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城北小学 陈世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蔡元培先生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然而,在具体 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太不放心,总认为孩子们什么都没理解到位,总要反复讲解。没有多考虑选择一些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讲解策略,不能从与学生的对话中去把握讲的尺度。其实有些话不必讲得非常详尽,我认为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个表述强调语文教学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关注学生已经知道或学会一些什么。魏书生老师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讲。
是的,我们的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充分了解学生,想想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能力,然后对讲解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做到凡是学生已“咬”过的“馍”,就要让学生自行“嚼”出“馍”的味道,“嚼”出“麦子”的香味来。
学生所读课本选材丰富多样,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因势利导。例如,在学习《陈赓与小红军》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陈赓给“小红军”吃食时,他也是很饥饿啊!可他为什么不吃呢?然后让学生讨论:今天我们怎么向“小红军”学习呢?从而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让学生深受教育,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好报效祖国。
再如,学习《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我利用教材内容激起学生爱科学的欲望,进而告诉他们,只要从今天起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你也会像张衡一样有成就。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追求,就激发了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这句话让我们明白,在教学中,遇到一些距学生知识水平只有一步之遥、学生经过一番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几个“跳一跳,摘果子”的平台。然而在具体操作中,一些教师或许是少了一点耐性,或许是怀疑学生的能力,动辄倾己所知。这样一来,学生似乎很快就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可是久而久之,他们对老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教师讲了才懂得,教师讲的才是正确的。其实,像这样一些伸手可及的果子,教师该做的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供“采摘”之用的平台,有了这个有力的支撑就可放心让学生自己去经历采摘果子的过程,感受劳动后的喜悦。
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时,一位老师创设了一个角色扮演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课本剧的排练,选出各组的小导演,然后分组自选角色记台词,创造性地自编动作,自备道具,最后各小组在全班汇报展示。学生的表演兴致很高,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记住了台词。接着在这次表演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木偶在拥有了各种表情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学生续演这个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课本中的原故事情节,而这一次却完全是自己的创作,导演想怎么导就可以怎么导,所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先是共同续编故事,然后就开始积极排练。各组设计的故事情节各有特点,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获得人的表情后再次遇到红狐,它要回了自己的包,并与红狐当面对质将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获得人的表情后帮助那位曾经冤枉过它的老婆婆。在这两个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设计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有趣角色,首先是进行课本剧表演,然后在课本剧表演的基础上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续演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有滋有味地亲历学习过程,使他们乐学爱学,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打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方:“假如我们拿一只仄口的瓶子(因为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一个孩子的心智),把多量的水猛烈地倒下去,而不让它一点一滴地滴进去,结果会是怎么样呢?无疑,大部分的水会流到瓶子旁边去。有些人在教学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能领会的去做,而是尽他们所愿教的去教。他们的动作同样愚蠢。”夸美纽斯的话让我们明白: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范围太广了,如果我们要把其涉及到的知识都讲清楚是不可能的,那些学生暂时无法接受的知识与内容,教师可暂不讲。否则教师侃侃而谈的那些学生现阶段还接受不了的东西,将会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总之,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范围太广了,如果我们要把其涉及到的知识都讲清楚是不可能的,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是没有必要讲得非常详尽的,选择一些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讲解策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因势利导;多为学生创设几个“跳一跳,摘果子”的平台;对于那些学生暂时无法接受的知识与内容,教师可暂不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对讲解内容有针对性地取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