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背景下体育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价值研究

2018-03-05 16:08唐海欧宋一恒陈茜上官赛君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伦理生命

□ 唐海欧 宋一恒 陈茜 上官赛君(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部分大学生因遭遇生活、学业、就业或感情的挫折,而变得心浮气躁,失去对生活的信念和信心。因心理失衡而自我放弃和堕落,甚至走上不归之路。近年来屡屡发生大学生自杀、自残等校园悲剧表明生命伦理意识状况令人堪忧。如何提高社会对不同个体生命的关切,提升生活与生命的境界,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未来,而且对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体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多元伦理教育价值。如何深入挖掘和梳理体育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价值,把体育作为加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热爱、敬畏、完善生命,实现生命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概念阐释

1.1、“健康第一”背景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基于健康概念的演化,力求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著名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健康的思想来自于强健的身体。他认为体育除了具有健身功能外,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发展都离不开体育。从一定意义上说,蔡元培先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已经形成,也是我国教育界“健康第一”理念的首倡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提出“健康第一”的第一人,他认为健康是教育和生活的出发点,是德育和智育形成的前提条件。

世界卫生组织(WHO 1947)把健康定义为:“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在1978年召开的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明确指出,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人权,提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一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性卫生目标。

随着时代的变迁,“健康第一”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从单纯的身体层面的健康过渡到身体和精神层面的健康,最后上升到人权、道德、社会适应的层面。

1.2、生命伦理教育

伦理一词源自英文Ethics,一是指道德哲学;二是指适合于特定生活领域的行为准则。在中国古代,最早出现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

“伦理”一词是分开使用的,“伦”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是指道德、规范、秩序之意。所以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

“生命伦理学所关注的是伴随着现代科学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各种与生命、健康有关的伦理规范和价值取向。”生命伦理教育是关于大学生对待生命态度的教育,将生命科学和医学保健领域中所涉及的伦理学问题进行研究。

2、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对生命伦理意识错位

生命伦理意识是指个体对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等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它的重点在于理解生命的内涵,敬畏生命的存在,懂得生命的责任,构建完美的人生。

从高校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自杀案例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存在诸多的心理危机,如学业困惑、就业压力、疾病、情感受挫、心理疾病等。这些心理危机常常使他们感到自我的渺小、无助,社会的残酷、内心的绝望,导致部分学生的情绪化失控以至于崩溃。如抗压力、耐挫力相对低下,这些独生子女一旦离开家庭、父母的庇护,遇到困难或挫折,超过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或一时找不到合理释放压力的方式,便会选择极端的方式去处理。这些自杀现象不仅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意志的薄弱,也极大的反映了他们生命责任意识的缺乏和对自身生命的轻视。

2.2、家庭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缺失

现代家庭偏重能否给子女提供富足的物质条件,而轻视对子女精神、品德、生命伦理方面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品行、生活态度等都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个人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般家长也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不重素质重分数,不重德育重智育,忽视了对孩子品行、道德、身心健康的培养,鲜有在生命伦理方面的教育。父母对子女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宠爱、过多的管制都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长此以往,亲情变成了无情,使大学生觉得自己纯粹是一种“工具”。他们作为父母实现心愿的工具,作为学校展示教育成果的工具,作为社会服务的工具,承受着多方压力,丝毫感觉不到对生命的关怀,体验不到生命的意义。这种压力随着期望值的升高逐渐膨胀,终有一天当他们已无法承受生命压力后,往往容易走向极端。

2.3、社会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冷漠

当今社会不良之风影响,大学生当中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空前盛行,道德信任、生命关怀每况愈下。这些社会邪气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见死不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社会大众心态正在吞噬着社会的正义和良知,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同情。这些不良现象污浊了原本纯洁书香的大学校园,“贫不笑娼”、“攀比享乐”、“践踏生命”等行为在大学已屡有发生,“利”和“钱”成了他们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2.4、学校对生命伦理教育的忽视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与考试、专业相关的各科内容上。然而社会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为了及时满足社会的需求及相关部门的硬性考核,越来越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高就业率,高考研率等指标也一度成了学校追求的重要指标。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证等各种证书的热衷远远超出了精神世界的追求。然而我国当代高校教育却缺乏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忽视了教育最本质的要求,造成生命的神圣意义日益被淡化,精神家园日渐贫瘠,淡薄的生命意识、消极的生命态度及扭曲的生命伦理观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健康第一”背景下体育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价值

3.1、增进身体健康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体育对于大学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价值。《吕氏春秋·尽数》所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起来才能求得发展,运动才能带来生机与活力。因此经常参与体育运动,有利于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生理机能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命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保障;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和学习以致工作都毫无意义。

3.2、提高智力发展

在活动过程中练习者必须身心合一投入其中,有目的地对体育活动进行感知、观察、记忆和思维,对反应快速灵敏有极高的要求。运动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因此,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有效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移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与提高。

3.3、促进情绪疏导

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将注意力从不良情绪中转移出来,积极体验体育运动当中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促进大学生的情绪健康发展。从观看体育比赛的角度看,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能使观众的心情随着比赛的激烈进行而变得此起彼伏,酣畅淋漓,感受体育的刺激和无限魅力,培育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

3.4、培养坚强意志

体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与意志培养关系密切。早在1917年,毛泽东同志就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非第调感情也,有足以强意志。体育之大效,盖尤在此矣。”可见,体育是培养学生意志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除了有体质身体素质教育外,还可促进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教育。体育运动,讲求要有持之以恒、奋力拼搏、十年磨一剑的坚强意志。

3.5、改善人际交往

体育是最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能增加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联系与交流的手段之一。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竞赛,能使有共同体育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尤其是一些集体性项目,要使运动、比赛能顺利进行,必须队友之间默契配合、沟通与交流,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使个体社会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排解精神压力和情感孤独。

3.6、促进个体社会化

在广义社会化的观点来看,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贯穿了人生过程的始终。

社会化主要是一个角色学习和承担的过程,因此,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和竞赛 过程中的角色扮演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完善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规范意识的培养。

体育运动中有各种明确规定的行为规范,运动规则,如奥林匹克精神和原则、体育道德规范、比赛规则、竞赛章程、礼仪等,这些规范是体育运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有助于大学生规范意识的提高,而规范意识的形成是学生进入社会前必不可少的过程。

4、结语

毋庸置疑,体育对于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有极其重要价值。因此积极发挥体育生命伦理教育价值之功效,引导大学生热爱体育,经常性参与体育活动,把体育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养成终身体育观。用以强身体、坚意志、调情绪、促交往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热爱、敬畏、完善生命,实现生命价值和意义。

[1]辛利,刘娟.对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3,(05).

[2]张勇.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李树旺.社会学视野中我国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介入[J].体育学刊,2008,15(8).

[5]刘波,匡辉.再谈体育的迁移价值[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6.

[6]欧海燕.孔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4,(10).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伦理生命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角色的思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论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