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桦甸市北台子中心小学 玄立烨
《乌鸦和狐狸》是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以简短的小故事来呈现的,故事生动,有意思,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明白故事中的道理的同时,有所启发。故事很简单,但如何能让学生对这个故事产生极大的兴趣,对于乌鸦和狐狸的各自的形象有着明确的认识,这就需要教者深度的挖掘教材,反复的推敲琢磨。特别是在三次语言描写上,如何理解语言中流露出狐狸在说奉承的话,如何在高一层次的理解狐狸的狡猾,这都需要教师在巧设问题和反复品读的理解体会。
既然是二年级的课文,对学生来说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那就是如何理解好人物的形象,在朗读中如何才能指导到位,学生怎样才能融入这寓言故事中去。这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提前的准备和情境的预设。
我特别喜欢在朗读中找感觉,把课文读的绘声绘色,特别是揣摩人物的语言,内心的想法,因此,在备课时,我反复的读了好多遍,特别要抓住关键词和句子,这对理解人物形象起到很大的作用。方可懂得作者的用意,进而深度的挖掘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发现对话中的艺术和技巧。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语言积淀上提供好的材料。
在反复的阅读中,感悟人物形象,同时,推敲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找到文中的信息,首先集体读课文,感受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追加问题那么狐狸是怎样骗到乌鸦嘴里这片肉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接下来精讲课文的每一部分。
讲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哪里是乌鸦住的“窝”,哪里是狐狸住的洞?让学生结合着插图理解狐狸和乌鸦的家住在哪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让学生逐步理解,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他们是一对邻居,邻居之间应非常熟悉,非常了解。然而就在这对邻居之间发生了一件骗肉的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这样说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矛盾,质疑,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为何会这样,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自然引出第二自然段,提问:乌鸦给孩子找吃的说明什么?乌鸦嘴里的肉得来容易吗?找到一片肉以后是怎么做的?乌鸦找到这片肉心理会怎样想?它为什么要站在树枝上?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乌鸦是一位勤劳、关心孩子的母亲,体会身为母亲的不易,那种无私和伟大,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乌鸦的心理,她会想些什么?在体会中拉进人物形象与学生理解中的距离,只有在逐句的品读中方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特点。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从而体会第三自然段,读后问:狐狸出来找吃的说明什么?它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它的表现什么样?说明什么?让学生体会“直流口水”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然后让学生体会狐狸馋得不得了。得知狐狸骗肉的原因。狐狸到底是怎样骗到乌鸦嘴里这片肉的?它说了几次呢?都是怎么说的?学习课文的第四至第七自然段。巧妙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描写的部分。边读边动手,用“______”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乌鸦是怎样做的。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动手能力,在读中寻找信息。启发谈话:狐狸说了几次话?第一次是怎么说的?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话,用了什么表情?注意狐狸说话的表情、语气。
要在不断的朗读中找感觉,体会人物的特点,追加问题,狐狸难道不想吃肉吗?创设问题难度,那为什么他不去向乌鸦要那片肉,而是笑着来和乌鸦打招呼呢?它是怎样打招呼的,大家一起读出来,想一想,你们对谁说话时用过“亲爱的”和“您”?狐狸对乌鸦说这两个词是对乌鸦的尊敬和喜爱吗?让学生感受到狐狸的狡猾,所做的一切另有目的。乌鸦是怎样做的呢?说明什么?以乌鸦的反映体会到狐狸的失败,但从中感受到狐狸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它第二次又说了什么?乌鸦是怎么表现的呢?狐狸为什么问乌鸦的孩子好吗?让学生在问话中感受到狐狸的虚伪,说奉承话的那种不择手段的狡猾劲。乌鸦是怎么表现的?从“看了一眼”你读懂了什么?这样的问是让学生体会乌鸦的矛盾心理,乌鸦为什么还是不作声?从中体会到狐狸的失败,在此基础上小结:狐狸第一次问候乌鸦,第二次关心乌鸦的孩子,都没有能骗到乌鸦嘴里的肉,它这一次又想出什么坏注意呢?它第三次又说了什么?学习第六自然段,读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乌鸦吗?你听过乌鸦的叫声吗?乌鸦是怎么叫的?好听吗?狐狸为什么说乌鸦的羽毛漂亮,嗓子好,谁都爱听呢?乌鸦的羽毛没有麻雀漂亮,嗓音特别难听,狐狸为什么还要称赞乌鸦呢?
让学生懂狐狸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加体会狐狸的狡猾,虚伪的讨好,奉承乌鸦。从三次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狐狸下的功夫很大,因为对话内容一次比一次逐渐的增多,从中可以看出狐狸的虚伪程度,乌鸦之所被骗,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狐狸说它漂亮,嗓音好听,在这样的花言巧语下,乌鸦迷失了自己,忘乎所以,所以她“得意极了”从中体会出乌鸦的骄傲和自大的心理,真的把自己当成金凤凰了。最后描写狐狸的两个动词“叼”“钻”足可以看出狐狸早有准备,动作迅速,更加凸显狐狸的狡猾。
在文章的最后,提问:乌鸦辛辛苦苦找来的原本准备给孩子吃的那片肉终于被狐狸用动听的语言骗走了。乌鸦心理会怎样?你想对乌鸦说些什么呢?其目的是让学生想乌鸦丢肉后的心理,进行“我真后悔”的乌鸦自白,同时,问:如果你是乌鸦的朋友,你怎样帮助它呢?更加点明本课寓意,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最后,让学生辨别,乌鸦和狐狸都是反面的人物,既不要成为乌鸦那样爱慕虚荣的人,也不希望你们成为像狐狸一样狡猾的人,我们应该做一个真诚、善良的人,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挖掘课文的主要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学生体会,对话课文,主要让学生从话语中读出人物的心理,从中让人物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情境,因此,教师要不断的试着从问的角度来揣摩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共鸣,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