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邦国
[提要] 招商引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国际国内都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研究探索新举措,解决安徽省招商引资中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招商引资;问题;新路径;安徽
本文系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新形势下安徽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路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S2017044)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2月21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可见,在党和国家各项发展事业中,始终把发展经济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招商引资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目前,安徽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省委省政府正在按照中央的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性地做好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工作。
一、安徽省招商引资具备的有利条件
安徽省既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又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多重叠加。安徽省在招商引资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在于,实现了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省域全覆盖和多重叠加。长江经济带、“一路一带”、皖江示范区、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不仅提升了安徽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战略位置,更为安徽招商引资赢得了更多的机遇和“筹码”,也大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期。
(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徽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最现实、最直接的途径,不断强化招商引资组织领导和督查指导,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2017年1月份,国家先后出台国发5号文和国办发7号文,允许地方政府和开发区依法依规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贯彻文件,动员全省上下抢抓政策机遇,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高潮。
(三)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建设,安徽省已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项目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福布斯“世界500强”分布的行业,大多数在安徽有着良好的产业配套基础,都能找到理想的对口企业和合作伙伴。具有优势的行业门类有: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电、电子信息、软件业、新型建材和能源及原材料产业等。数据显示,2016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5%。其中,招大引强成效明显,全省利用省外实际到位资金近万亿元,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5,454个,实际到位资金9,903.3亿元,增长10.4%。
二、安徽省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定位不明确。企业是招商引资的主体,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起引导和服务作用,这是由政府的经济职能决定的。但是,在实际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政府主导和引导的招商引资,异化为政府对经济行为的全面介入。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一些亟须改进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越位、缺位和错位三个方面。越位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以主观意志代替市场需求,容易造成投资的事倍功半和项目的水土不服。缺位方面:一是服务的缺位,没能充分履行政府自身职责,担当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够,工作方式方法滞后,工作能动性和工作效能不高;二是监管的缺位,主要是缺乏对落地项目和企业运营的监管。错位方面:一是职能未转变,以管理代替服务,以审批代替指导,简政放权没有落实到位;二是分工未明晰,各个职能部门存在重叠管理或空白管理现象,工作拖沓、效率低下,推诿扯皮时有发生,责任盲区易于形成。
(二)缺乏科学规划。从园区的发展布局来看,一些地方政府过分强调引进项目和资金的重要性,由于没有从全区域的角度出发对园区进行筹划和布局,且对各个园区缺乏科学严谨的功能定位,导致各个园区为争项目、争资金而出现不择手段搞恶性竞争的现象。由于各地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对如何发展园区经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工业园区越多越好而不切实情地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对园区开发用地则长期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致使大量圈占土地、违法占用土地现象不断。从单个园区内部来看,忽视功能布局,导致园区项目布局杂乱无章,企业聚集度低,产业关联度差,配套协作能力弱,产业链条过短过细,产出效益不高,很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三)急功近利,把关不严。在招商引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片面追求招商引资政绩,忽视长远的经济发展而步入误区,要么饥不择食,“捡到篮子就是菜”,不加选择地去引进一些存在严重污染隐患的项目;要么不顾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盲目大批引进资源消耗型项目,忽视了对投资商的考察和对入驻项目的充分论证。一方面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会毁于一旦;另一方面由于对投资商和入驻项目缺乏充分论证,导致一些企业由于投资实力弱,使项目成为半拉子工程,有的项目入驻之时就是倒闭之日,这都给政府带来很大的麻烦,也造成了土地等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安徽省招商引资新路径探索
(一)转变政府职能,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按照《关于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意见》的要求,努力把安徽省建设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省份,营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继续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各地方政府应切实更新观念、简政放权,坚决摒弃“万能政府”的思维惯性,真正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主导型向引导型转变,推动招商引资良性发展。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把职能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减少微观经济管理和冗余行政审批。具体到招商引资工作中,就是要从具体事务中抽身出来,把更多精力转移到宏观规划、市场监管、政策把控、环境创建上来,强调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真正维护商家企业和涉及群体的合法权益。发挥企业的招商引资主体作用,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的第一线。把政府的引导职能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结合起来,企业在政府的园区规划、产业布局和政策框架下发挥主体作用,重点围绕本区域的优势产业和产业链招商。endprint
(二)做好规划,围绕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业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对招商引资有重大意义,规划就像扣扣子,如果第一颗扣错了,后面会全错,将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浪费。要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主导产业来布局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认真分析产业链结构,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从引企业向引产业转变,从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实施产业链招商,达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目的。要努力延伸主导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配套企业的协作联系,提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每个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联系,深化具有上下游或产品互补关系的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如合肥市近年来围绕联宝、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吸引相关配套项目在合肥聚集,完善电子信息、平板顯示器上下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全产业链发展。要深入研究全球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转移意向,预测其转移趋势,紧盯骨干龙头企业,采取共建特色产业园等方式,积极引进和承接全产业链。如,芜湖市瞄准全球机器人产业链,开展国际招商,库卡、ABB、安川等全球“四大家族”企业纷纷来芜考察,吸引了一批机器人产业落户。
(三)规制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为了避免“争商抢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地方政府应该对招商项目进行充分论证、严格把关,确保引进一个,成功一个。对投资商反复深入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业的发展前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企业的投资实力。按照国发5号文件和国办发7号文件精神要求,自行制定的政策不能与国家政策相违背,避免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出现。要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首先,必须严格执行和规范法规政策,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其次,地方政府在具体的招商引资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大政策方针和产业政策及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小方针及发展方向,不能一味地追求眼前利益,从而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坚决杜绝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等只注重短期利益的招商行为,牢固竖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杜绝引进高污染和高能耗项目。
(四)开展全程跟踪服务。要解决招商引资的软环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机制上入手,严惩滥收滥罚行为,杜绝招商引资中的“J、Q、K”,狠刹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切实为外来客商办好事,服务好。积极探索实行外来投资联合办公制度。安排专人组成外来投资企业联合办公中心,由相关部门“一站式”办公,做到对外来投资企业的“一条龙”服务。各联合办公成员单位要实行领导挂帅制度,加大项目领导、协调和服务力度,尽最大努力帮助投资企业解决困难,让客商真正感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决心和力度。各重点项目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跟踪督办落实。
(五)加大招商人才培训力度。招商引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把更优秀、更适合的人才充实到招商一线。专业人才精通经济发展规律、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园区产业状况,招商引资才会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标准加强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培训模式,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提高综合素质和实战技能,加快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政策掌握好、业务能力强的招商队伍。要注重在市场体系中培育建立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与咨询公司、中介机构的合作,构建投资融资对外交流新平台,通过招商引资的市场化运作,不断释放多方参与招商引资活动的潜能和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