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芳 万文 孙雅平 钱坤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唐山地区钢铁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阐述了学院与企业工作室开展合作,建立“郑久强大师班”,传承大师技艺的同时,利用学徒制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满足了学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需求。
关键词:大国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需求调研分析
1. 唐山地区钢铁企业现状。2013年底,唐山市发改委首次公开提出钢铁产业形成“225”产业格局,大力推动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力争到2020年,形成2家特大型钢铁集团、2家区域性钢铁联合企业、5家区域性特色钢铁企业的“225”发展格局。唐山市委、市政府将按照“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通过降总量、提品质、延链条、增效益,大力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加快钢铁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唐山由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转变。培养一支既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又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2. 学生就业情况及企业用人情况。本校2017届冶金工程系毕业生在毕业前参与了三家钢铁企业的招工面试,仅有20%的学生留在了企业。离开钢铁企业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强度大、环境差、危险性高、离家远。其中工作累是学生离职的主要原因。企业认为新入职大学生自信、知识面广、判断准确、沟通能力较强,但普遍过分关注收入,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3. 用人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期待。大部分用人单位希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毕业后角色转变、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了解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其次要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再次要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后要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在践行现代学徒制中培养大国工匠精神
1. 培养高职学生大国工匠精神的原因。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但作为GDP全球第二的中国,并没有多少百年企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工匠精神沒有得到有效传承。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过程,需要成千上万的优秀产业工人来提升国际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时代的需求。
2. 中国企业缺失大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从日本、德国等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来看,学徒制度是维系行业的重要支柱。在德国,每一名学生都要经过3年的学徒训练,这样可以帮助年轻人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迅速就业。在日本,学徒一般十几岁就进入店铺,经历小伙计、领班、掌柜、经理等阶段的学习与考察后才被允许独立经商或开店。因此,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职工,要从职业教育抓起。将大国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三、构建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依托企业进一步细化,校企共同参与。对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各个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领域、行动领域,制订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分阶段在学校与企业完成对应课程的学习,学校与企业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团结协作、劳动纪律、学习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我院打破了现行的“2+1”培养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培养模式。在“学校”“企业”两种教学环境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通互助。以大型钢铁企业为依托,与企业工作室开展合作,建立“郑久强大师班”,传承大师技艺,渗透工匠精神。利用学徒制,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像传接力棒一样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四、小结
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让大师言传身教,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传承精益求精的技术,必将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有质的飞跃。如此培养出的优秀产业工人,必将使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顺利转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大国工匠精神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JRS-2018-307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