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2018-03-05 16:08罗敏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外语类体育课学院

□ 罗敏(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建立了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内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为拓展和延伸,以体育网络教学为补充的教学模式,把校内外各个环节的体育活动及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的体育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接,以现代课程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现代学习理论为支撑,培养学生发展个性,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准职业人从业岗位职业体育技能、职业体能和职业素养”相互协调发展。

1、外语类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模式的现状分析

1.1、外语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性别与特征分析

调查发现外语类高职院校学生性别比例相差较大,男生和女生各占15%和85%,女生所占比例大大超过了男生。从年龄上结构上来看,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由于刚刚从繁重而紧张的高考走出来,势必想放松愉悦地生活学习,对大学生活憧憬着美好而又充实。而女生对爱美,追求美,展示美之心有着强烈的意识,而对于田径,球类等兴趣不大。而外语类学生在体育技能的基础以及身体的耐力、身体体质等各方面都表现的较差,学习田径类体育课程的难度也就大。而体育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塑造健美体型,锻炼身体,减少肥胖、增进心理健康,治疗焦虑症等功能,集健身,娱乐,观赏,趣味,群众性于一体,能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满足和愉悦心情。由此可见外语类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应多开设简单易学的实用强的交谊舞蹈、瑜伽、形体、广场舞课程,以满足学生身体心理需求。

1.2、外语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分析

目前外语类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以强调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为目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显得陈旧而又无聊。新生进入大学校园第一学期体育课仍然面临着身体素质测试、50米、100米、800米、1000米、立定跳远等,第二学期以操类为主,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课时少等诸多原因,操类动作只能选择动作简单,重复性多的来教学。内容上显得枯燥无味,使得大多数的学生对体育课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大大打击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对体育课失去了信心。第三学期以选修为主,学生对选修课的内容如舞蹈、形体、篮球、羽毛球、排球等表现的积极性要比之前的素质练习要高得多,但是也是因为课时少的原因,上到一半,刚刚入门就没有课上了。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整个大学生活体育课上都是在完成任务,应付考试而上课的。因此,学生迫切希望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学到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并且熟练掌握某一项运动的技术要领。

1.3、外语类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意识分析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育人的载体,通过体育文化知识传播来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而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渲染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起到无声之教,影响深远,深刻有效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全面认识、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据调查:学生对学院的各类体育社团的兴趣是极高的,但是实际行动却不高,报了名,却没有时间练习,没有跟班上课。主要原因大概是因为现代科技发达,手机网络信息、网络游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休息时间,致使学生呆在宿舍里也能玩上一整天。其次,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的压力,考试、就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恋爱方面的压力等。于是对体育活动存在的一种普遍性的态度就是望而莫及,想学,却没有心思、精力去学好。

1.4、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身体影响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红娟指出:体育锻炼对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全方位的,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体育运动,他们通过有意识的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培养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的同时伴随着体格的生长和身体机能的增强,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心智的逐渐成熟。此外,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带给青少年身体自信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繁重,如何能使学生每天运动时间达到一小时,使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深思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树立学生“大健康”理念,让“体育+”更多的转变为“+体育”,进一步推进医体结合,教体结合,要关注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让体育产业更多的走进学校,让更多的学生热爱体育,参与体育运动。

2、外语类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模式的发展研究

2.1、明确外语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还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基本一致,还停留在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增强体质等。研究认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来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运动方式与运动习惯应与岗位要求的身姿、动作、强度要求相一致,体育精神与职业道德相关联。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及《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明确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突出了“高技能、职业性、应用型”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体现专业的特色性和知识的领先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社会,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技能,更要有健康的体魄,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了,才能更好的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学院办学特色鲜明,现有应用外语类、商贸服务类、涉外护理类等,学院高度重视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配置,力争实现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与培养目标,与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培养的有效对接。

2.2、构建外语类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急于摆脱高校体育教育“压缩式”的高职体育,也在高职教育职业性特征的熏陶和召唤下,走上了“职业性”改革之路。而外语类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应紧密的与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相联系。目前全国正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全民健身挑战日,以及我要上全运万人同跳广场舞,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节等,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学院的教学条件积极参与到这些比赛中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外语类高职院校。据调查得知:外语类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对应的专业将是旅游管理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公共事业类、公共管理类、公共服务类、语言文化类、教育类为主。工作环境将是宾馆、景区、学校、服务窗口、公共场所等。工作内容以身体保持同一姿势、标准高、礼仪要求高、结合脑力劳动为主。工作时间以固定、规律休息为主。工作负荷量大,强度低、持续时间长。因此,体育课程要想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中生存发展就必须改革创新,根据外语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与课程的特点,开拓思路,创新改革。

首先外语类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体育教课程教学内容发模式,做到与专业相结合。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特点重点开设交谊舞课程。在第一学年体育课程中开设交谊舞教学:以华尔兹,平四,恰恰等为主,共64课时。教学目标:达到锻炼身体的同时熟练掌握某一项交谊舞的20个以上基本步伐。初步了解体育舞蹈的队列队形编排与演练,此为必修课。第三学期开设选修课,以三大球类、瑜伽或者高尔夫等为主,共32学时。其次外语类高职院校应将体育课程改为必修课,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重视体育,尊重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的教学。再次,引进更多的体育赛事,把体育明星请到高校校园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明星效应。最后,结合省级、国家级体育赛事,培育优秀的竞赛队伍,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目前“全民健身”正在全国火热开展着,学生的家长也有积极参与,正是因为家庭的参与,社会力量的介入,为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带来了机遇,也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2.3、增加课外体育兴趣班和体育竞赛

社会体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外语类高职院校应积极自主地加强与社会体育的接触与交流,引进社会体育元素。在现有的如跆拳道、瑜伽等社团的基础上,学院应当增设与当下流行的体育兴趣班、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兴趣班,比如游泳、滑冰、高尔夫、广场舞等。来自北京大学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的李娜在谈论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问题时提出:为了使青少年更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在课外实践课当中举办一些体育赛事,让学生学生在体育锻炼当中获得快乐,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因此,学院除了举办每年的新生晚会、运动会,健美操等比赛之外,可以增加一些类似社会体育的比赛模式。比如:根据社会马拉松比赛模式,学院可以举办校园马拉松比赛。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院体育教学的执行者,学院应强化体育教师职业教育理论知识,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体系。体育教师应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适合于本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以最大限度地体现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为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目标。同时学院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的短缺,工作量繁重,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学校场地,器材的短缺也是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拓展课程内容,突出内容的时效性,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课课上课下一体化模式,激发体育教师课程内容改革的积极性,增强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宣传,做到场地优化,器材更新与升级。体育文化是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应加强体育与健康、体育健身娱乐等体育文化与健康知识。推进“互联网+体育”发展,大力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宣传和健康服务。

3、小结

新时期的大学生们正处在一个深化改革的年代,各种知识体系冲刺着这个群体,她们喜欢带有流行,欢快,具有激情的音乐,歌曲,舞蹈,更喜欢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彰显着自己的个人魅力。外语类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社交体育为目标,坚持群众路线和业余训练为基础,结合民族文化、民族特色,使每一堂体育课都成为学生的一场表演。希望学院领导引起高度重视,在师资,场所,课时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保障体系。

[1]莫月红,胡振浩.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大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运动,2011(21).

[2]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9).

猜你喜欢
外语类体育课学院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体育课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海盗学院(12)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海盗学院(7)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西行学院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