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安(武昌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430010)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逐渐获得了社会的关注。我们知道,作为祖国新兴力量的祖国的高校学子如今却面临着身体羸弱的问题。当然,这一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似乎整个世界都有这一体质弱化趋势。而当我们再把视线拉回到这一现象,我们就很清楚地意识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当然,好的一点在于政府与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及时在各高校开展了相关改革。我们的高校体育事实上已经改革了多次,但是,由于诸多原因,高校体育改革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而本文写作的目的,正是想着认识这些业已在高校体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来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体育教育资源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体育设施的落后;二是体育教师队伍薄弱。体育设施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体育设备不晚上,体育场地糟糕,这些物质方面的不利条件导致了高校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排斥。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体育教师身上,由于长期对于体育教育的不重视,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处在十分落后的境地。根据高校学生的交流,他们反映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体育教师的素质普遍不如其他教师。这一教师形象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排斥。
并且,体育教师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对专业的不精。众所周知,体育是一个包含诸多运动的学科,一般大学都采取分运动教学,比如高校体育最常见班级篮球班、足球班这些,但是高校却不能保证它配给这个班的老师确确实实就是出自于这种运动。这个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师的缺乏,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高校本身对于体育教学的不重视。
而体育老师本身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不良现象都导致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举步维艰。
高校体育改革中有一个很值得讨论的制度,就是关于高校学生的体侧问题。体侧作为高校体育成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底是否起到了相关的作用还有待讨论。但是一个现状是高校学生普遍对于这一制度没有好感。
由于体质等多方面原因,许多高校学生面对体测都相当忧愁。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过不了体侧而不得不一次次重修体育,这导致了学生从心理上对体育的反感。这里以体侧为例,是为了说明体育教育改革制度的不健全。体测本身就忽视了高校学生的差异性,在体测项目的设置上,经常被男学生诟病的就是引体向上这一项目。因为几乎只有十分之一二的同学能完成这一项目的考核,其他人基本上都是望而却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体育成绩拖了整体成绩的后腿。像这种不具有普适性的项目应当考虑从体测中移除,而不是僵化的将其实行下去。
高校体育改革制度的这一不健全性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没有从体育教学中获得益处,反而成了受害者。这明显有悖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初衷。
高校体育改革制度不健全的另外一方面表现在对体育课的评价体系上,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应当以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主要考核标准,从而形成对老师的制约。由此也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其实不是全然分散的。这些问题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联系,在解决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面临的这些问题的时候,把握其中的联系,便可步步为营,逐个击破。
尽管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高校学生似乎并不买账。如今的高校学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后以及部分零零后也进入高校。随着我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和以前极不相同。
快代谢组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中、慢代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药物使用率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5。
倘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能带给他们快乐,甚至时尚的话,他们自然会狠心的将其抛弃。这是新一代青少年表示出的叛逆与倔强。一个时间的代沟让居于高位的改革者与高校学生之间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产生了分歧。因而高校体育改革应当站在高校学生的角度做出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固执己见,却忽略了高校学生这一受众的反应。
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主体,如果他们不能在这一课堂中获得一些知识与乐趣的话,他们便极大可能道德对其产生排斥情绪。落后的体育教育资源给不了他们一个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使得他们在主观上对于这一课堂有了排斥情绪。从而构成了一个深刻的可逆的矛盾,即学生与体育教育资源的矛盾,这一矛盾一个典型的表现是学生对于体育教师的不认同。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体育教育资源落后,这一因素实际关联的是经济状况。因而加大体育教育的经费投入,是治本之举。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的一个问题在于,如何使得这笔钱财得到恰如其分的使用。
实际上,有些高校在获得相当多的体育教育经费之后,并没有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而是把这笔经费用来弥补其他学科或者行政的亏空。这一现象也是导致高校体育教育相对落后的一大原因。因而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的一个配套措施就是加强资金的监管。
另外一方面,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之后,对于经费的使用应当进行合理规划。依据在体育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两个问题:即体育设备与场地差;体育教师相对素质不高,所以经费的使用应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展开。
针对体育设备与场地较差这一现实问题,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很容易解决。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在于在对体育设备的购买与场地的修缮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学生数量等一系列指标来确认,而不是好大喜功,觉得越豪华越好。
针对体育教师素质不高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来解决。一方面对既有教师进行培训教育,使其与新时代的学生接轨,真正了解爱护学生;另外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受过良好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老师来教授体育。
因而,高校体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经费及经费的使用问题,一旦克服这一困难,则对于创设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有极大好处。一个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也是最好体育教育的前提。
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改革措施与制度的不配套是高校教育体育改革陷入僵局的重要原因。因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当务之急在于建立健全体育教育制度。我们这里说到的是建立和健全,因而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对原有高校体育制度的修复,而应当还包括建立一些新的适应高校体育改革的新制度。
在这一制度建设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制度的僵化问题;二是关于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问题。
对于制度的僵化问题,我们在前面的问题叙述过程中以体测为例,现在再以体测为例来谈谈如何解决这一制度的僵化。体测可以说是当今高校体育教育组成的极重要一部分,因为在很多学校,一旦体测不及格,往往就意味着已经挂科。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有很多学生偏偏就在这一测试中拿不到及格的成绩,从而放弃了体育。
现在看来,体测的一大弊端在于测试项目上,比如其中的一项——引体向上,几乎只有十分之一的高校男生能完成,所以像这种并不大众的项目应当被取消,或者更换成其他项目。另外一个我的建议是;体测可以多列出一些体育项目,让学生自行选择其中的数项进行测试。如此便可做到扬长避短。
制度的僵化问题的解决就可以采取如我所举例的体测这样,灵活的变通,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
对于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问题,应该做如下考虑,由于高校教学的相对封闭性与自主性,各校之间的评价体系千差万别,甚至极大一部分高校不存在这样的评价体系。所以对于原有评价体系的高校,可以健全原有体系;对于没有体系的高校,可以一蹴而就建立新体系。或者说可以由各高校与相关行政部门共同研讨,推出一套对高校老师的完整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运用于体育教学,而是推广到所有教学中去,体育教学可以作为试点先行适用。
学生是体育教育的主体,所有的体育教育改革都应当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目前体育教育改革的一大问题就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越过了学生的意见,看似做了大量改革,实际上却极大可能并不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
所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育的积极性就变得尤为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同样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即首先要在客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其次在主观上要接受学生意见和建议,打造一种“快乐体育”,使学生在主观上感觉到体育的乐趣。
客观方面的良好的体育教育的环境的创造有赖于资金支持,即我们前面所说到的,首先全面整合体育教育设备与场地,其次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主观方面,要从学生本身着手,通过与学生交流、调研等手段,确切理解学生需要的是怎样的体育教育。只有把握学生心理,才能从主观上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其余的一切努力可能都是惘然。
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主体性位置决定了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导向应当是协调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一种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体育课堂。这一实践已经在基础教育中被广泛提出,但是似乎收效甚微。因而高校践行这一模式的时候应当吸取基础教育的已经有的经验,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这也是基础教育要着手解决的一个问题。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自身必须取得全面发展。我们这个时代是兼容并包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同样也是适者生存的时代。尽管鼓吹一种“丛林法则”的年代已经过去,但是我们依然需要有一种忧患意识。无论怎么说,身体总是做一切事的本钱。
高校体育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强健其身体,加之以精神的文明,便能使高校学生更好的生存。但是我们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也应该注意,绝不冒进。欲速则不达,这是千百年来的真谛。
[1]杨桦,任海.我国体育发展新视野:整体思维下的跨界整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01).
[2]方曙光,潘凌云,樊莲香.体育教师教育的实践品性:困境与出路[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