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提要]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农村人口众多,以及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存在,农村养老问题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鞍山农村养老保险运营机制的研究,结合国外一些经验,讨论适合中国农村发展的保险模式和不同地区的体系建设,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改进方法。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运营机制;商业保险;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2月22日
我国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占比较大的农民养老问题也开始引起社会关注。再加上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保障体系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农民养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通过辽宁鞍山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状态及地区化的养老保险运营机制现状,进一步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对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十分有利。
一、鞍山农村养老保险运营概况
(一)政府财政支持。辽宁省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之一,政府在财政上对于农村养老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大。由2011年到2015年政府用于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的财政支出数据来看,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保障力度不断增强,保障范围不断扩大。
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寿命也在不断延长,这使得老龄化问题越发严峻。而在国家健康的经济发展中,适应劳动力发展的人口年龄应在一个健康的水平线上,而我国因老龄化问题,导致在一些地区中青年人口数量减少而老年人数量在增加。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阶段,这使得适龄退休人员越来越多,由此导致的社会养老负担逐年攀升,退休费用增加。截至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为4,270.8萬人。这其中年龄达到60周岁的老人已经占了总数的20.6%,即879.0万人次,周岁在65岁的老人也占了户籍人口的13.3%,达到了567.2万人次。这足以说明辽宁省老龄化的情况明显。从2012年到2015年鞍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情况来看,参保人数较为稳定,领取待遇的人数及保险基金收支、结余都在不断增长,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各区域养老保险制度实施。鞍山市内包括8个县(市)区,一个岫岩满族自治县和一个风景区。在这些区域内,老龄化最为严重的首当立山区,老龄化程度达到25%,其次是开发区与岫岩满族自治县,老龄化程度分别是20%和19%,风景区的老年人口基数较少,仅为2,471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0.3%。近年来,鞍山着力加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城乡,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主要包括推动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推进农村“老年关爱之家”的建设,以及推进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
鞍山社会养老服务主要包括机构养老、集中居住、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这几种,以生活照料为基本,进一步开展学习培训、书法绘画、精神护理和心理安慰等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运营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与不足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1986~1998年我国老农保起步,而1998~2001年间则是经历了职能划转与整顿规范,虽然老农保存在资金来源狭窄、缴费水平过低、保障作用有限、保障对象偏离、收益率降低和基金管理隐患等问题,但是不可否认,老农保提高了人们的保险意识并且初步建立起了农村养老保险的组织架构。2002~2009年是地方新农保探索时期,地方新农保主要强调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主要有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和个人账户三种模式,并且辅以缴费补贴、养老金补贴和双补贴的三种补贴方式。这具有“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特点。
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不足。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着保障金额偏低、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且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导致政府补贴额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农村居民的保障是有限的。
(二)当前保障体系与老龄化问题
1、当前保障体系。我国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更多的还是依靠传统的“养儿防老”和“土地养老”,相对新农村内构件的社会养老机制并没有顺利推广和得到运用。而实际上在现代新农村的保障体系中,应该以多种模式构件为主,这需要包括社区个人储蓄、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化养老保险等。而家庭养老及土地养老这两种传统养老方式也在随着现代新农村的推进,作用正在弱化,加上农村人口转移,家庭代际保障功能也在弱化。
2、老龄化问题。我国面临着老龄化日趋严重的问题,根据2016年的统计,我国60周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6.7%,虽然退休年龄正在逐步延后,对于城镇养老压力有一定的缓解,但是对于占我国较大部分人口的农村居民来说“人口多,保障差”的问题依旧很严峻。
(三)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问题。一方面当前养老保险基金仍是实行以县级为单位的统筹管理,待条件成熟则会上升为省级管理,因此目前调剂的范围还较小,社会化程度也较低,存在严重的碎片化问题;另一方面保险基金在增值保值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资金没有用于投资,而用以投资的资金中主要是用于银行存款、国债等方向,收益难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甚至存在负收益的情况,在证券投资、债券等较高收益上的投资相对缺乏,养老金投资风险管理能力较低导致投资渠道的缩小。
总的来说,在农村贫困人口高居不下和老龄化趋势严峻的情况下,农村的养老基金承受较大压力、养老保险扶贫帮困的力度仍需加大,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着整体统筹层次与保障力度较低的问题,而且农村养老保险碎片化很严重,养老保险资金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困难,在社会共济性上也较差。
三、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运营机制相关建议
(一)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政府在具备财力可行性的条件下,承担着主导责任,并且要起到政府财政的“最后承担者”的作用。政府要统筹地区发展的条件,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合理地进行地区经济发展的评价,相应的更新新农保制度,并加强促使新农保启动的相关立法制度化,以法律先行,并结合家庭、社区和社会三个要素,融合各方面力量,保障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下进一步深入发展。加强建设社会救助的法制体系,设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还要注意将新农保与传统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避免由于制度的改革造成农民利益受损。并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进行科学测算、建立可持续平衡的管理,弥补持续增大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endprint
(二)推广商业养老体系,借鉴国际老龄化养老经验
1、推广商业养老体系。农村传统养老观念深入人心,不少落后地区仍旧坚持着“养儿防老”、土地养老及储蓄养老的观念,对于保险的观念还很淡薄。因此,政府在保险政策和知识上的大力宣传有很大作用。政府可以与保险机构相互协作,政府在大的層面上广泛宣传,而保险机构则负责深入村镇将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以此来全面宣传推广商业保险在养老体系中的重要性,让农民能够有意识有方向地自觉参与保险。因此,保险公司必须充分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市场,持续增加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供给主体。同时,针对农村实际情况,从产品的定位和定价入手,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并符合农民需求的养老保险产品,设计保险条款,丰富保险形式,给农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解决农村商业保险产品单一的问题。
2、借鉴国际经验。一些国家老龄化出现较早、持续时间较长而相应的解决方案也较为完善。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设计与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首先,紧抓经济发展,力求缩小城乡养老差距,多管齐下、渐进发展,同时也必须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表达机制,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其次,充分发挥个人账户的激励作用,采用多样化缴费方式,个人可以为父母或配偶缴费、填补存款。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共同协作互助,适应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进而形成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三)树立养老保险意识,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保险机构对于农村的市场不够重视,保险宣传也不到位。加之长期以来传统的养老保险观念深入人心,对于商业保险的观念较为淡薄,致使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还不乐观。
农村居民自身应该与时俱进。首先,多加了解国家对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要意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是对自己老年生活的一个重要保障;其次,对于保险机构的宣传可以做一些了解,比较分析不同的养老保险产品,选择相对于自身可以负担的且条件有利的适宜产品进行购入。即要树立保险保障观念,积极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加大保险基金管理,建立商业养老网点。同时,保险机构应该充分调研农村市场,在需求量大的地区率先建立网点,并建立专业的营销服务团队。农村保险服务人员需要将政府的养老政策和保险机构的产品推广介绍给农村居民,带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所以保险服务人员应当具备保险专业知识,还要能通过优质的沟通服务和介绍,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其中。同时,在服务策略上也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对于售前、售中和售后的环节都要重视,构建服务专业、周到的体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以及资金的投资运营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戴稳胜.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月刊),2015.9.
[2]冯辉.我国养老金筹集和投资管理机制的改革及法律对策——以利益平衡与风险控制为中心[J].政治与法律,2014.6.
[3]李放,张娜,沈苏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与发展路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叶颖刚.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对策研究[J].保险天地,2016.2.
[5]袁玉博.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讨论[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