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登杰(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上海200438)
在对修订后的测试指标分析前需要先对其进行介绍。测试指标分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类,其中身体形态类指标为体重指数(BMI);身体机能类指标为肺活量;身体素质类指标包括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等。
测试指标还可以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共性指标为体重指数(BMI)、肺活量、50米跑,各占15%、15%和20%的比例。小学阶段共有的个性指标为坐位体前屈和1分钟跳绳,在不同年级所占的权重不同。小学三、四年级的个性指标为1分钟仰卧起坐,占10%的权重。小学五、六年级的个性指标为50米×8往返跑,占10%的权重。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的个性指标为立定跳远,占10%的权重。引体向上 (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占10%的权重。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共20%的权重。
(1)取消运动能力类指标。
14年修订的《标准》中取消了运动能力的分类。其中代表运动能力的篮球运球、足球颠球、排球垫球的具体测试项目也被取消。一方面,由于全国各个地区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学生的运动能力没有充足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坚持“考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将篮球、排球、足球设置为全部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这种情况明显违背标准制定的本意。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故取消各种球类的测试。
(2)取消选测项目。
在《标准》的修订中还取消了选测项目,将所有的测试项目规定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中的台阶实验、握力体重指数和掷实心球等指标也被取消。取消台阶实验是因为台阶实验只能够对受试者的状况做出好与不好的评价,而不能做出精确评价且不能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做出准确评价。在之前的选测项目中掷实心球和握力体重指数不在同一个选测项目中,两者都被当作评价学生上肢力量的测试指标。取消掷实心球和握力体重指数是因为两者的评价具有差异且不具备替换性。
(1)身高标准体重替换为体重指数(BMI)。
2014年的 《标准》把之前的身高标准体重替换为体重指数(BMI)作为评价学生身体形态的指标。这次修订为了要和国际接轨也采用体重指数(BMI)作为评价学生身体形态的指标,方便与国际儿童青少年做对比。但是有一点值得商榷,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所有的学生的体重指数(BMI)所占权重均为15%。根据学生自然发育的特点来分析,对于一个波动变化的指标制定一个固定的权重是较为不妥的。
(2)肺活量体重指数替换为肺活量。
此次修订还将肺活量体重指数替换为肺活量来评价学生身体机能指标。替换后的身体机能指标不再与体重有所关联,避免了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不合理的情况。在实际情况中儿童青少年的肺活量和体重自然增长不同步,机能水平与身体形态自然增长呈现“异速增长”特征,导致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的不合理。替换为肺活量评价学生的机能指标更有利于直观反映学生肺活量和学生身体机能水平。
(3)75分替换为80分。
75分和80分指的是修订前后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良好等级的起评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等级是按照学年总分来划分的,小于60分为不及格;大于等于60分小于80分为及格;大于等于80分小于90分为良好;大于等于90分为优秀。其中良好等级的起评分由之前的75分替换为80分,这个替换表面上看似作用不大,但是结合《标准》中评优评先的规定来看,这是对准备参加学校评优评先的学生体质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才能参加评优与评奖。结合实际情况后会发现这个规定很难被严格执行,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达到自身极限的时候再去提升就非常的不容易。大多数学生的体测成绩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在及格和良好的学生居多,5分的加分幅度会使一大批学生丧失评优评先的资格。 就以具有良好体育传统的清华大学为例,如果严格按照这项规定来执行的话,将会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丧失评优评先的资格。
(1)增加附加分。
在《标准》的修订中特别的增加了附加分,附加分是对实际测试的单项成绩超过100分(标准分满分)的一些指标进行加分,附加分满分为20分,所以学生体测成绩的学年总分为标准分100分加上附加分20分之和,学年总分为120分。不同阶段加分的指标是不同的,在小学阶段的加分指标为跳绳(20分);初、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是引体向上(10分)和1000米跑(10分)以及仰卧起坐(10分)和800米(10分)。
(2)增加附加分的原因。
这是因为《标准》具有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功能,而对于天生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而言,根据《标准》的评分标准来评定他们,有些指标甚至所有指标的标准分会很容易获得满分。而增加了20分的附加分将会促进这些身体素质天生比较好的学生继续积极主动的进行身体锻炼,以达到《标准》制定的目的。
不管是取消的选测项目还是运动能力的分类都是为了统一评定标准,方便以后统计分析工作的需要,使得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之前的选测项目间不具有可对比的关系,所以无法分析出不同地区学生之前体质健康的差异。确定统一的评定标准之后对于同龄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有了横向比较的可能,以便走出体侧工作“始于应付,流于形式,止于数据”的怪圈。从替换的指标可以看出,我国体质健康评分也逐渐向国际接轨,在进行我国不同省市对比之后也可以进行国与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对比和分析,从对比结果中可以判断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国际上所处的水平,客观的分析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以做出及时的调整。
这次《标准》的修订使得测试的物质投入低,兼顾全国最广大的学生实际情况,以到最大化最普遍的机会公平。这主要体现在测试所涉及的器材和设备造价降低,因为一个学校的学生数量庞大,所要进行测试的设备和器材势必会增加学校的财政负担。有些学校甚至就没有足够的足球、篮球、排球提供学生进行练习,所以在物资的保证上,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这种不差异会直接影响体质测试的公平性。因此为了保证最广大学生的机会公平,取消考验运动能力的测试指标,把测试的重心倾向在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上面。
这次《标准》的修订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首先为了激励先天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特别增加附加分来激励这些学生继续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根据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各种学生体质调研活动和广泛征求广大体育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意见,收集《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以及时对不妥善之处进行修缮。最后对于不同体质的群体制定出针对性的锻炼措施来激励其继续进行体育锻炼活动。
虽然《标准》的应用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测试指标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首先,在测试指标权重的设置上面存在的不足,就是将身体形态指数所占的权重在所有学生中设置为一个固定值。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来看这是不恰当的,应当在小学、中学、大学阶段设置不同的权重,细化测试指标在不同阶段的设置,可以使得不同阶段的学生根据细化的指标进行相对应的锻炼,更加有利于发挥《标准》的功能。
其次,从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的个别测试指标变化突然,缺乏过渡性。以男生的引体向上为例,在小学阶段没有出现过的测试指标突然要在初中一年级刚入学时就进行测试,这对于初中男生是不太公平的。一方面是他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上肢锻炼,另一方面是没有进行过引体向上的科学化教学,学生很难掌握其中的发力顺序。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原因,所以建议在要在引体向上之前加上过渡的测试指标或者在小学阶段安排与引体向上的具有继承性的测试的指标。
最后,数据挖掘是通过仔细分析大量数据来揭示有意义的新的关系、趋势和模式的过程。已经成熟的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在体育领域中已经有所涉及,特别是在竞技体育领域,学校体育领域中还鲜有涉及。主要是因为技术限制和在2014年修订前存在选测项目。因此,建议在指标的调整上面能适当的考虑以后对数据挖掘的需要以最大的程度挖掘数据潜在的价值,为下一次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的修订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意见。
数据挖掘技术在学生体测数据的应用上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数据挖掘只是一种技术,其最终目的是为提高学生体质,所以需要继续深入分析数据挖掘的目的,找到一条适合体测数据挖掘的道路。一方面是建立大数据模型,采用分类、回归、关联、分割等算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再经过效果验证的方式验证数据挖掘在体测数据应用中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是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建立运动处方,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挖掘出某个地区、学校、学生体质薄弱的环节,然后从运动处方数据库筛选出最适合的运动处方,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最终为提高广大学生体质服务,也完全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Z].北京:教体艺,2014.
[2]冯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之变化[J].运动,2015,(11).
[3]王健,邓树勋.台阶试验质疑[J].中国体育科技,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