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附城中学 陈日新
语文课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谈谈我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做法与体会。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
学生对新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例如,我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便让学生搜集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诗句;教朱自清的《春》时,便让学生收集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教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让学生收集描表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文章;教《论语》十二章时,便让学生搜集有关求知、学习和做人方面的名言警句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我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诵读、展示。这样的导学案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经典诗文的积累,最终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例如,我在讲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课文时,我就采课堂模拟讲演的方法。在讲这篇课文之前,我先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听范读,看视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上讲台模拟讲演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讲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还要求台下的学生评一评这位学生的讲演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或上台模拟讲演一段或一句。整节课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教学效果极佳。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堂,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语文是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重要的组成内容,语文应该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素材,从日常生活的素材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语文课本里的一篇篇文章是编者给学生举的一个个例子,学生们学习语文不只是要把课本里的内容读熟熟,而是要受到课本里文章的启发,学会探究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中,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就写了一道题,从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它三个不一样的图形,对于这道题就有很多种正确答案。我讲这篇文章时,便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一个满头大汗快速奔跑的年轻人,想一想,他要去干什么?这时,课堂热闹非凡,学生各抒己见。通过一番讨论后,教师就将不能片面的看待一件事情这个道理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底,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又如,我给学生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积极争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作为农村初中教师,应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语文教学资源培养农村学生乡土意识,让学生在乡土文化的熏陶下提高创新能力。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家乡风俗、家乡风景、家乡故事、家乡趣闻等调查活动;开展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开展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等。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让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的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如农村的“婚丧嫁娶”“端午裹粽子”“清明节祭祖”“重阳节登高”“春节压岁钱”……这些平时生活中的小事无一不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无一不凝聚着淳厚亲情乡情。从传统佳节到地方特有的节日,从祖辈口中听到的典故传说到幼年唱到的童谣等都在学生的调查和回顾中鲜活起来,都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一篇篇佳作如《又到清明节》《有趣的“端午节”》《我的压岁钱,我做主》等充分展示了农村学生课外学习的成果,也体现了农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使农村初中学生真正获得语文素养,是一个艰巨的工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因此,身为农村语文教师务必积极探索农村课堂教学新方式,以期达到最好的语文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