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研究文献综述

2018-03-04 11:37李京平邓盟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岳阳416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 李京平 邓盟(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湖南 岳阳 416000)

1、研究背景

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于2009年设立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并逐渐扩大招生规模,到2013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28.2%。到2015年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数不相上下。但是,许多问题在专业硕士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例如,专业硕士能力不足、教师能力及素质有待增强、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不满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急需改进、专业实践能力较薄弱等等。笔者经过相关调查后发现,专业硕士教育的制度设计和经验介绍是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侧重点,而关于专业硕士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较少。

因此,我们必须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模式进行合理改革,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又能通过实践反过来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促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提高其就业率。

2、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1、外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相关研究

关于外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招生入学制度具有宽松、灵活、开放的特征,更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发展潜质;李鸿江(2010)的《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和吕青(2010)的《中美日英俄德体育研究生培养比较研究》中都指出,国外体育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考试分数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如美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注重考察考生的学习能力,即考生在未来学习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潜能。

第二,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郝晓岑在《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与美、日、英、俄、德的比较》一文中指出,国外体育学科研究生教学活动倡导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逐渐形成创造性、开放性的学习气氛,美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提高科研能力的宝贵机会,在入学后不久就会马上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

第三,课程设置与研究方向密切相关,注重实践课程和跨学科的设置,且并具有创新性。许多国家对体育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设置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在《中国与日英美国家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中孔庆梅(2012)谈到美国遵循“职业-课程-专业”这一原则对体育学科研究生的进行专业设置,进行体育教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时,将会把侧重点放在体育教师工作中常见的热点问题上,如教学策略、课程理论与设计、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日本体育学科研究生的专业设置与未来就业岗位明确对口。英国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现出专业划分清晰、重视跨学科和实践课程的课程设置、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等特点。

2.2、国外体育学科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相关研究

在《日本研究生教育及启示》一文中,王红梅谈到日本这个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在张晓瀛,马东堂的《日本国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一文中我们发现日本对硕士生的培养先是让他们在校园里学习足够的理论文化知识,然后将学生送入相关专业的单位进行实践活动。孙卫等人在《美国商学院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及其启示》的特别指明的问题,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实践能力这一块做得不够完善,相比之下美国就做的比较好,美国研究生课程中加入了课内实践环节,可以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知识立即应用起来,加深理解与记忆,或者在教学中加入案例使教学效果更加真实。

3、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3.1、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看法大致相同,普遍认为培养方案中教学实践环节设置应进一步改进完善,课程设置也不太合理,没有突出实践性。魏德样(2011)在《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一文中提出将专业基础课提升为学科基础课,把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由约3∶1调整为约1.5∶1;在课程设置时注重方法类、实践类、工具类课程的设置,并适量增加跨学科和新兴学科的课程;应该加强教材建设;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一部分学者从培养单位入手,通过对培养方案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2012)在《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调查》一文中雷哲,高闰青,蔺丽萍等学者认为,培养方案依然“重学术轻实践”;单一的导师负责制不能满足现代硕士教育的需要。并建议各培养单位汲取他人成功经验、努力开拓思维,按照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实际需求,制定具有地区特色、符合社会发展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王庆(2010)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与探索》,孙义良(2011)的《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等文章,都讲述了培养方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们认识一致,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着其培养目标进行,为突出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色,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进行设置时,一些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应该占较大比例,突出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得更多师范类专业技能。

3.2、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相关研究

第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姬常爱(2012)在《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中研究得出,当前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存在诸多不足,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较远。《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教育改革对策研究》的作者南仲喜(2007)在文章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我国各培养单位设置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公共必修课基本相同,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是根据培养单位自身情况制定的。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课程偏理论,缺乏实践性、操作性课程,课程内容单一、陈旧,新兴学科及与体育相关的学科等方面的课程极少。相虎(2014)的《山东省6所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的探讨》一文发现山东省各培养单位忽视了对研究生学习、科研、创新、教学等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灌入式”的知识积累,导致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我们可以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发现限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够。

第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策略。李静、廖上桂、周英、余琴等学者,调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下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剖析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形影对策。李静(2010)在《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一文中建议国家应该合理设施招生和考试方案,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加强合作交流,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廖上桂(2011)认为必须要提高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大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课程的开设,扩大研究生的知识结构,鼓励联合办学,采用多种培养手段。

综上来看,国外有关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强调实践训练,采用校企合作、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手段进行实践教学,跨学科、新兴课程开设比例比我国大,但是关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并不多。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大部分都反映出了对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多数研究表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不尽完善,也阐述了自身的观点和策略。与国外相比,我国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我们必须通过改进培养方式,让学生从更多的实践课程里培养更扎实的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必须做好全面的调查,摸清楚各方面的状况,以此为依据,吸收借鉴成功经验,对各方面进行完善改进,以求湖南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

[1]李鸿江等.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

[2]郝晓岑,尹军.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与美、日、英、俄、德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0,04.

[3]孔庆梅,赵德宝,杨晨.中国与日英美国家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06.

[4]王红梅.日本研究生教育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4.

[5]张晓瀛,马东堂.日本国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

[6]孙卫,侯凯,唐树凯.美国商学院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及其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7]徐惠娟.美国MBA的办学实践及其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4).

[8]魏德样.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04.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