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18-03-05 09:24籍芳芳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籍芳芳

(渤海大学 研究生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5年,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转变低效益的经济供给结构,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产出效益,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落实好“以人为本”和“以生为本”科学发展思想的人才供给改革,也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和高精发展的教育改革。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和效益,将高校人才培养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谋划教育发展方向,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注入学校各项工作,推动学校进一步转变办学思路、提升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将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深厚优势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那么,在高校供给侧改革背景之下,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对高校供给侧改革能否成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意义。

同时,“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政治和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同样对于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战略意义。

二、研究现状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已形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形势。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媒体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感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发展“瓶颈”。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分制、学段制、大小学期制等高校改革政策改变了原有的整班建制、集中统一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载体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统筹力度欠佳、活动载体欠缺、效果不尽人意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3],互联网等新的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刻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

从目前整体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思想政治价值引领作用不够明显、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有待加强、师资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有待增强等情况。而且,对于此类相关问题的研究仅仅是从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进行切入和分析,没有在高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也没有提供有效的工作创新路径。在国内外形势的历史背景和高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和创新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到高校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工作创新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相互依存,整体教育功能齐头并进的综合机制,不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孤立地、静止地进行分析和研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要将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和工作队伍相结合。通过设定人才培养德育为先的理念目标,加强思想文化阵地育人机制,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全过程优化和全方位实施的综合立体大思政工作格局。

(一) 人才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要以立德树人为关键,把立德树人和人才专业服务能力相结合,紧密围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根据目前我国高校发展趋势,部分高校开始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转变,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也在主动融入我国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以提升人才的专业服务能力为问题导向,以学校供给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和目标,设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把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升级和转型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修订和完善各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学生专业服务能力培养,并制定具体学生专业技能指标体系,以课堂为依托,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升人才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注重教学效果评估和考核,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适时引入第三方社会评估机制和企业评价机制考核课堂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部分专业可以延长实习时间,适时开展2.5+1.5或者2+2的教育机制,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有效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建立健全学动融合、科教融合、校地校企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宽领域的大学生实践实习实训制度;完善本科生导师培养模式,明确导师职责,注重加强专业技能的导学和导练,导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专业技能的适当培养和训练。

(二) 教育教学

供给侧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要求我们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引领力。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人才的首要目标就是立德树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教育教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行业文化自信”。[2]高校应在保留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优势下,结合高校供给侧进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特点开展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教学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和纪律约束,引导教师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学风”[4];注重思想政治教师的政治信仰和课堂宣讲内容的考核,做好相关教学监督和教育教学评估的基础上,增加思想政治教师的政治信仰和宣讲内容考核因素;鼓励广大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开展新型授课形式,鼓励广大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授课形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并他们开展富于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室和课程,以小班型、小范围、小规模形式授课,也可以开展互联网授课和“慕课”等多种形式,提高课程和教育教学内容的有效针对性和思想引领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隐形育人机制,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和资源,达到“撒盐于菜”的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建立健全高校课堂教学互动互联机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联系学生的“互联”制度和谈心谈话制度,“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发挥学校师德楷模、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榜样示范和教育引领作用”[2],用大师名家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三) 文化建设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手段方式,并健全高校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和建设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隐形性手段方式引领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依托校院两级团委、各类学生社团和各项学生活动,筑牢高校思想文化坚固阵地。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资金投入,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成果,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担负起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创新共青团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载体和方式,结合青年特点和兴趣所在,开展广大团员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思想文化活动建设。同时,鼓励学院团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学院专业特色活动,并给予相应资金支持,以“投标制”和“效果追踪”为考核机制,确定学院特色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鼓励运用手机“易班”和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APP)为代表的 “两微一端”开展相关思想文化活动,实现团网深度有机融合、团青充分互动、线上线下一体运行的立体思想文化阵地格局;着力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建设一支集团干部、青年工作者和青年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和核心凝聚作用;改进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增强团员先进性光荣感,严格入团程序,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推动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使广大团员成为学校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当好生力军和突击队。同时,高校管理和服务部门也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和专业人才服务能力提升为目标,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文化育人的作用,提升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四) 工作队伍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确定后必须有懂得党的路线政策的干部去实现,否则再好的路线也会落空,而不能产生预期效果。” 因此,党的各级干部是党的各项工作的骨干,党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依赖于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干部。高校供给侧改革,同样需要一批党的干部去贯彻执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需要一支庞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学校党委、组织和人事部门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改革,做好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发展;应高度重视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辅导员政治身份和完善管理职责,积极创造辅导员评职和晋升的有效机制,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5]高校应选拔政治信仰坚定、政治素养较好、个人能力较强的人员充实辅导员队伍,还应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进行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改革现有辅导员工作机制,注重建立和发挥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工作机制,应侧重辅导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作用发挥;适当开展辅导员特色工作室建设,以“一师一品”、“特色辅导”为依托建立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辅导员工作机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班级、社团和寝室为基础,注重发挥“朋辈教育”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并要积极发挥学生班集体、兴趣大社团、寝室小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和领导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满灌”与“滴灌”的整体机制。学校还应保障专项资助资金的调配,落实好对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学校整体贫困学生资助有关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在接触社会和协助有关老师完成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既解决生活问题又受到思想教育,积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