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索

2018-03-03 21:47陈日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行为规范人才培养模式

陈日

摘 要 基于医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正从学术型、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变,创新“2111”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培养模式中纳入学生管理要素。针对不同时期的学情特点,从适应期、提升期、实践期三个不同阶段,以特色的“三讲一帮”教育工作为载体,完成适应期行为规范与兴趣引导、提升期社会认知与方法引导、实践期专业认知与思想引导的教育管理任务,实现本科阶段学生对社会、行业、专业的全面认知,为“2111”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医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教育管理;专业认知;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35-0023-03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明确提出: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

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综合素质,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1],由于培养目标的转变,导致培养过程、教学重点随之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专业课程、加大实践实训环节、改革考评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顺利进行的有效路径。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2],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视野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3]。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课程体系的重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应及时跟进并积极创新。

一、“2111”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实施

医学院校培养的医护人员是从事医疗基本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长春中医药大学医护专业结合专业培养实际情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2111”人才培养模式。

(一)“2111”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在人才培养中确定了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其中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为主体模块,即2年的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和通识素养教学;实践教学突出临床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即1年的临床医学加技能培养、1年的床边教学、1年的临床实践实习。管理体系由以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为主的质量管理、以行为管理与学风建设为主的学生管理构成,将学生管理纳入管理体系之中,目的是发挥学风建设与学生管理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二)“2111”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理论教学以知识与素养为核心。在2年的医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为实现知识与素养培养的核心目标,首先对专业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整合医学课程、构建医学诊疗思维,将中医的基础课程和中医经典课程分类进行整合,突出中医辨证思维的构建;现代医学课程从原有的学科分类进行整合,按照系统-器官进行讲授,并引入国外先进的沉浸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医学知识起就建立系统全面的医疗思维和观念。其次对通识课程进行深化和扩展,增加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课程的设置,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美学、古诗词赏析、生命的起源、艺术与审美等选修课程;同时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如创新工程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概论、大学生创业实践等课程。通过2年理论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人文情怀和专业素养,使其掌握医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并全面了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及行业特点。

实践教学以能力与技能为核心。医护人才的培养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实践技能的提高是岗位的要求,也是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和“医教协同”大背景下的社会需求。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分為三个阶段。1年的临床医学加技能培养,整合了医学实验和诊疗的实训课程,单独设立实验课与实践课,从而使分散在各个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形成完整的诊疗活动,模拟现实的医疗过程,培养学生的医疗基本技能。1年的床边教学,可以说是实践教学的延伸,学生通过在临床实习医院的学习,将实践课程中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临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理论教学,使学生的临床技能不断完善。最后1年的实习期,是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阶段,也是医护人员在上岗前的大练兵,通过全科轮转、出科考核、执业资格考核等多层次考核评价,最终达到医护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2111”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的新需求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的行为管理和学风建设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2111”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生行为管理的新要求

新生由于刚刚走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十分陌生。一方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美好的憧憬,另一方面对新的集体和学习环境有诸多的不适应。尤其是经过军训生活,学生对大学生活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远离父母后自理生活的感情落差,加之刚刚入学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导致很多学生开始寻找心灵的寄托,因此会有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网络虚拟世界。这一时期要想让学生安心学习,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行为的规范。

(二)学生学风建设的新要求

经过浮躁期和波动期,学生开始积极参与学习生活,即进入人才培养的知识建构和理论学习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但学习方法不得当,医学基础知识较弱,理解和消化知识困难,很多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加强学风建设,正确引导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并将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则成为此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学生管理的新要求。

(三)学生专业认知的新要求

医学生到了实践期尤其是临床知识加技能培训的阶段,由于动手能力差、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存在障碍,导致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不敢动手,更无从谈创新意识的培养。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核心问题在于建立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使其建立医疗自信心,养成自主性学习方式。endprint

三、“2111”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策略

根据学生心理与生理的特点,本专业探索出“以学生为中心三讲一帮”的分阶段管理工作模式。

(一)适应期:行为规范,兴趣引导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生特点和专业教学要求,学生管理以行为管理为主导,以专业学习兴趣引导为主线,开展特色的“三讲一帮”学生管理工作。此阶段的“三讲一帮”主要是以学生讲理想、教师讲职业、大师讲成就为主,形成班级同学“一帮一”的学习兴趣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际工作中,以班会的形式开展“我的大学”“白衣天使的使命”“不做啃老族”等主题讨论会,通过每名学生的讨论和发言,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以积极的思想引领带动学生思考未来。在确立较为正确的学习动机之后,开展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医疗专业认知教育,从医学的起源、医疗对人类健康的保障作用、中医治未病的精髓,到医生的职业道德、从医的基本素养等多个方面,介绍医疗工作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对医护职业的基本认知。此后,通过邀请国医大师、省级名中医等知名专家讲授“我的学医之路”系列讲座,以大师自身成长成才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以名老中医为榜样,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切实帮助学生“树目标、找差距、踏实地”。在本阶段班级建立互帮对子,以“一帮一”的形式带动班级的学习。通过适应期阶段的“三讲一帮”,从思想上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意识,他们明确了学习目标,有了学习动力,为营造良好学风提供了思想保障。

(二)提升期:社会认知,方法引导

经过适应期,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和动力,而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很多学生找不到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极低。在此阶段,采取的“三讲一帮”管理工作就要进行内容更新和转变。在此引入研究生助教的帮扶项目,由优秀的在读研究生担任班主任助理,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调研,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谈心计划。由于研究生年龄与本科生相仿,容易拉近距离,帮助作用明显。在学工干部的指导下由研究生助教安排以讲社会、讲学业、讲创新的“三讲”活动,通过“社会大讲堂”让学生以社会实践、调研等形式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现状,并将优秀的调研成果在学生中展示,让学生了解社会对医疗行业人才的需求,树立正确的行业认知;在学业讲堂中,以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的学业探讨为主,围绕专业问题、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学习方法分享等进行全面的交流,解决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充分做好学习方法引導的教学辅助工作。

(三)实践期:专业认知,思想引导

实践期是医护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如何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实践期至关重要。由于本阶段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实践基地,给学生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加强实践期学生的管理,学生工作干部经常深入到基层实践基地,与实习基地带教老师沟通协商,形成了带教老师讲技能、思想政治辅导员讲就业、大师大家讲成才的“三讲”系列,并聘请带教老师为学生的专业导师。实践基地带教老师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统一实践技能、床边教学等教学环节的规范操作,从而实现实践的标准化和教育的公平化。思想政治辅导员定期为学生进行就业形式分析、考研前景分析,让学生了解医疗各专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的认知度。大师大家针对中医的知识讲座,为学生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期的重点工作,一方面是要树立学生医疗工作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做好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从思想深处引导学生爱岗敬业。

参 考 文 献

[1]欧胜彬,陈军.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161-165.

[2]焦娜.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高教学刊,2017(5):119-120.

[3]杨鑫.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92.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为规范人才培养模式
论音乐教学品德培育的渗透
强化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九年一贯制学生养成教育内容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