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创新高校就业思想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

2018-03-04 01:37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利用微教育工作者教育者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是随着时代、政策、形势的改变而常新的课题。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让高校开展就业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教育模式依靠学院—专业—班级体系,信息传递方式单一,时间稍有滞后。这些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大学生发展需要,如何顺应时代需求,提高就业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创新就业思想教育模式是关键,借助微信平台是就业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微信及特点

1.1 微信

微信 (WeChat) 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只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就可免费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据有关数据显示,微信已经覆盖中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大学生是微信最忠实的用户群体。特别是微信“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特色服务功能在大学生中备受青睐。

1.2 微信特点

微信作为一个信息交流载体,具有突出的特点:

(1)高达到性。微信传递信息的速度惊人,信息从接收、转发、评论,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使用者不会感觉到信息的滞后。

(2)沟通方式灵活。微信的每一个使用者既可以是信息的创造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微信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格式信息的发送,支持语音视频等功能,增强了交流互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3)资费低。微信不受系统平台的和运营商的限制,智能手机用户只需安装微信软件,消耗少许流量,就可以使用微信的各种功能,资费相对较低。

2 微信给高校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2.1 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

互联网是在1987年被接入中国的,近30年的时间,中国网民的人数由1000万升至6亿多,几乎占了中国人口的一半。目前高校的在校生几乎都是99年或00年出生,他们几乎与互联网具有相同的成长轨迹,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与网络高度黏合,以微信对其的影响尤为突出。笔者曾对某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该校97.75%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其中有94.68%的学生使用微信(如下图所示)。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如此高的使用率,可见其对学生的影响之大。

(1)您是否使用智能手机

图1 智能手机使用情况

(2)您是否使用微信

图2 微信使用情况

2.2 微信给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挑战

随着微信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要保障学校就业思想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娴熟的业务能力,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还要对新媒体语境及其形成的文化生态做出快速反应。各式各样的信息通过微信这一新的载体传播出去,学生获取教育信息有了更广泛、更丰富的选择,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和认识了微信的功能、特点及信息的传递方式,才能更好地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才能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由于教育工作者使用微信的滞后或盲目使用,导致教育工作者接受的信息迟于或少于大学生的情况,从而丧失了宣传、教育、解释的最佳时机,严重影响工作的实效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及时转变观念、建立与学生同样的话语体系、更新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知识结构,就不能真正做到与学生开展平等的、有意义的对话。

2.3 微信对高校开展就业思想教育工作环境带来的冲击

微信既拓展了高校就业思想教育工作的时空,也给高校就业思想教育工作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微信具有很强的交互和即时传播功能,特别是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 “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其传播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使得信息一旦发布出去,就会像细胞分裂一样,迅速传播和“再传播”。且在微信平台上,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和传播者,这大大增强了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可控难度。

课堂教学环境面临较大的挑战。很多的学生已经成为了“微信控”。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实行了wifi网络全覆盖,学生随时随地可用手机上网,这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学生在课堂上,明目张胆将手机放在桌子上,玩微信,刷“朋友圈”等。“上课可以没有课本,但不能没有手机”,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被冲击,课堂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

3 微信创新高校就业思想教育实施路径的思考

3.1 高校使用微信应遵循的原则

3.1.1对微信平台要有准确定位

微信作为一个新的载体引入到高校就业思想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体现它与其他载体不一样的地方,对微信高校要有准确定位。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微信的核心就在于“新”“快”“准”。通过微信发布的信息,要第一时间能吸引用户的眼球,第一时间掌握各类就业信息,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图文并茂、语音群聊等方式准确将各类就业信息推送给各用户,不限时间、不限地域地与用户进行无障碍交流。

3.1.2不能流于形式,要由专人管理

高校利用微信开展就业思想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表里兼顾,要有专门的队伍对微信进行管理,确保微信有效运营。不少的高校虽然已申请开通了微信账号,但几乎沦为僵尸账号,几个月发布一条信息,阅读量也微乎甚微,偶尔发布一些有价值内容,如招聘信息、求职技巧、毕业手续办理,但因为内容杂乱,缺乏系统性,学生的关注度也不高。

3.1.3要加大宣传,确保用户的广度和深度

微信平台是微信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微信平台的特点在于与用户之间推送信息的高达到性,只要你是平台的用户,只要有网络支持,通过微信平台“一对多”的方式,就可以快速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推送至各用户。因此,高校要想充分发挥微信的作用,就必须在用户,即学生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学校官方微信,通过发布热点信息,推送学生身边的一些就业创业的小故事,引起用户共鸣,借此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达到就业思想教育的效果。

3.2 微信创新高校就业思想教育的实施路径

3.2.1利用微信拓展就业思想教育平台

从图1和图2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大学生是微信最忠实的用户群,微信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作为一个新的工作载体,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开拓了新的交流平台,它让单向的说教变成了协同参与、相互作用,让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了文字、图片、语言、视频等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机地将教育者和学生融合在一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向学生实时发布、传导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政策法规、当下热点话题等,引导启发学生参与讨论、交流互动。学生通过微信向教育者反馈自己的见解、疑问、感悟、心得体会等,有效地延伸了我们的教学课堂,让微信成为一个新的、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3.2.2利用微信创新就业思想教育方式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67.56%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多利用微信等新媒介开展就业指导和发布就业信息,82.35%的学生想针对学校某一政策发表意见,但缺乏反馈途径。微信可以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消除解决沟通障碍。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微信与学生即时互动,使双方的沟通像平时聊天一样亲切。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的定位服务功能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借此了解学生的活动区域范围和行为习惯等,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利用微信的语音通话功能,向学生发布通知公告、招聘信息等,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趣味性;还可以利用微信热点推荐功能,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摸清学生的思想动向,再结合热点话题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还可以利用微信的“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将就业思想教育的内容推送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去,让接收信息的人在好奇与趣味中潜移默化地接收教育。

3.2.3利用微信创新就业思想教育内容

智能手机和微信的广泛使用,为高校开展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能即时掌握国家、各省市及地方和高校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发展动态等,这些资源比书本上看到的更加丰富、充实,更具有时代性,展现的形式也多样化,不仅有文字、图片,还有声音、视频、动画等,不仅增加了教育内容的趣味性,还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就业思想教育的内容。高校可以不定期通过微信向学生推送国家各类形象宣传片、励志讲座、就业创业新政策、政府部门重要人物讲话等,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切实提高就业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以文字、图片、语言、视频等形式将课堂教学内容涉及课堂讨论“微话题”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微信平台上参与话题讨论,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微话题”,一方面,教育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进行实时答复和指导;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4利用微信提供更优质的个性化就业服务

课堂为学生提供了“面”的就业服务,求职达人大赛、模拟招聘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线”的服务,而微信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点”的服务,即个性化服务。就业思想教育者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帮助大一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和创业意识,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步;对大二学生开展职业倾向测试,职业体验教育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加强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对大三学生开展就业意向调查,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正视就业压力,找准就业定位,掌握就业技巧等;帮助大四学生提前了解职场,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为毕业的校友提供终生的指导和服务。微信应成为高校就业思想教育者又一块新的工作领域。

3.2.5利用微信促进就业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微信的发展势不可挡,面对高校“无人不微信”的现实,高校就业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了解微信,熟练运用微信,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作为高校,要为教育者提升“微”能力、提升媒介素养创造条件。所谓“微”能力,是指使用、运用微信的能力。教育者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微能力,才能真正帮助到学生,才能及时发现、理解、解决学生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就业思想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微”能力,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微话语”,才能真正全面了解学生,读懂学生,从学生碎片的微信息中,发现问题,及早介入,切实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实效性。所以,高校必须将“微”能力的提升作为对高校就业思想教育者考核的重要条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他们利用微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和进行教育创新。一是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微”知识,加大宣传;二是可以利用微信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如“微信使用技能PK大赛”等,要把微信的使用技能作为大赛考核的重要标准,切实提升教育者的“微”能力。

3.2.6利用微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求知欲强,热衷于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如果不懂得科学选择、分析、甄别事物,往往会适得其反。高校要充分利用微信这一新媒介,为教师所用,为学生所用。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微信等新媒介的能力,教育学生如何筛选和过滤媒介信息,提高其识别和分辨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态度正确完整、恰当得体地表达和传播出去,创作和传播的信息必须客观真实,健康文明,充满正能量,要积极主动接受社会道德的约束,做一个文明的微信人。其次,要让学生在微信平台中获取、识别、接受、传播信息的同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视野,增长阅历,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帮助学生理性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以成熟的心态融入社会,与社会实现良好的互动。

猜你喜欢
利用微教育工作者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