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区幼儿园 林宝艳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许多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仅凭教师的教育经验教育,存在教育行为缺乏规范性的现象。基于当前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研究将从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幼儿园与家长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上,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心理健康意识也渐渐提高。然而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教育方式不规范等原因,幼儿园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甚至存在名副其实的现象。目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如下: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结合多种学科理论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工作,因此在了理论知识要求上要求较高。然而在幼儿园中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幼儿园教育是否取得一个好的教育成绩,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搭建好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沟通的桥梁,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虽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得到幼儿园的重视,并强调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行为,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对幼儿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教育方法不明确,缺乏规范性。
结合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综合来看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家园沟通不明确、幼儿园自身管理不足。
幼儿园为确保本园的体检能达到国家的健康标准,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保育措施;教师为完成幼儿园的考核达标,在幼儿进餐、午睡、户外锻炼上下很大的功夫;家长尤其关注幼儿体重、身高的多少以及幼儿园的膳食编配是否合理等等。
建立好家园合作关系是每个幼儿园强调的工作,掌握好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也是一门功课。然而教师在于家长进行共同时,往往缺乏语言上的技巧,反应给家长的情况没有达到家长理想中的要求,有时仅仅是通过一句表现很好来敷衍家长。
幼儿园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但重视度不够,没有一个规范化的教育方法往往只能是做表面工作,达不到教育效果。教师教育行为不规范,因受到知识水平与相关经验的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往往带有随意性。
通过以上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原因及分析的描述,做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转变观念,明确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加强家园合作力度、规范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行为。
1.幼儿园方面
首先教师自身要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概念以及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其次,幼儿园方面要全面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在对幼儿进行保健工作时,不能仅仅把重心放在幼儿的身体保健上。时刻关注幼儿的异常行为,及时对幼儿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将教育贯穿于点滴的日常生活教育中,从生活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将不良的“幼苗”及时掐掉。因此作为教师积极考虑到有的年龄发展特点与易于幼儿接受的教育方法来对幼儿进行教育。
2.家长方面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尤为重要,就目前观察而言,家长对于幼儿在幼儿园与在家的表现出现两面性十分的不解。
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塑造、人格形成,智力发展,价值观念取向。因此幼儿园作为健康教育的组织者,要积极主动的搭建起家园合作的桥梁,主动做好相关方面的沟通工作,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明确沟通的目的。
规范的教育行为需要幼儿园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理论知识是进行教育的基础,因此幼儿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通过规范化的培训培养教师规范的教育行为,组织教师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借鉴其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园幼儿情况的教育方法;并且不定期的对教师的教育情况进行考察,防止部分教师产生投机取巧的心理,确保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幼儿阶段,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让幼儿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