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建理工学校 刘亮亮
中职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相结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标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将学生的技能分为中级技能和高级技能两个级别。汽车实训基地包括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实训中心、汽车发动机维修技能实训中心、汽车底盘维修技能实训中心和汽车维修职业水平考评鉴定中心,我校现在的规模只能进行中级技能的培训和考试,中级技能在汽车发动机维修技能实训中心和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实训中心完成(还需要建设汽车维修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中心以及校内或校外的实训工厂),使得学生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的教学过程能够循序渐进,由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再到核心技能,逐步提升实践技能。
在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实训中心需要包括90台多媒体电脑的汽车仿真实训室,学生可以先在电脑上进行仿真实训(目前学校的规模只有30台电脑进行仿真实训),使学生熟悉实训的相关环节并巩固理论知识,为模拟实训打下基础。然后学生到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实训中心进行非生产的模拟实训,还需要建设汽车维修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中心,最后可以把学生带到汽车维修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中心进行带有生产任务的真实实训,即顶岗的生产实训。
实训基地建设有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和汽车电器三个专业教室,学生上课的场所既是理论教学场所,也是实践教学场所,打破传统上“理实”(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而改为边讲边做,形成了“学”与“做”“知”与“行”的统一。这也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教学平台。
虽然多年来大力强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中职学校一般还是比较明显的分为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必然要求教师的“理实”一体化,全面提升师资素质。同时。汽车维修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中心也对外进行真实的生产服务。教师担当真实岗位的职责,也承担实习学生的指导工作,所以其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企业的师傅。
这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汽车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引入德国双元制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课程体系,教学活动是以真实职业岗位中的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展开。二是在汽车维修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中心进行的真实的、生产性的实训本身就是生产任务。生产性实训实现了就业顶岗实习,缩短了就业距离,提高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在汽车实训基地,学生在仿真、模拟实训场所,是传统意义的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场所,学生又成了顶岗实训的学徒(员工):在生产岗位进行真实的生产工作,创造一定的产品和价值。
汽车实训基地需融学校汽车专业科、汽车实训中心、福建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教研组四位于一体。教师除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还应依托研究所、行业协会开展企业、行业课题及自主产品的研发工作。
汽车实训基地不仅可以进行学生的实训、行业的培训,还可以进行劳动厅、交通厅认可的职业资格及水平考核鉴定。
我校与福建奔驰有限公司共建了汽车奔驰班,包括汽车制造和汽车维修班,由企业提供设备、师资及培训体系,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理论教室,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和使用培训中心。这种合作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实训中心的建设以企业为主导,即实训中心的规划、布局、设备、教学文件都由企业提供;而实训中心的使用由双方共同主导,既用于企业员工的培训,也用于学生的校内实训。以这种模式为基础。汽车实训基地还将引入斯必克汽车空调和电气培训中心。
今后需创建汽车维修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中心,引入企业的设备、管理,由学校提供厂房和部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校企共建生产性的实训中心,满足学生校内顶岗实训和工学交替的需求。
目前实训基地的规模远远不够,需要更好的扩大汽车实训基地的规模,可以从实训基地的改造和楼层的增加做起。汽车实训基地建设要针对今后的汽车技能大赛规模进行建设,还需要增加最新的技术和设备以及汽车整车。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只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大而全的建设而忽略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会浪费有限的资源。校外实训基地可以结合一些4S店或修理厂的模式,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停留在低层次、表面化的建设,应考虑结合订单式学生培养模式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同时,在校内不可能实现全部学生的工学交替、工学结合。也需要与企业建设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实训基地创造真实生产的企业氛围,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求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适应企业的特点,全面引进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