熟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成长,造成心理品质间的差异。

不同生源地的创新班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在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大学生。其原因在于农村教育多为应试教育,教育资源匮乏,相反,城市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观念新,城市学生学习来源广泛,因而城市大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大学生。

与谁生活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在总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是否是单亲家庭子女原因类似,虽然在小时候身边生活的亲人不一样,但是随着年龄的成长,人格不断完善,性格特征各方面也更加的成熟,其心理品质也发展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其间的差异不明显。

五、对策

(一)加强对女生变通性的训练

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考虑学生性别的差异,对女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对女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从女生的身心和学习特点出发,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多给女生陈述和表达的机会,鼓励女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根据她们的解答深入地分析,加强女生变通性的训练。也可以多组织女生活动,多给女生提供参与活动和管理的机会,激发她们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

激发高年级学生的挑战性、探索性和变通性,强化低年级学生的意志品质。高年级学生经过大学前两年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知识水平和心理水平都较稳定,高校可以多给高年级学生参与课题的机会,加入导师的课题或者申请学校的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在科学研究中提高自身的挑战性、探索性和变通性。

低年级大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在意志力方面表现较差,在失败面前容易产生挫折感,但是兴之所至又对创造激情满怀,说明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可塑性很大。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意志力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外因推动。通过成功者的事例教育他们创造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之中。第二,内因驱动。意志力主要靠大学生有意识地自觉磨练,引导他们借助心理暗示等因人而异的方法,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养成持久坚韧的毅力。

(三)重视对成绩较差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培养

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成就动机低下,会影响其学科兴趣和对困难的态度。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并加以适当的辅导,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正常发挥。比如关心爱护学生,满足学生爱的需求;重视立志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自我概念,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使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多方面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和生活中的挑战,培养其成为创新人才。

(四)提高非独生子女的想象力和探索性

独生子女在想象力和探索心理品质的认知水平较高。有关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研究往往都基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即独生子女之所以在心理、智力、身体、性格、行为习惯等多方面表现出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的特点,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是如此,而是由于环境和后天教育影响的结果[6]。为培养非独生子女的想象力和探索性,高校需要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一方面要克服不良人际关系的障碍,不能让非独生子女对其亲人产生过分依赖心理;另一方面要唤醒非独生子女的独立意识,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积累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探索性。

(五)关注农村大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

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是我国教育公平最突出的问题。我国农村教育资源、教育效果长期落后于城市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教育公平近年来逐渐为国家所重视,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农村教育的落后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落后于城市。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与教育公平问题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就教育自身制度来说,无视地区、城乡差距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专门培养优秀人才的“精英化”教育取向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政策性原因[7]。

要想实现教育公平,首先政府要树立牢固的教育公平的教育理念;其次加大教育投入;再次,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教育法律和制度体系;最后,注重地区、城乡和群体间的均衡,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六)加强科研,激发大学生的探索性

高校应鼓励创新实践,强化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第一,将科研训练纳入教学计划。制定完备的教学计划,囊括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意识养成、创新能力培养、独立研究实验等。在关注知识教授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洞察力与行动力,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水平。第二,让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闪光点。此外,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毕业之前参加的课题数量和质量设立各种奖励制度,激励学生自主参与科学研究。第三,为学生提供独立进行科研的平台。进一步放宽选题的限制,及时发布科研立项的信息,简化申报课题的手续,鼓励学生团队进行科研创新。第四,加快创新实验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努力建成国家级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室与专业特色实验室。进行地域性高校联合,共享特色资源,促进创新基地的共同进步[8]。第五,开办“产学研”基地。学校引进各类单位和机构,如大型公司、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与各学院开展长期项目合作,旨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各类科研实践活动。

[ 1]Taylor I A.Psychological sources of creativity[ J].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976( 10) :193-218.

[ 2]Mackinnon D W.The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creative:A study of American architects[ A] .In.E.Vernon( Ed.) ,Creativity[ C].Harmonds worth, Middle sex,England:Penguin B-ooks.1970.

[ 3]Guilford J P.Creativity:yesterday,today and tomorrow[ J].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967( 1) :3-14.

[4]刘宝存.国际视野下我国大学创新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比较教育研究,2011( 1):21-25.

[ 5]Williams F E.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M].Buffalo,NY:DOK Publishers.1980.

[6]张三萍.1000例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的分析与启示[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2:28.

[7]龙安邦,范蔚.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及特点[J].现代教育管理,2013( 1):18.

[8]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 11):15.

猜你喜欢
探索性心理品质独生子女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