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宝鸡:源于周秦文化的两个地名

2018-03-03 03:35王宏波
生活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岐山凤翔宝鸡

王宏波

本文所涉主要观点,在2005年《唐肃宗与宝鸡得名》已经提出。重又拿出,一是10年以来,好奇尚异的解读在当时仍有市场;二是增订、补充有关细节,在论证观点方面,有所深化和进步;三是有学者在《咬文嚼字》发表《“凤凰”不敌“宝鸡”》, 观点可商。

一、“瑞鸑”与“宝鸡”

从唐人诗赋吟咏中 ,两个周秦文化的典故,常常以“瑞鸑”、“宝鸡”连对出现,这与唐朝皇帝率群臣九成宫避暑有关。

[唐]李之卿《幸九成宫赋》:“前瞻鸣鸑之岫,傍指神鸡之祠”。

[唐]刘祎之《九成宫初秋应诏》:“野分鸣鸑岫,路接宝鸡坛”。

[唐]王勃《九成宫赋》:“周朝瑞鸑,声参协律之宫;陈宝鸣鸡,响杂司晨之序”。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夕宿鸡神之野,朝登凤女之台”。

高本宪先生研究指出,“京师距九成宫300里,出都城西行,至岐山,翻越箭括岭,再顺永安河北行,至九成宫,乃是隋唐皇帝前往麟游避暑的固定路线”。途中建有行宫,“全程需十余日,快者也需六七日”。[1]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 “九成宫者,信天子之殊庭,群山之一都也。……天子万乘,驱凤辇于西郊;群公百僚,扈龙轩而北辅。春秋络绎,冠盖满于青山;寒暑推移,旌节喧于黄道。”可以想見,皇帝避暑九成宫,率大队人马,从长安出发,群公百僚,戚属郎卫,千骑万乘,途中食宿游观,亦不可少。

从卢照邻“夕宿鸡神之野”, 刘祎之“路接宝鸡坛”,李之卿“傍指神鸡之祠”,他们实际上都未能前往陈仓县的陈宝祠,陈宝祠作为一个秦文化文物名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足以使其频繁吟咏入诗赋。参照“安史之乱”唐玄宗入蜀所经的官驿大路,从岐山向西要先到凤翔,向南90里到陈仓县,总计有200里左右的路程。

往九成宫避暑,岐山县箭括岭是必经之地。关于“凤鸣岐山”的“岐山”今天的学者有“凤凰山”“天柱山”、“箭括岭”三个观点。王勃的 “周朝瑞鸑”,李之卿的“前瞻鸣鸑之岫”,刘祎之的“野分鸣鸑岫”, 吟咏周人典故,卢照邻“朝登凤女之台”,述及秦穆公故事,都以不同形式把周秦文化元素留在了诗赋当中。

以不同的方式述及“瑞鸑”与“宝鸡”,[唐]唐玄宗李隆基《幸凤泉汤》也未能免俗,“不重鸣岐凤,谁矜陈宝雄。”明确的是,“凤鸣岐山”与“陈宝鸣鸡”是涉及周秦文化的两个典故。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随从皇帝避暑九成宫的朝廷俊彥、文章圣手,在文学创作当中,把所经、所见、所知、所感,以不同形式写入诗赋当中,诗赋当中对“瑞鸑”“宝鸡”的吟诵,反映了皇帝身边的文士对这里人文积淀的才情和认知。

二、 凤翔源于凤鸣岐山

(一)“凤翔”: 对“凤鸣岐山”的一种称述

唐初改置“岐州”,天宝元年(742)复为“扶风郡”。至德元载(756)七月,唐肃宗身在宁夏灵武即皇帝位之后,改“扶风郡”为“凤翔郡”。

“凤翔”二字,源自《国语·周语》:“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 鸑鷟(yue zhuo),指凤凰的幼鸟。《竹书记年》:“商文丁十二年(周文王元年),有凤集于岐山”。《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千字文》:“鸣凤在树”。

[唐]李之卿《幸九成宫赋》:“前瞻鸣鸑之岫,傍指神鸡之祠”。

[唐]刘祎之《九成宫初秋应诏》:“野分鸣鸑岫,路接宝鸡坛”。

[唐]王勃《九成宫赋》:“周朝瑞鸑,声参协律之宫;陈宝鸣鸡,响杂司晨之序”。

这些诗人都生活在唐肃宗之前,所写的诗句都是对 “凤鸣岐山”典故的化用。

唐肃宗人虽身在宁夏,对于岐州、扶风郡的代表性历史典故是熟悉的,改称为凤翔,即源于对这个典故的陈述。从岐州——扶风郡——到凤翔郡,再到后来的凤翔府,这些名称源于同一地理区域中的著名历史典故。

[唐]王勃《晚留凤州》:“宝鸡辞旧役,仙凤历遗墟。”

[唐]唐玄宗李隆基《幸凤泉汤》:“不重鸣岐凤,谁矜陈宝雄。”

[唐]韩愈《岐下》:“谁谓我有耳,不闻凤凰鸣”。 “昔周有圣德,此鸟鸣高岗。”

[宋]苏东坡《东湖》:“闻昔周道兴,翠凤栖孤岚。”

从初唐的王勃时期,到唐玄宗、韩愈、苏轼,展示了对凤鸣岐山的诗意引述。至于《南岐志》:“凤之州名,其疆理与凤翔府邻。有周之兴,鸑鷟尝鸣于岐,翱翔至南而集焉,是以西岐曰凤翔府,南岐曰凤州。”为凤翔、凤州之名溯源,叙述凤凰飞行的轨迹,应视为一种文学的联想和诗意的美化。

王勃写到了凤凰飞过凤州的事。如果认为,唐肃宗时期,重又发生了 “凤鸣岐山,飞翔过雍”的现象,就属于主观的演绎和想象。韩愈、苏东坡的诗作,都属于文学的叙述。《凤翔地名溯源》中说:“安史之乱中,唐肃宗于至德二年(757)八月驻跸时,取‘凤鸣岐山,飞翔过雍的祥瑞意,改雍县为凤翔县。”[2]说唐肃宗改名凤翔县,是取“凤鸣岐山”之意,这种表述是严谨、可靠的。然而,八月之说,却可以商量。

(二)改雍县为凤翔县、改陈仓县为宝鸡县的时间应在二月

在《旧唐书》改雍县为凤翔县,改陈仓县为宝鸡县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在二月,一说在八月。

《旧唐书·地理志》:“天兴 隋雍县。至德二年分雍县置天兴县。宝应元年废雍县,并入天兴。”

《旧唐书·肃宗本纪》:“二载春……乙卯,逆胡安禄山为其子庆绪所杀。”“二月戊子,幸凤翔郡。”

《旧唐书·安禄山传》:(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南幸凤翔郡,始知禄山死,使仆固怀恩使于回纥,结婚请兵讨逆。”

《旧唐书·地理志》:“宝鸡 隋陈仓县。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改为凤翔县,其月十八日,改为宝鸡。”

《旧唐书·地理志》:“至德二年,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其年十月,克复两京。十二月,置凤翔府,号为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为五京。宝应元年,并凤翔县入天兴县,后罢京名。”

唐肃宗至德二载二月到凤翔郡,始知安禄山在年初内讧中被杀,所以在雍县析置天兴县,营造一种天殛叛酋、天兴大唐的社会舆論。《旧唐书·礼仪志》:“肃宗至德二载春,在凤翔,改诔吴山为西岳,增秩以祈灵助”。“以祈灵助”,是集聚民心、军心。四月十八日,凤翔开元寺的佛教道场中上演了神奇魔术秀,也有鼓舞斗志的意图。

宝应元年(762),平定安史之乱接近尾声。把凤翔并入天兴县,而不是把天兴县并入凤翔县,说明“天兴”仍有凝聚民心,威慑叛军的作用。

《旧唐书·肃宗本纪》:至德二载“(八月)丁酉改雍县为凤翔县,陈仓为宝鸡县。”认为凤翔、宝鸡改名在八月。杜甫在《北征》写道:“皇帝二载秋,闺八月初吉。……回首凤翔县,旌旗半明灭。”杜甫的《北征》第一句说的是什么?“皇帝二载秋,闺八月初吉”,杜甫当时的皇帝是肃宗,肃宗当时的年号叫“至德”,是肃宗皇帝至德二年的秋天,闰八月初 一的那一天。这是在记录年月日,是记录历史的诗。[3]

我们认为,这只能证明,雍县当时已改名凤翔县,不能证明是在八月,还是二月?

两种说法,都记载着具体改名的日期,出自同一部《旧唐书》。笔者认为,八月说,是一条孤证;与其他史实无法构成逻辑链条。二月说,更为可信。

三、宝鸡鸣(名)自陈宝祠

(一)“陈宝鸣鸡” 是什么?

[唐]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宝鸡县,本秦陈仓县,秦文公所筑,因山以为名,属右扶风。隋大业九年移于今理,在渭水北。乾元元年改为宝鸡,以昔有陈宝鸣鸡之瑞,故名之”。

[汉]张衡《西京赋》:“岐梁千雍,陈宝鸣鸡在焉”。

[唐]王勃《九成宫赋》:“陈宝鸣鸡,响杂司晨之序。”

“陈宝鸣鸡”的意思就是从秦文公开始就有了“陈宝祠的鸣鸡瑞象。”

[东汉]荀悦《汉纪》:“雍鄜上下畤及陈仓宝鸡祠本秦侯以其意所立”。

[西晋]潘岳《西征赋》:“宝鸡前鸣,甘泉后涌”。

[梁]刘孝威《正旦春鸡赞》:“宝鸡陈苍,祠光表神,雄飞帝汉,雌鸣霸秦”。

[陈]徐陵《斗鸡》:“陈仓若有信,为觅宝鸡来”。

[北魏]《水经注·渭水》“县有陈仓山,山上有宝鸡鸣祠。”

[北周]庾信《概然成咏》:“宝鸡虽有祠,何时能更鸣”。

[唐]王勃《九成宫赋》:“宝鸡获祉,非熊入贶”。

《资治通鉴·唐纪》唐肃宗上元二年,[元]胡三省注:“至德二载,改陈仓县为宝鸡县,以其地有秦时宝鸡祠故也”。

[唐]李泰《括地志》:“宝鸡神祠在汉陈仓县故城中,今陈仓县东”。李泰把陈宝祠叫作“宝鸡神祠”。

[唐]刘祎之《九成宫初秋应诏》:“野分鸣鸑岫,路接宝鸡坛”。 刘祎之称之为“宝鸡坛”。

把陈仓县陈宝祠的“陈宝鸣鸡”简称、简化为“宝鸡”,成为一种约定成俗的现象。在唐肃宗改陈仓为宝鸡之前,“宝鸡”与陈宝祠已经产生了密切、约定俗成、不可分割的关联。

陈宝祠称为“宝鸡鸣祠”“宝鸡祠”“宝鸡坛”“宝鸡神祠”,陈宝童子的名字在有关故事里称为“宝鸡”。在诗文创作中“宝鸡”更是集中指向陈宝祠。用“宝鸡”指代陈宝祠所有地,已呈现约成俗成的态势。

“宝鸡”最早与“陈宝祠”相联系,出自西晋潘岳《西征赋》。潘岳从西晋首都洛阳被贬为长安县令,一路向西,述行历、论所经人物山水,写成《西征赋》。潘岳到长安县,叙写长安周围的环境,驰骋思绪,“邪界褒斜,右滨汧陇,宝鸡前鸣,甘泉后涌”,他也未来到陈宝祠。

隋唐时期,以及唐至德二年改陈仓县为宝鸡县时,陈宝祠在陈仓县治以东 20里处。 “宝鸡”名自陈宝祠。作为陈仓县的著名文物胜迹,历史上的“陈宝鸣鸡之瑞”,唐肃宗至德二年用“宝鸡”代替“陈仓”作为县名。

五代时期,陈仓县治仍在今天的中山路。当时,割据凤翔的李茂贞,他的陵墓在今天金台区金河镇,在中山路北面毗邻的塬上,这里已开辟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大唐秦王陵”。他的墓志铭《大唐秦王谥曰忠敬墓志铭并序》:“不改二十年正朔,永固一千里封疆”,“迁葬于宝鸡县陈仓里,归附于先考大茔”。

李茂贞陵墓所在地叫作“宝鸡县陈仓里”,不难想象在改名之前,这里应该叫作“陈仓县陈仓里”。陈仓县治在其南,北面毗邻的土塬叫陈仓县陈仓里,顺理成章。至德二年,唐肃宗改陈仓县为宝鸡县之后,因为县名发生改变,这里就变成了“宝鸡县陈仓里”了。这正如2003年,撤宝鸡县设陈仓区以后,原属宝鸡县的虢镇,相应变成陈仓区的虢镇一样。

在网络上,我们很容易搜到宝鸡之名的由来。

传说一: 唐天宝14年(755),安禄山起兵反叛。玄宗逃难,遇神鸡搭救,脱口而出:“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宝鸡便因玄宗御口金言:“宝地神鸡”而得名,此后,陈仓更名为宝鸡,陈仓山始称鸡峰山。

传说二: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在灵州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闻神鸡鸣叫,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

为什么我们会沉浸于这些经不起推敲的“传说”而津津乐道?原因在于,不管是媒体层面,还是大众文化心理之中,有一种潜层意识的好奇倾向,在误导着我们。使我们忽略了可靠的历史线索,反而去跟随这种神奇的故事传说。

宣传一座城市,城市之名的传播,是检验其成效的标志。宝鸡名自陈宝祠,凤翔源于凤鸣岐山,基于对宝鸡地名的研究,笔者与霍海利同志在2014年,提出过一个宣传创意, “宝鸡闻鸣”这其实是一语三关,这里的“闻鸣”,既是周文化“凤鸣岐山”之鸣,也是秦文化“陈宝鸣鸡之瑞“之鸣,还有宝鸡古今文明交相辉映新成就之“名”。我们感到高兴的是,2015年市旅游局的多条宣传语中采用了“鸣”这个表达方式,比如“宝鸡鸣四海,五洲度陈仓”“宝鸡鸣天下,天道游陈仓”。

猜你喜欢
岐山凤翔宝鸡
《诗经》与岐山的关系探究
岐山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救人一命(短篇)
宝鸡发布城市新形象整体建构与传播行动方案
十年之赌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s Suicide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旅游商品设计与创新开发研究
揭阳·黄岐山
秦腔里的宝鸡人最大的特色是“没有特色
夜半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