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18-03-03 13:08:43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古袍中学朱睿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0期
关键词:探究语文课堂教学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古袍中学 朱睿佳

学习主动性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除决策者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之外,一线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已成当务之急。语文,在中学阶段是一门必修科目,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教师必须在正确的教学观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笔者认为:

一、兴趣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前提

从教学的过程和需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处于主体地位的只能是学生,决定着学、影响着教。机械记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要使教学取得高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与教师的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

要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造成一定的心理氛围。第一堂语文课应像一出优秀戏剧的序幕那样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上课开始,教师应富有激情地应用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激励语言开课,对绪论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补充,主要讲述当代语文发展的热点问题,给学生以形象的启迪。如:文化自信、文化吸收、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等,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语文与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意识到语文学的重要性与科学性。其次,向学生介绍我国语文工作者在语文领域中取得的飞速发展与重大成就,给学生以切身的激励。如现代文阅读、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等语文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励学生学好语文,为国家、人类做出贡献。

二、形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不愿回答、不敢质疑的情况比较普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意识容易被抹杀。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及创造思维的能力可以在质疑、解疑、释疑过程中培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或提出问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检验知识、拓展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利用各种教具,增强教学直观性,为探究活动创设情境。

语文直观教具主要有挂图,录音,录像,幻灯和照片等。其中,直观教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电脑等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也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便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穿“针”引“线”,立“形”架“桥”,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激活思维,还可以增强记忆、提高效率。

因此,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如《乡愁》这一课主要是以感情为线索展开的,首先听配乐朗读、看幻灯片播放,使学生有个整体的感知,继而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满足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最后,让学生通过交流,思考,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加强直观教学效果。又如在讲解《沁园春﹒雪》时,可利用多媒体,先播放一段雪景的视频,使本来肉眼看不见的雪变得直观可见,以期达到感知、板图巩固之功效,使学生顺利完成“认识→思考→记忆”这一掌握知识的过程。

三、质疑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学习是一个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认识活动只能通过实践和感知在本人的头脑中进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改变单纯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抽象的、不变的教育对象,而把它们看成是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复习课可以采用讲演法、问答法,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在师生共同释疑中获取新知。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践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实践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践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用是优化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教材包括“活动探究”“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活动探究”中有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让学生懂得欣赏、朗诵、创作;“阅读”中通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真谛;“口语交际”中对口语的利用让学生感悟交际中的奇妙。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用语文知识创造经济价值的意识。比如:用“求职演讲”“写书力作”等教会学生如何用较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用“文言文”“古诗词”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语文知识去研究历史。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教材内容在生活中“活”起来,同时又能创造很好的经济价值。

总之,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作为一名普通语文教师,为了能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时,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学习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世界的需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新知识。

猜你喜欢
探究语文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