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因品读而有味

2018-03-05 00:54广东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司徒香留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3期
关键词:西门豹文眼全文

广东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 司徒香留

何谓“品读”?我认为,“品读”就是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对文本重点之处进行反复推敲,对文本的重要语段潜心鉴赏,对文本细节之处品词析句。应该如何品读?在中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注重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一、抓住文眼,品读体会

“文眼”,顾名思义就是指“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总有一个主旨。文章的主旨,是通过词语、句子表达出来的。在众多的词句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词、句在文中起统领全文的作用。这样的词、句就是这篇文章的“眼睛”。通过那一双双的“文眼”,可以让我们看见文章的全局,领会文章的主旨,感悟文章的情感。

那么,文眼一般藏在何处呢?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之,抑所谓文眼者也。”(《艺概·文概》)前人慧眼独具,早就发现了文眼潜伏的规律。“文眼”在篇首,则起统领全文的作用。比如《颐和园》一文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教者由此发问,即可迅速切入文章分析。也有文眼在文中的,可以提纲擎领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比如《秦兵马俑》中“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一句;《赵州桥》中“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文眼若在结尾,则有收束全文,画龙点睛之效。如《检阅》结束时人们的议论:“这个小伙子真棒!这群小伙子真棒!”《长城》一文文末:“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有的文章则更明了,文题即文眼,比如《卖木雕的少年》《蟋蟀的住宅》《蝙蝠和雷达》等。

如四年级上册13课《白鹅》一文,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课文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所以我们可以紧抓中心句整体规划全文的教学,每一环节都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并在品读完每一环节反复回扣读文眼“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让学生从这句话走入课文深处,体会白鹅的特点和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把朗读体验,想象,情感的深化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最后又走出文本反复品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熏陶情感。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从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培养了自己的语感。

二、紧扣关键词句,推敲揣摩

抓好词句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性。只有通过品词品句感悟了词语内涵,才能更好地读出句子的意境和情味。当学生由衷地动情品读时,又能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词句的意蕴和运用的精妙。《争吵》一课中,因“我”“毕竟是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终于挨到了放学。”我在这里的处理是把这段中“挨”字换成“等”,然后让学生再与原句作比较,细加品味和品读,就会发现原句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改为“等”,人物的矛盾心理就不能准确体现。通过这样比较和揣摩,学生就能进一步理解课文语句的意思和人物的心理变化,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

再如《西门豹》一文中,为了使同学们深刻认识西门豹和了解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我先让学生读读“调查”这段对话,说说西门豹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和了解到什么情况;然后再通过细细品读,揣摩西门豹的每一“问”用意何在?而老大爷的每一答又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研读一问一答的语言描写,体会到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会精心选择调查对象,问得也很巧妙;还真正了解邺地越来越穷的原因了。更明白了通过传神的语言描写,也能塑造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潜心会文,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不再是浅尝辄止,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详解重点段落,品读赏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品读来揣摩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想象文本所描绘的人和物,把画面想象与品味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教《观潮》一课中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那部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这一“天下奇观”。接着,我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这部分,用波浪线划出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句子,反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有的说自己读了这段文字所产生的想象,有的说自己从关键语句中产生的感悟……通过这样的品读赏析,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四、多元探究品读,拓展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让学生潜心会文,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六课《小摄影师》,当小男孩“一切准备停当”后,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中哭的原因,可以是忘带胶卷的伤心,也可以是浪费了高尔基先生的宝贵时间而难受、懊恼。在《给予树》一课,第四自然段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可以多元探读,感受小男孩对“能当这样的哥哥”的渴望,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品读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就这样,我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深究文字背后隐藏的信息,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语文课,上出了语文味!

猜你喜欢
西门豹文眼全文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全文中文摘要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
青年再造
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